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76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包括集成于屋面上方的光伏板结构、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侧面集成有侧墙板,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侧墙板组成内部形成为空气腔的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具有可拆卸的保温层结构;所述屋顶结构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排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屋顶光伏系统利用支撑结构将倾斜角度不同的多块光伏板支撑于屋面以上,并形成为与外界隔离的空气腔,通过空气腔将屋顶隔离,并控制空气腔内的温度以消除顶层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将点样能发电(光伏)技术集成在建筑物上的技术,利用光伏板将太阳能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储备在蓄电池内,用于家庭小功率电器使用,能够减缓用电负荷;同时,太阳能发电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可再生的能源,随着能源的短缺,太阳能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的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存在顶层热和漏水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建筑屋面光伏系统仅仅只是增加光伏发电量,而且光伏板在高温时发电量还会降低,并不能有效解决建筑顶层热和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建筑屋顶顶层热和漏水问题、防水和保温效果好、且具有自动排风功能的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包括:集成于屋面上方的光伏板结构;所述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光伏板,所述光伏板通过支撑结构固连于所述屋面的上方;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侧面集成有侧墙板,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侧墙板组成内部形成为空气腔的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具有可拆卸的保温层结构;夏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不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冬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所述屋顶结构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排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空气腔内的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外界。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倾斜于水平面布置的光伏板,且相邻所述光伏板的倾斜方向不同;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端与屋面固连,一端朝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接触板;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接触板与所述光伏板的下表面连接并支撑所述光伏板。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嵌接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部分填充于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密封结构部分外漏并覆盖于相邻的光伏板表面;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填充于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的结构密封胶、以及覆盖于所述结构密封胶上表面并部分覆盖于光伏板表面的丁基胶。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且所述光伏板外端面部分形成为坡面。进一步的,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安装有嵌入框,所述嵌入框一端固连于屋面,另一端向上延伸支撑于光伏板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光伏板固连;所述嵌入框内形成为嵌装槽;所述嵌装槽用以嵌装所述保温层结构;所述保温层结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嵌入所述嵌装槽内;保温层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外框内的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为硬泡聚氨酯保温板。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选用硅晶光伏板。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腔内集成有监控结构;所述监控结构包括温度检测探头,所述温度检测探头用以采集空气腔内的温度信号,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传输温度信号,所述排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该控制器控制开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屋顶光伏系统利用支撑结构将倾斜角度不同的多块光伏板支撑于屋面以上,并形成为与外界隔离的空气腔,通过空气腔将屋顶隔离,并控制空气腔内的温度以消除顶层热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的保温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的相邻光伏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2、光伏板;3、密封结构;4、保温层结构;5、支撑杆;6、排风机;7、温度检测探头;401、嵌入框;402、外框;403、保温材料层;501、接触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包括:集成于屋面1上方的光伏板结构;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光伏板2,光伏板2通过支撑结构固连于屋面1的上方;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面集成有侧墙板,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墙板组成内部形成为空气腔的屋顶结构;屋顶结构的两端具有可拆卸的保温层结构4;夏季时,屋顶结构的两端不安装保温层结构4;冬季时,屋顶结构的两端安装保温层结构4;屋顶结构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排风结构;排风结构包括置于空气腔内的排风机6;排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外界。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于屋顶的光伏系统,其通过支撑结构将光伏板结构固定于屋面1以上,同时,利用形成的空气腔将屋面1隔离,在控制好空气腔内的温度解决了顶层热的现象。具体为:在冬季时,屋顶结构的两端通过保温层结构4封堵,并形成为密封的空气腔,然后利用上端的光伏板结构吸收的太阳能进行加热(加热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利用光伏板结构的蓄电对电加热盘进行加热,以实现供热),这样空气腔内就会处于高温状态,以便能够实现保温,确保冬季屋内也有很好的温度环境;相反,夏季时,将保温层结构4拆除,确保空气腔与外界连通,而即便是连通,内部也是高温环境,再利用排风结构的排风机6进行排风,以实现降温,避免顶层热效应。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倾斜于水平面布置的光伏板2,且相邻光伏板2的倾斜方向不同;支撑结构包括一端与屋面1固连,一端朝向延伸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上端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接触板501;支撑杆5通过接触板501与光伏板2的下表面连接并支撑光伏板2。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5可以选择铝材或其他材料,安装可以生根或配重等,在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直立铝支架,直接连接在屋面1进行生根连接。上述的相邻光伏板2之间嵌接有密封结构3;密封结构3部分填充于相邻光伏板2之间,密封结构3部分外漏并覆盖于相邻的光伏板2表面;密封结构3包括填充于相邻光伏板2之间的结构密封胶、以及覆盖于结构密封胶上表面并部分覆盖于光伏板表面的丁基胶。考虑到防雨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光伏板2均以倾斜布置的方式固定在屋面以上,同时,坡度要求进行以30°倾斜角和40°倾斜角为主,确保雨天雨水不会留存在光伏板2上,也减少了载荷的产生,提高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光伏板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且光伏板2外端面部分形成为坡面。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成于屋面(1)上方的光伏板结构;/n所述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光伏板(2),所述光伏板(2)通过支撑结构固连于所述屋面(1)的上方;/n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面集成有侧墙板,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墙板组成内部形成为空气腔的屋顶结构;/n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具有可拆卸的保温层结构(4);/n夏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不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4);/n冬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4);/n所述屋顶结构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排风结构;/n所述排风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空气腔内的排风机(6);/n所述排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于屋面(1)上方的光伏板结构;
所述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光伏板(2),所述光伏板(2)通过支撑结构固连于所述屋面(1)的上方;
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面集成有侧墙板,所述光伏板结构、屋面(1)、侧墙板组成内部形成为空气腔的屋顶结构;
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具有可拆卸的保温层结构(4);
夏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不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4);
冬季时,所述屋顶结构的两端安装所述保温层结构(4);
所述屋顶结构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排风结构;
所述排风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空气腔内的排风机(6);
所述排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结构包括多块倾斜于水平面布置的光伏板(2),且相邻所述光伏板(2)的倾斜方向不同;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端与屋面(1)固连,一端朝向延伸的支撑杆(5);
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接触板(501);
所述支撑杆(5)通过所述接触板(501)与所述光伏板(2)的下表面连接并支撑所述光伏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光伏板(2)之间嵌接有密封结构(3);
所述密封结构(3)部分填充于相邻所述光伏板(2)之间,所述密封结构(3)部分外漏并覆盖于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海全方振雷张燎原凌强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