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其在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排水口设置有多组且沿桥面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收集装置还包括:应急管道和径流管道,每组排水口同多条径流管道中的一条连通设置;在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条独立的排水管道,与每条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两条排水支管,其中一条排水支管为直排管,在直排管上设置有阀门;另一条为连接管,排水管道通过连接管与应急管道连通设置;处理池,与应急管道的出水口连通设置。发生泄漏时只需关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排水口对应的径流管道的直排管即可将含有泄漏物的桥面径流排出,而不含泄漏物的雨水则直接排放,从而可减少处理池的建筑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危险品和污染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道路运输中,常常会涉及危化品的运输,这一类有毒或有害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因管理不当或者交通意外发生了泄漏,容易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甚至直接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中,尤其以下雨天气发生在桥面上的有毒或有害物品泄漏所引起的危害最大,原因在于,一旦车辆上存储的危化品在桥面发生泄漏,会快速随雨水进入水体,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为了避免桥面泄漏物随径流排入水体,现有技术通常会在桥面上设置应急处理装置,所述应急处理装置为沿桥面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一条应急处理管道,在所述应急处理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入水口,当泄漏事故发生时,雨水通过入水口进入管道,经管道外排至处理池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外排。但是这种应急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事故发生时整个桥面的雨水均会进入处理池,对于长度较长的大桥或者长度大于1000米的特大桥而言,这会导致处理池所需要的建筑体积较大,增加了建筑成本;且由于部分桥面因受地理位置限制不具备建造大体积处理池的条件,这严重限制了应急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桥面应急处理装置存在的处理池建所需要的筑面积较大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沿桥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口,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所述排水口设置有多组且沿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还包括:应急管道和径流管道,所述径流管道设置有多条,每条所述径流管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均封闭设置,每组所述排水口同所述多条径流管道中的一条连通设置;在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条独立的排水管道,每条所述排水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径流管道连通设置,与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两条排水支管,其中一条排水支管为直排管,在所述直排管上设置有阀门;另一条排水支管为连接管,所述排水管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连通设置;处理池,与所述应急管道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沿桥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多组排水口;在所述桥面的两侧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多条径流管道;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所述排水口与同侧的所述径流管道连通设置;所述应急管道设置为一条。所述径流管道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下方,所述应急管道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在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倒T形管,所述倒T形管的竖向管道的顶端开口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对接设置;所述倒T形管的一侧的横向管道为所述直排管,另一侧的横向管道为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2.5°。与所述连接管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第一直角弯管,所述第一直角弯管的出水口朝下设置。所述直排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直角弯管,所述第二直角弯管的出水口朝下设置,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直角弯管的进水口处。在所述处理池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罩,在所述密封罩上设置有排气装置。相邻两个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为2-3米。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长度为200-400米。本技术中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优点在于:本技术中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在桥面的至少一条侧边上安装有多条径流管道,在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条独立的排水管道,与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两条排水支管,其中一条排水支管为直排管,在所述直排管上设置有阀门;另一条排水支管为连接管。在雨天且桥面未发生危化品泄漏时,所有直排管上的阀门为开启状态,桥面径流可通过直排管排出,当发生泄漏时,则可关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一组或多组排水口对应的径流管道上的所述直排管上的阀门,此时含有泄漏物的径流则通过连接管进入应急管道,并最终进入处理池,经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本申请中的多条径流管道均独立设置有排水管道和排水支管,当发生泄漏时只需要关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排水口对应的径流管道的直排管即可将含有泄漏物的桥面径流排出,而不含泄漏物的雨水则仍旧直接排放,从而可减少处理池的建筑面积。在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倒T形管,所述倒T形管的竖向管道的顶端开口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对接设置;所述倒T形管的横向水平管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直排管连通设置,另一端开口与所述连接管连通设置,从而实现排水管道与两条排水支管的连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所述横向管道的开口对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从而增加了水流排出时的阻力,使得直排管开启状态下,雨水径流优先通过直排管排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为2-2.5°,在起到适当增加阻力的同时,防止因阻力过大导致排水不畅的问题。为了使本技术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在桥面的一侧安装有径流管道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倒T形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在桥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径流管道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是从桥的一端的外侧观察到的本技术所述的在桥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径流管道且只设置一条应急管道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1-桥的外侧壁;12-桥面;2-径流管道;3-排水管道;31-倒T形管;32-连接管;33-直排管;34-第一直角弯管;35-第二直角弯管;36-阀门;4-应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桥面12,由一个侧边到另一个侧边方向上的高度逐渐降低,即桥面12的一个侧边为桥面12的最高处,另一个侧边为最低处,这种桥面结构导致下雨时径流会流向桥面12的一侧。因此本实施例在桥面12的较低的一侧安装有排水口,如图1所示,在所述桥面安装有排水口的一侧的外侧壁11上安装有多条径流管道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桥面12的每一侧的外侧壁11上均安装有4条径流管道2,所述径流管道2设置在所述排水口的下方,每条所述径流管道2的两端均封闭设置且所述4条径流管道2沿所述桥面12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每条径流管道2的长度为300米。所述桥面12的排水口中,相邻两个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为2-3米,排水口总计设置有500个,沿桥面12的延伸方向同样依次划分为4组,每一侧的4组排水口与4条径流管道2对应设置,即每组所述排水口位于一条所述径流管道2的上方,在每组所述排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通过导水管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桥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口,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所述排水口设置有多组且沿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n所述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还包括:/n应急管道和径流管道,所述径流管道设置有多条,每条所述径流管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均封闭设置,每组所述排水口同所述多条径流管道中的一条连通设置;/n在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条独立的排水管道,每条所述排水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径流管道连通设置,与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两条排水支管,其中一条排水支管为直排管,在所述直排管上设置有阀门;另一条排水支管为连接管,所述排水管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连通设置;/n处理池,与所述应急管道的出水口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桥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口,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所述排水口设置有多组且沿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还包括:
应急管道和径流管道,所述径流管道设置有多条,每条所述径流管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均封闭设置,每组所述排水口同所述多条径流管道中的一条连通设置;
在每条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条独立的排水管道,每条所述排水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径流管道连通设置,与每条所述排水管道的底端的出水口连通设置有两条排水支管,其中一条排水支管为直排管,在所述直排管上设置有阀门;另一条排水支管为连接管,所述排水管道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应急管道连通设置;
处理池,与所述应急管道的出水口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桥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多组排水口;在所述桥面的两侧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多条径流管道;位于桥面的一侧上的所述排水口与同侧的所述径流管道连通设置;所述应急管道设置为一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故径流分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管道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下方,所述应急管道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径流管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桥面危化品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栋,华开成,邵社刚,袁旻忞,张东,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惠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