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48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滤净水系统,其包括:第一超滤滤芯;第二超滤滤芯,与第一超滤滤芯串联;进水管道,与第一超滤滤芯连接;滤水管道,具有与第二超滤滤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清洗管道,具有与滤水管道连接的第三端;其中,滤水管道的与清洗管道连接的位置为分流位置,分流位置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上述超滤净水系统,可在超滤净水系统组装完成后,对第一超滤滤芯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的超滤膜进行清洗,并通过清洗管道将清洗第一超滤滤芯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的超滤膜的液体排出。因此,在组装第一超滤滤芯和第二超滤滤芯之前,无需对其超滤膜进行清洗,提高第一超模滤芯和第二超模滤芯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滤净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超滤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滤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超滤净水系统的具有超滤膜的超滤滤芯在制成成品后,保存方法分两种,分别为湿态和干态,其目的是为防止超滤膜水解、被微生物侵蚀、冻结、收缩变形或膜失效等。而无论是湿态还是干态保存,超滤膜都需要使用甘油等物质对超滤膜进行浸润或干燥处理。而甘油等用于浸润或干燥超滤膜的物质不适合饮用,故在使用前需把超滤膜上的甘油等物质清洗干净。传统的,在将超滤滤芯安装到超滤净水系统前对超滤膜进行预清洗处理。具体地,通过人工利用专用工装对超滤膜进行预清洗,清洗过程繁杂,清洗效率低,降低超滤模芯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超滤模芯安装效率的超滤净水系统。一种超滤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超滤滤芯;第二超滤滤芯,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串联;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连接;滤水管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超滤滤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清洗管道,具有与所述滤水管道连接的第三端;其中,所述滤水管道的与所述清洗管道连接的位置为分流位置,所述分流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上述超滤净水系统,可在超滤净水系统组装完成后,对第一超滤滤芯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的超滤膜进行清洗,并通过清洗管道将清洗第一超滤滤芯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的超滤膜的液体排出。因此,在组装第一超滤滤芯和第二超滤滤芯之前,无需对其超滤膜进行清洗,提高第一超模滤芯和第二超模滤芯的安装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管道上设有位于所述分流位置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的控制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为常闭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为常开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管道具有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超滤净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清洗管道的第四端连接的第一容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管道具有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超滤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容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和所述第二容器连接的浓水管道;所述清洗管道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滤水管道的第一端为基准,所述清洗管道的至高点低于所述滤水管道的至高点。所述清洗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滤水管道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超滤滤芯,所述第一超滤滤芯、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超滤滤芯以及所述第二超滤滤芯依次串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超滤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超滤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超滤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00、超滤净水系统;110、第一超滤滤芯;120、控制器;130、第二超滤滤芯;140、第三超滤滤芯;150、进水管道;170、滤水管道;171、第一端;173、第二端;175、分流位置;177、第一阀门;180、水箱;190、清洗管道;191、第三端;193、第二阀门;195、第四端;10、第一容器;20、第二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超滤净水系统100,包括第一超滤滤芯110、与第一超滤滤芯110串联的第二超滤滤芯130、与第一超滤滤芯110连接的进水管道150、滤水管道170以及清洗管道190。具体地,滤水管道170具有与第二超滤滤芯130连接的第一端171以及与第一端171相对的第二端173。清洗管道190具有与滤水管道170连接的第三端191。其中,滤水管道170的与清洗管道190连接的位置为分流位置175,分流位置175位于第一端171和第二端17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超滤滤芯130与第一超滤滤芯110串联,指第二超滤滤芯130的进水口与第一超滤滤芯110的滤水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甘油等用于浸润或干燥超滤膜的物质是可以透过超滤膜的,因此通过进水管道150注水至第一超滤滤芯110,甘油等可随着清洗用水依次经过第一超滤滤芯110和第二超滤滤芯130至滤水管道170,并通过与滤水管道170的分流位置175连接的清洗管道190将清洗液体排出。且清洗液体在经过分流位置175时便通过清洗管道190排出了,从而不会使得甘油等物质随着滤水管道170流至超净水系统的水箱180,保证经超滤净水系统100过滤后的水的纯度。上述超滤净水系统100,可在超滤净水系统100组装完成后,对第一超滤滤芯110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130的超滤膜进行清洗,并通过清洗管道190将清洗第一超滤滤芯110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130的超滤膜的液体排出。因此,在组装第一超滤滤芯110和第二超滤滤芯130之前,无需对其超滤膜进行清洗,提高第一超模滤芯和第二超模滤芯的安装效率。另外,将第一超滤滤芯110和第二超滤滤芯130安装后,再对其超滤膜进行清洗,无需使用专用工装,降低成本。且直接通过进水管道150注水,并将清洗后的液体通过清洗管道190排出即可,操作简单,清洗效率高。再者,传统的,也有通过将滤水管道的第一端从第二超滤滤芯的滤水口拆卸,然后再通过连接其它管道的方式,实现对第一超滤滤芯和第二超滤滤芯的清洗。也有将滤水管道的第二端从水箱上拆卸,然后再对第一超滤滤芯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的超滤膜进行清洗。该过程需要多次拆卸安装的过程,清洗效率低。而本申请中,无需对滤水管道170的第一端171和第二端173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清洗效率高。本实施例中,滤水管道170上设有位于分流位置175和第二端173之间的第一阀门177。从而可以在清洗第一超滤滤芯110的超滤膜和第二超滤滤芯130的超滤膜时,通过关闭第一阀门177,以更好的防止清洗超滤膜的液体经过滤水管道170的第二端173流至水箱180内。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超滤滤芯;/n第二超滤滤芯,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串联;/n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连接;/n滤水管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超滤滤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n清洗管道,具有与所述滤水管道连接的第三端;/n其中,所述滤水管道的与所述清洗管道连接的位置为分流位置,所述分流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超滤滤芯;
第二超滤滤芯,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串联;
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超滤滤芯连接;
滤水管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超滤滤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
清洗管道,具有与所述滤水管道连接的第三端;
其中,所述滤水管道的与所述清洗管道连接的位置为分流位置,所述分流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道上设有位于所述分流位置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常闭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忱陈良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