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惯性陀螺仪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3461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利用物体的静惯性原理,借助光电检测产生角位移电信号,通过控制电路处理后,令电动机反转装有静惯性传感体的容器,其结果使容器跟踪静惯性传感体的初始方向,而达到容器和外壳间产生角位移,再通过角位移传感器将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送到显示器或控制器上。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陀螺仪启动时间短,寿命长而指向误差小。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陀螺仪适用于航天,航空,航海,陆面和地下的一切自动导航,制导和平衡姿态的控制制备中。(*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陀螺仪及其制造的方法。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的陀螺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惯性陀螺仪,另一类是SANGNAC效应光学陀螺仪。所谓动惯性陀螺仪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傅科(LEON FOUCAULT)于1852年提出的一种陀螺仪。它是以绕定点高速旋转的对称刚体的动惯性原理制造成的陀螺仪。这种陀螺仪有一个每分钟24000转的高速转子。支承转子的轴承的磨损十分严重,因此,对轴承的品质要求十分柯刻。其次,转子必须严格地对称于其旋转轴,否则在转动时会造成噪声和较大的摩擦误差。再者,启动陀螺仪使之到达稳定的运行状态所需的启动时间,差者需要4小时;即使品质好的,装有加速起动装置的也需要15分钟。此外,由于动惯性陀螺仪的转子是悬吊在平衡框架上的,所以其耐冲击性能特别差;而且结构十分繁杂,加工要求精密。除此之外,动惯性陀螺仪的最大缺点在于其速度自差较大,因此不可使用在高速的飞行体上。以SANGNAC效应为基础制造的陀螺仪,包括激光陀螺仪和光导纤维陀螺仪,它是以光束的延时来产生光的干涉条纹,因此对光导纤维的材质和光学特性的一致性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光导纤维的热胀冷缩效应严重地影响检测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一种静惯性陀螺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在盛满某液体的容器内,放置一不透明的静惯性传感体,利用该传感体的静惯性,来产生角位移;b.利用光电检测将静惯性传感体产生的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c.用所述静惯性传感体产生的 角位移转换成的电信号控制电动装置反转容器,以使容器跟综静惯性传感体的初始位置;d.利用角位移传感器将容器和外壳之间的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本专利技术之外的显示器或控制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章建
申请(专利权)人:建兴科技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MO[中国|澳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