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42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一种涉及冶金行业精整设备的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见附图,该图为机械胀轴横截面的剖面图,它主要由:1‑胀键、2‑胀轴筒、3‑片簧组、4‑薄螺母、5‑螺钉、6‑厚螺母组成,其特征是:片簧组置于胀轴筒的内部,其两端支撑在胀轴筒的内壁上,其中部用螺钉、厚螺母固定在胀键上,由于轴筒内片簧组的长度设计空间要比轴筒外的要大,因此片簧组的摆角和弹力完全可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了片簧组的预期使用寿命,另外,此种设计还限制了片簧组的最大摆角,因此即使操作不当也不会发生片簧组断裂和失效的现象,同时还因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的结构设计比外置式的更加简化,因此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使胀轴的外表面简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精整设备的开卷、卷取胀轴的改进。
技术介绍
图1是现行机械胀轴结构简图的主视图,图2是图1胀轴中外置式胀键回位装置的放大图,它源于本人在2007年被授于技术专利权的<高精度卷取胀轴>,该专利产品十多年来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由:1-驱动螺母、2-拉杆、3-压簧、4-胀芯、5-胀键、6-胀轴筒、7-回位片簧组成,它的作用原理是这样的:拧动驱动螺母迫使拉杆压缩压簧,压簧的弹力经胀芯、胀键、最后胀紧套筒8,而要松开套筒时,只要回转驱动螺母,卸去压簧的弹力,这时胀键便在回位片簧的作用下缩回,胀键两端位于胀轴筒外表面的两个回位片簧就组成了外置式胀键回位装置,但一直以来,这样的外置式回位装置都不够理想,一是偶尔因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回位片簧断裂或失效,二是该装置加工复杂,成本高,三是它位于胀轴筒的外表面,很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它取消了现行胀轴中位于胀轴筒外表面由胀键两端片簧组成的外置式胀键回位装置,而代之以把回位片簧装入胀轴筒内,并用螺钉与胀键进行可靠连接的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该装置片簧组片簧的长、宽、厚度和片数都要经过严格的力学计算获得,以确保其弹力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胀键、胀轴筒、片簧组、螺钉、螺母组成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其特征是:片簧组置于胀轴筒的内部,其两端支撑在胀轴筒的内壁上,其中部固定在胀键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具备上述特征的胀键、胀轴筒、片簧组、螺钉、螺母组成的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由于轴筒内片簧的长度设计空间要比轴筒外的要大,因此片簧的摆角和弹力完全可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了片簧的预期使用寿命,另外,此种设计还限制了片簧的最大摆角,因此即使操作不当也不会发生片簧断裂和失效的现象,同时还因内置式回位装置的结构设计比外置式的更加简化,因此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使胀轴的外表面简洁美观。附图说明附图1是现行机械胀轴结构简图的主视图附图2是图1胀轴中外置式胀键回位装置的放大图附图3是应用本技术后的机械胀轴结构简图的主视图附图4是图3胀轴中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附图5是图3胀轴中本技术的B-B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主要由:1-胀键、2-胀轴筒、3-片簧组、4-薄螺母、5-螺钉、6-厚螺母组成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根据片簧材料的许用应力、片簧的长、宽和最大摆幅计算出单个片簧的厚度,再根据片簧的长、宽和厚度计算出单个片簧的弹力,然后再据胀键所需的最小弹力确定组成片簧组的片簧数。将片簧中部冲孔,用螺钉穿入确定好的片数,叠齐后用薄螺母拧紧,再将装配好的片簧组沿胀轴筒上的键槽插入轴筒内并旋转90度,再插入胀键并让螺钉从胀键中部的孔中穿过,最后在胀键顶部的孔中拧入厚螺母即成,由于胀键与键槽的轴向配合间隙较小,因此在胀键回位过程中一般也不会发生倾斜卡涩现象,如果有,只要对胀键略加外力即可立刻缩回,应用本技术改制后的机械胀轴在设计、加工、应用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主要由胀键、胀轴筒、片簧组、螺钉、螺母组成,其特征是:片簧组置于胀轴筒的内部,其两端支撑在胀轴筒的内壁上,其中部固定在胀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胀轴内置式胀键回位装置,主要由胀键、胀轴筒、片簧组、螺钉、螺母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恒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擎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