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277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包括主传动单元、集料单元、挡钢单元、缓冲集料支架、碟簧以及输送单元。主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集料单元的一端连接。集料单元的上部与挡钢单元的上部连接。挡钢单元的底部与输送单元连接。集料单元的末端与碟簧连接。通过主传动单元控制主传动单元的转速,使集料单元能够进行不同速度的缓慢接料和送料,控制不同规格尺寸棒材轧件的收集节奏,达到控制生产节奏的目的,实现了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碟簧的弹性变形吸了收棒材轧件在落料时产生的撞击噪音,延长了板式链条的使用寿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低噪音,改善了工况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材的接料设备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
技术介绍
热轧棒材的缓冲接料装置一般都布置于生产线的收集区域,设置在成捆打包之前,检验台架或计数器之后,其主要任务就是承接检验台送来的棒材轧件,通过软收集成散捆状,继而送往打捆站辊道进行打捆,实现平台检验与收集输送辊道的连续动作和功能衔接。目前,国内常用的缓冲接料装置有直接滑落和双抱臂交替送料等几种形式。直接滑落式接料装置通常会产生较大噪音,对轧件表面伤害较大,且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双抱臂式接料装置的结构复杂,工作时的动作繁琐,伴有有较大的轧件跌落噪音,设备故障频繁,维修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无论对于自动化程度、工况环境、保养频率以及维修成本来说,还是对于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特殊品质材料来说,这两种结构显然是不合适的。自动缓冲接料装置的设计思路是源于现有成熟技术----惠斯顿装置传动原理的启发。惠斯顿装置在接料下降过程中不但需要承受载荷,还要控制下降节奏,与我们所开发设计的设备动作要求有相似之处,但所用场合、前后衔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不同。自动缓冲接料装置就是要解决以上两种接送装置的多项缺点,实现自动控制、降低噪音、动作可靠,提高效率、降低检修和维护成本的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通过电气设备与机械结构之间的配合动作实现自动接料棒材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包括主传动单元、集料单元、挡钢单元、缓冲集料支架、碟簧以及输送单元。主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集料单元的一端连接。集料单元的上部与挡钢单元的上部连接。集料单元的一端与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集料单元的另一端与缓冲集料支架连接。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位于缓冲集料支架的下方位置,缓冲集料支架与挡钢单元活动链接,挡钢单元的底部与输送单元固定连接,集料单元的末端与碟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主传动单元控制集料单元能够进行不同速度的缓慢接料和送料,控制不同规格尺寸棒材轧件的收集节奏,达到控制生产节奏的目的,实现了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碟簧的弹性变形吸了收棒材轧件在落料时产生的撞击噪音,同时延长了板式链条的使用寿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低噪音,改善了工况环境。进一步优选为:主传动单元包括主传动电机、制动器、减速机以及主传动轴,主传动电机的尾部内置编码器,主传动电机的头部与制动器的一端连接,制动器的另一端与减速机的一端连接,减速机的另一端与主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主传动轴的另一端与集料单元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编码器来控制主传动轴的转动角速度,进而控制落料节奏,使集料单元能够进行不同速度的缓慢接料和送料,控制不同规格尺寸棒材轧件的收集节奏,达到控制生产节奏的目的。进一步优选为:输送单元包括辊道输送电机、联轴器、第一立辊、第二立辊以及平辊。辊道输送电机的输出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与平辊连接,平辊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立辊和第二立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接收集料单元送来的棒材轧件,并将棒材轧件输送至下一个工序。进一步优选为:集料单元包括板式链条和配重块,板式链条的链身上安装有所述配重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使板式链条在常态下能够自然下垂,保证了板式链条与棒材轧件之间处于面或线接触充分的状态,而非点接触,从而保证了棒材轧件一直处于安全平稳状态。进一步优选为:板式链条通过编码器调节速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编码器控制主传动电机正反转的速度,进而控制主传动轴的转动速度,最终控制板式链条的上升或下降速度,最终实现自动控制棒材轧件接料的全过程,提高了动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缓冲集料支架设有缓冲斜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棒材轧件能实现滚动落入板式链条之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平辊与第一立辊和第二立辊呈“U”字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接收集料单元送来的棒材轧件,并将棒材轧件输送至下一个工序。进一步优选为:缓冲集料支架呈“V”字型支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保证棒材轧件准确送入输送单元。进一步优选为:缓冲集料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缓冲集料支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近开关对棒材轧件的终止位置和归零位置进行检测和控制,使棒材轧件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能够顺利切换,保证了棒材轧件的落料位置和卸料位置能被精确定位,保持了整个装置的接料和回位过程的动作连续性。进一步优选为:缓冲集料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与缓冲集料支架的两侧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棒材轧件能够准确落入已设计好并准确定位的收集带立辊辊道,防止出现挂钢和乱钢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是主传动单元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集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集料单元的第一槽轮、第二槽轮以及板式链条的组装示意图;图6是挡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三槽轮与板式链条和碟簧的组装示意图;图9是图8沿着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缓冲集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传动单元;10-主传动电机;11-制动器;12-减速机;13-主传动轴;14-编码器;2-集料单元;20-衔接支架;21-接料支架;23-第一槽轮;24第二槽轮;25-第三槽轮;26-板式链条;27-配重块;3-挡钢单元;30-气缸;31-旋转臂;32-挡钢臂;33-旋转轴;4-缓冲集料支架;40-接近开关;41-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5-碟簧;6-输送单元;60-平辊;61-第一立辊;62-第二立辊;63-辊道输送电机;7-地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与说明书附图上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一致。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用以承接不锈钢棒材和优特钢棒材轧件,通过收集成散捆状,继而送往打捆辊道进行打捆,实现了自动控制、降低噪音、动作可靠以及提高效率的有益效果。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它包括主传动单元1、集料单元2、挡钢单元3、缓冲集料支架4、碟簧5以及输送单元6。输送单元6的底部与地基7固定连接。主传动单元1的底部与输送单元6的上部连接。主传动单元1的输出端位于在缓冲集料支架4的下方位置,主传动单元1的输出端与集料单元2的一端固定连接,主传动单元1转动后带动集料单元2转动工作。缓冲集料支架4与集料单元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集料单元2的上部与挡钢单元3的上部转动连接,挡钢单元3可在集料单元2所在的平面内转动,实现阻挡棒材轧件滚落的目的。挡钢单元3的底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传动单元、集料单元、挡钢单元、缓冲集料支架、碟簧以及输送单元;所述主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料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上部与所述挡钢单元的上部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集料支架连接;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缓冲集料支架的下方位置,所述缓冲集料支架与所述挡钢单元活动链接,所述挡钢单元的底部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碟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传动单元、集料单元、挡钢单元、缓冲集料支架、碟簧以及输送单元;所述主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料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上部与所述挡钢单元的上部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集料支架连接;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缓冲集料支架的下方位置,所述缓冲集料支架与所述挡钢单元活动链接,所述挡钢单元的底部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料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碟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单元包括主传动电机、制动器、减速机以及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电机的尾部内置编码器,所述主传动电机的头部与所述制动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制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主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料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辊道输送电机、联轴器、第一立辊、第二立辊以及平辊;所述辊道输送电机的输出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中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