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23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9
提供微针阵列,其具有能够代替注射器来使用的性能,在各微针(10)的前侧,设置有一方比另一方低的两个穿刺部(14、15),该两个穿刺部(14、15)将微针(10)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外侧面(12、13)而对置配置,从而形成能够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19),该收纳部(19)被对置的穿刺部(14、15)的内侧面(16、17)包围,沿着微针(10)的轴心向前侧和两侧方向开口,在下端具有中央底面(18),形成收纳部(19)并对置的内侧面(16、17)向下倾斜,从穿刺部(14、15)的前端至中央底面(18),内侧面(16、17)之间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针阵列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能够代替以往使用的注射器来向体内进行给药的微针阵列。
技术介绍
今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医疗在社会体制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因此,例如,作为实现减轻老年人或工作繁忙的人等上医院的频率的对策之一,另外,作为针对远距离的地区或人烟稀少的地区那样的医生和医院数量不足的地域的在家医疗的一环,进行基于医生的处方的在家给药的需求变大。在医疗行为中,对外伤等患部的外科处置和给药治疗占据较大的比例,进而在给药治疗中,利用注射器进行的体内给药占据较大的比例。该利用注射器进行的给药通常是医生或护士那样的有资格者在医院中实施的,但像针对糖尿病的胰岛素投放那样,其中也存在允许患者自己在家中实施的情况。利用注射器进行的给药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给药至皮下或血管,但缺点在于注射时的疼痛和伴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而残留有伤痕(注射痕)或肿胀。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在平板上具有多个(例如,30~300/cm2)前端尖锐的微针(例如,直径为0.3mm~0.5mm的微小针)的树脂制的微针阵列来代替注射器。在使用该微针阵列时,通过使微针的长度为能够到达皮下的无痛点的深度的尺寸,能够消除使用时的疼痛(实现无痛化),另外,由于采用仅贴在表皮上的贴片式的使用方法,因此患者自身能够容易地在家中进行给药,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这样,由于微针阵列具有各种优点,并在今后社会中具有较大的需求,因此考虑为,如果能够实现其实用化,则能够对今后的老龄化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例如能够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模具(具体而言,使用形成有与微针的形状(例如,前侧是简单圆锥形状)对应的凹部的模具)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上述微针阵列。由此,能够廉价地大量生产微针阵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76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现有的微针阵列中,产生如下的问题:各微针为简单圆锥形状,因此有时无法保持规定量的药剂,如果想要注入规定量的药剂,则必须使用多个微针阵列。另外,在简单圆锥形状的微针中,微针的外径从前侧朝向基侧逐渐扩径,因此伴随着将微针刺入皮肤,从皮肤受到的阻力增加,存在微针阵列难以刺入皮肤的问题。因此,现有形状的微针阵列不具有用于代替注射器来使用的充分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代替注射器而容易地将规定量的药剂注入表皮下的微针阵列。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基于所述目的的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微针阵列,其由呈圆锥台状且前端变细的多个树脂制的微针以竖立设置的方式分散配置在台座上而成,其中,在各所述微针的前侧,设置有一方比另一方低的两个穿刺部,该两个穿刺部将该微针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外侧面而对置配置,从而形成能够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被对置的所述穿刺部的内侧面包围,沿着所述微针的轴心向前侧和两侧方向开口,在下端具有中央底面,而且,形成所述收纳部并对置的所述内侧面向下倾斜,从所述穿刺部的前端至所述中央底面,该内侧面之间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窄。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微针阵列,其由呈圆锥台状且前端变细的多个树脂制的微针以竖立设置的方式分散配置在台座上而成,其中,在各所述微针的前侧,四个穿刺部设置于在俯视观察该微针时在圆周方向上四等分的位置,该四个穿刺部将该微针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外侧面,至少一个穿刺部的高度与其他三个穿刺部的高度不同,从而形成能够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该收纳部在该四个穿刺部之间沿着所述微针的轴心向前侧和侧方向开口,在下端具有中央底面,而且,形成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四个穿刺部的对置的内侧面以如下的方式向下倾斜:从所述穿刺部的前端至所述中央底面,该内侧面之间的宽度变窄。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优选为,所述穿刺部的高度的最大差值处于高度最高的穿刺部的高度的0.01~0.4的范围内。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微针压入皮肤时,能够抑制在高度最大的穿刺部产生过度的变形而防止破损。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所述穿刺部的最大高度可以为1mm,优选为0.3mm~0.6mm。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使用微针阵列时,能够使穿刺部的前端存在于皮下的无痛点(无痛范围),从而能够在使用微针阵列时不会感到疼痛(不容易感到疼痛)。另外,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优选为,所述穿刺部的内侧面的向下倾斜的角度相对于所述微针的轴心处于1度~15度的范围内。通过采用这样的角度,能够确保穿刺部的穿刺性和强度。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微针压入皮肤时,能够抑制在高度最大的穿刺部产生过度的变形而防止破损。而且,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优选为,所述中央底面是平坦的,由此能够确保积存在收纳部中的药剂的量。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优选为,所述穿刺部的数量为两个或四个,各个所述穿刺部均等地排列配置在圆周上。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各穿刺部刺入皮肤时,能够由各穿刺部均等地承受从皮肤受到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抑制各穿刺部的不均匀的变形而防止破损。另外,在第1或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优选为,不使各微针的穿刺部的前端尖锐,而使其为非平坦或平坦的。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微针阵列中,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被均等配置的两个或四个穿刺部的内侧面包围,沿着微针的轴心向前侧和侧方向开口,具有中央底面,因此与形成于前侧为简单圆锥形状的现有的微针的收纳部相比,能够增大收纳部的容积,并且在将微针从前侧浸渍到药剂中时,能够使被从收纳部的前侧进入的药剂挤出的收纳部内的空气从沿着微针的轴心向侧方向开口的收纳部的基侧(未浸渍于药剂的部分)向外部流出,而能够可靠地使药剂进入收纳部。由此,能够在微针中保持规定量的药剂。此外,各微针的两个或四个穿刺部中的一个穿刺部的高度比其他穿刺部的高度高,因此在将微针阵列按压在皮肤上时,能够使按压负荷集中施加于设置于各微针的前侧的穿刺部中的高度最高(最突出)的穿刺部,在各微针中能够使高度最高的穿刺部刺入皮肤。由此,能够借助刺入的穿刺部将微针固定于皮肤,当向微针持续施加按压负荷时,能够将其余的穿刺部容易地刺入皮肤,能够提高微针的穿刺性。而且,设置多个(即,两个或四个)穿刺部,因此与前侧为简单圆锥形状的现有的微针的穿刺部相比,穿刺部的总截面积变小,能够将随着使微针刺入皮肤而从皮肤受到的阻力的增加抑制为较低,能够容易地将微针阵列(微针)刺入皮肤。此外,各微针的内侧面从穿刺部的前端朝向底面而向下倾斜,因此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在穿刺部的前端高度位置处最大,在将微针从前侧浸渍到药剂中时,能够容易地使药剂进入收纳部的前侧。此外,仅通过在将微针刺入皮肤之后稍微拔出,就能够在内侧面与药剂之间形成间隙,所形成的间隙随着微针的拔出距离增大而增大,能够容易地使药剂从收纳部分离而残留在皮肤内。在不使各微针的穿刺部的前端尖锐而使各微针的穿刺部为非平坦或平坦的情况下,容易制作形成于在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树脂制的微针阵列时使用的注射成型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阵列,其由呈圆锥台状且前端变细的多个树脂制的微针以竖立设置的方式分散配置在台座上而成,其特征在于,/n在各所述微针的前侧,设置有一方比另一方低的两个穿刺部,该两个穿刺部将该微针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外侧面而对置配置,从而形成能够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被对置的所述穿刺部的内侧面包围,沿着所述微针的轴心向前侧和两侧方向开口,在下端具有中央底面,/n而且,形成所述收纳部并对置的所述内侧面向下倾斜,从所述穿刺部的前端至所述中央底面,该内侧面之间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6 JP 2017-2491201.一种微针阵列,其由呈圆锥台状且前端变细的多个树脂制的微针以竖立设置的方式分散配置在台座上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微针的前侧,设置有一方比另一方低的两个穿刺部,该两个穿刺部将该微针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外侧面而对置配置,从而形成能够对药剂进行保持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被对置的所述穿刺部的内侧面包围,沿着所述微针的轴心向前侧和两侧方向开口,在下端具有中央底面,
而且,形成所述收纳部并对置的所述内侧面向下倾斜,从所述穿刺部的前端至所述中央底面,该内侧面之间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窄。


2.一种微针阵列,其由呈圆锥台状且前端变细的多个树脂制的微针以竖立设置的方式分散配置在台座上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微针的前侧,四个穿刺部设置于在俯视观察该微针时在圆周方向上四等分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利明松尾正昭田代康典原正哉黑木润二伊藤高广引间知广
申请(专利权)人:三岛光产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