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礼雷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27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包括固定贴,所述的固定贴的两侧设有固定带,其中一个固定带上设有挂钩,另一个固定带上设有多排挂环,所述的固定贴从里至外依次包括面层、磁石层、加热层和表层,所述的面层上设有圆形槽,所述的圆形槽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的圆形槽内设有可分离的中药贴,所述的磁石层内均匀设有多个磁石,所述的加热层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的固定贴的外侧设有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电性连接电加热丝,所述的表层远离加热层的一侧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中药贴的外部增设加热装置,能使得药效作用块,促进患者吸收,减少恢复时间,支撑杆能够有效起到夹板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
本技术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
技术介绍
骨折主要是外伤引起的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是常见外科疾病。目前,一般都是采用先将骨折部位扶正后再用钢丝、夹板等器具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用石膏、绷带固定,这种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自身再生能力使骨折部位自然接合,或配合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类药物,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骨痂生长慢、治疗周期长,同时骨折部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移位,致使肿胀疼痛加剧,造成伸屈功能减弱或丧失,患者十分痛苦。为改善症状,促进愈合,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治疗中医骨伤疾病的外敷贴,但是,多数外敷贴是直接贴合在患处,无任何促药效作用的装置,药效起作用时间长,药效一般,治愈率低、治愈时间长,因此需要研究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包括固定贴,所述的固定贴的两侧设有固定带,其中一个固定带上设有挂钩,另一个固定带上设有多排挂环,所述的固定贴内部为层状结构,所述的固定贴从里至外依次包括面层、磁石层、加热层和表层,所述的面层上设有圆形槽,所述的圆形槽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的圆形槽内设有可分离的中药贴,所述的磁石层内均匀设有多个磁石,所述的加热层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的固定贴的外侧设有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电性连接电加热丝,所述的表层远离加热层的一侧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平行设置。<br>作为改进,所述的中药贴为层状结构,所述的中药贴的中心处设有中药层,所述的中药层上设有离型膜。作为改进,所述的支撑杆采用硬质环保塑料制成。作为改进,所述的加热层内设有绝缘罩。作为改进,所述的圆形槽的开口面积大于中药层的面积,小于中药贴的面积,这样既能够不遮挡中药层,也能够防止整个中药贴掉落下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中,在中药贴的外部增设加热装置,能使得药效作用块,促进患者吸收,减少恢复时间;中药贴可以从圆形槽中分离,方便更换;固定贴的面层上设有多根支撑杆,支撑杆平行设置,能够有效起到夹板的作用,解决患者移动,造成伤口恢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的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的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的中药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固定贴,2、固定带,3、挂钩,4、挂环,5、面层,6、磁石层,61、磁石,7、加热层,71、电加热丝,8、表层,9、圆弧槽,10、中药贴,101、中药层,102、离型膜,11、电源线,12、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包括固定贴1,所述的固定贴1的两侧设有固定带2,其中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挂钩3,另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多排挂环4,所述的固定贴1内部为层状结构,所述的固定贴1从里至外依次包括面层5、磁石层6、加热层7和表层8,所述的面层5上设有圆形槽9,所述的圆形槽9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的圆形槽9内设有可分离的中药贴10,所述的磁石层6内均匀设有多个磁石61,所述的加热层7内设有电加热丝71,所述的固定贴1的外侧设有电源线11,所述的电源线11电性连接电加热丝71,所述的表层8远离加热层7的一侧设有多根支撑杆12,所述的支撑杆12平行设置。所述的中药贴10为层状结构,所述的中药贴10的中心处设有中药层101,所述的中药层101上设有离型膜102。所述的支撑杆12采用硬质环保塑料制成。所述的加热层7内设有绝缘罩。所述的圆形槽9的开口面积大于中药层101的面积,小于中药贴10的面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中药贴10放置在圆形槽9内,撕掉离型膜102,将中药贴10对准患处,将整个固定贴1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两个固定带2利用挂钩3和挂环4进行固定,平行设置的支撑杆12能够起到夹板的作用,解决患者移动,造成伤口恢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电源线11连接电源,给电加热丝71进行加热,从而热量作用磁石61上后再作用在中药贴10上,加速药效。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包括固定贴(1),所述的固定贴(1)的两侧设有固定带(2),其中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挂钩(3),另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多排挂环(4),所述的固定贴(1)内部为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贴(1)从里至外依次包括面层(5)、磁石层(6)、加热层(7)和表层(8),所述的面层(5)上设有圆形槽(9),所述的圆形槽(9)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的圆形槽(9)内设有可分离的中药贴(10),所述的磁石层(6)内均匀设有多个磁石(61),所述的加热层(7)内设有电加热丝(71),所述的固定贴(1)的外侧设有电源线(11),所述的电源线(11)电性连接电加热丝(71),所述的表层(8)远离加热层(7)的一侧设有多根支撑杆(12),所述的支撑杆(12)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结合的骨科外敷贴,包括固定贴(1),所述的固定贴(1)的两侧设有固定带(2),其中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挂钩(3),另一个固定带(2)上设有多排挂环(4),所述的固定贴(1)内部为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贴(1)从里至外依次包括面层(5)、磁石层(6)、加热层(7)和表层(8),所述的面层(5)上设有圆形槽(9),所述的圆形槽(9)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的圆形槽(9)内设有可分离的中药贴(10),所述的磁石层(6)内均匀设有多个磁石(61),所述的加热层(7)内设有电加热丝(71),所述的固定贴(1)的外侧设有电源线(11),所述的电源线(11)电性连接电加热丝(71),所述的表层(8)远离加热层(7)的一侧设有多根支撑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礼雷尹波姚惠菁
申请(专利权)人:潘礼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