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52308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图像防抖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根据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和所述运动状态选择防抖策略,对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进行防抖控制。上述方案,能够选择合理的防抖策略,提升电子设备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视频监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相机的抖动,确保图像质量,业界有物理防抖和电子防抖等方案。物理防抖是通过检测相机的振动情况,然后控制镜头或者成像传感器移动进行补偿,抵消相机的振动,但是其难以适用于相机与监控目标相对静止的监控场景,比如当摄像机镜头朝内需监控车内的目标时,车在运动过程中,虽然相机可能会发生振动,但由于振动时相机与目标仍保持相对静止,如果直接开启物理防抖,反而会加剧画面的抖动。电子防抖是通过对采集到的前后两帧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出当前帧相对于前一帧的运动,选择合适的起始点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裁剪,再数字放大到原始分辨率,使肉眼看起来画面相对稳定,但其难以适用于相机与监控目标相对运动的监控场景,比如对于安装在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的相机,相机不仅会振动,还会发生方位上的移动,如果相机镜头朝外,汽车开动起来画面会剧烈变化,就不适合开电子防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选择合理的防抖策略,提升电子设备的适应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防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根据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和所述运动状态选择防抖策略,对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进行防抖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监控场景的图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防抖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防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并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和运动状态选择防抖策略,对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进行防抖控制。通过上述方式,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以及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从而选择出合理的防抖策略,以确保在多变环境下可以进行动态选择防抖类型,使得在不同情形下均能保持画面平稳,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图像防抖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图1中步骤S1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图2中步骤S12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图3中步骤S122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图像防抖方法一应用场景中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应用场景中对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图1中步骤S1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8是图5的应用场景中选择防抖策略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图像防抖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图像防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相机、可拍照的手机等,由用户手持,直接控制实现采集图像;或固定安装在道路、公共场所、限定区域内,由装置持续工作实现采集图像;或由无人机或机器人等运动介质搭载,用户遥控或自行实现采集图像。在一实施方式中,具体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接收光信号,并将光信号汇聚到成像传感器,并通过SOC(SystemOnChip,系统级芯片)等模块实现对监控场景的图像采集。S12: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采集得到的图像信息可以进行场景分析,来获取监控场景与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情况,为后续的防抖策略选择做准备。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步骤S1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帧图像可以包括在预设时间内采集得到的至少两帧图像,上述步骤S12具体包括:S121:对每帧所述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出至少两个特征物;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均为静止物体。S122:分析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所述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在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角度固定后,其监控的场景也就确定了。场景中可以包括大面积的背景,比如花草、建筑、道路等;以及若干个可移动的目标,比如:行人,汽车等。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获取监控场景与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情况,则需要对每帧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选取出静止物体作为参照的特征物,在选取的至少两个特征物均为静止物体时,若图像采集装置未发生位移的情况下,那么在预设时间内采集得到的至少两帧图像中,所选取的至少两个特征物都是相对固定的,而若所选取的至少两个特征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则可以推断是图像采集装置发生了位移。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是图2中步骤S12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2具体包括:S1221: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内采集的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所述特征物的轮廓在对应帧图像中所占的像素点数量。S1222:根据在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所述特征物对应的所述像素点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当图像采集装置在静止时,那么在预设时间内采集的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静止特征物的轮廓在对应帧图像中并不会发生变化;而当图像采集装置在运动时,则图像采集装置的视场中的静止特征物,如树木的轮廓在前后帧画面中会出现变大或者缩小,或者从存在到消失。因此,通过获取在预设时间内采集的至少两帧图像中至少两个静止特征物的轮廓在对应帧图像中所占的像素点数量,然后根据在该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静止特征物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n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n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n根据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和所述运动状态选择防抖策略,对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进行防抖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防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帧图像;
根据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
根据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和所述运动状态选择防抖策略,对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进行防抖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包括在预设时间内采集得到的至少两帧图像;所述根据所述图像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处的拍摄场景进行分析,得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的步骤,包括:
对每帧所述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出至少两个特征物;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均为静止物体;
分析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所述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所述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的步骤,包括:
获取在所述预设时间内采集的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所述特征物的轮廓在对应帧图像中所占的像素点数量;
根据在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所述特征物对应的所述像素点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特征物包括第一特征物和第二特征物;所述根据在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每个所述特征物对应的所述像素点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到所述拍摄场景分析结果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所述至少两帧图像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特征物对应的所述像素点数量发生变化而所述第二特征物对应的所述像素点数量未发生变化;
若是,则确定所述拍摄场景为第一场景状态;
若否,则确定所述拍摄场景为第二场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拍摄场景为第二场景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特征物和第二特征物对应的像素点数量均发生变化,则确定所述拍摄场景为第一子场景状态;
若所述第一特征物和第二特征物对应的像素点数量均未发生变化,则确定所述拍摄场景为第二子场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部设置有陀螺仪;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陀螺仪采集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陀螺仪数据;其中,所述陀螺仪数据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横向水平、纵向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及角速度数据;
判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横向水平、纵向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及角速度数据是否均为0,或者,判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横向水平、纵向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数据及角速度数据是否小于预设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富陈明珠杨增启隋小波孙徐飞覃长洪刘峰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