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083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只能靠人为去判断导致下滑信标设备告警甚至关机的原因,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撑,容易引起误判,从而导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计算机模块、视频模块、以及问题发布模块,识别方法主要为获取设定监控数据并设定门限值,两相比较,若正常则结束,若异常则智能调用下滑信标视频信息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同时将结果公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对下滑信标信号指标超限原因采用系统智能的识别和判定,快捷高效准确,并为判断信号质量变差原因提供科学依据,可有效消除人为误判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告警
,具体涉及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LandingSystem—ILS)作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标准精密进场和着陆设备已经使用七十多年了。下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给进近和着陆的飞机提供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下滑道(仰角)信息。下滑信标通常设置在跑道着陆端以内、受跑道和滑行道影响最小的一侧,通常为120m。根据GB6464-2013和MH/T4003.1-2014的规定,下滑信标台前方存在场地保护区A区、B区和C区,应进行保护和控制,其中A区内不应停放车辆、机械和航空器,不应有地面交通活动。通过A区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应埋入地下。B区内,用于I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距下滑信标天线前方600m范围以内不应有铁路、公路、机场专用环场路,不应有建筑物(航向信标台机房除外)、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用于Ⅱ/Ⅱ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B区范围以内不应有铁路、公路,不应有建筑物(航向信标台机房除外)、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距下滑信标天线前方600m以内不应有机场专用环场路。实施Ⅱ/Ⅱ类运行时,B区内不应有航空器、车辆等移动物体进入。C区内不应有铁路和公路(机场专用环场路除外),不应有高于机场侧净空限制的建筑物、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该区域的地形坡度应不超过15%。下滑前方保护区内如果出现干扰物体,对下滑信标信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几年就有大量机场反应在飞机最后进近阶段出现抖动的不稳定现象,最终导致多驾飞机复飞或者备降。同时这种情况并不是在所有航班进场航班中都出现,随机性较大,排查难度也较大,严重影响了机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针对这类情况,初步考虑下滑前方存在较大的动态干扰,即下滑前方保护区内存在地面交通活动(如航空器和车辆横穿下滑道等),导致DDM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出现的特殊性和随机性,造成的原因很难第一时间发现,需要通过大量时间去排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可能会导致在定期飞行校验的时候某些指标超限,从而导致校飞未过,机场无法安全运行,更严重的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接受的后果。为了确保下滑信标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场安全,应对下滑信标台前方的地面进行严格的控制,需及时判断动态干扰源,对前方障碍物进行识别。目前针对下滑前方地形和障碍物的变化无自动的识别手段,只能靠人为去判断导致设备告警甚至关机的原因,这样耗时耗力,且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撑,容易引起误判,导致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对下滑信标信号指标超限原因采用系统智能的识别和判定,快捷高效准确,并为判断信号质量变差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消除人为误判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只能靠人为去判断导致下滑信标设备告警甚至关机的原因,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撑,容易引起误判,从而导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它包括:计算机模块,用于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并设定与所读取数据相适配的门限值,将所读取的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与所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进行存储与判定;视频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用于实时查看和记录下滑前方地形或障碍物的情况;问题发布模块,与视频模块相连接,以接收视频模块传输的图片和视频信息用于查看异常信息,并将异常信息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发布并显示在系统界面上。进一步地,计算机模块对比较结果进行判定时,若所读取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设定门限值,则控制视频模块运行,否则控制视频模块不运行。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模块存储有供使用者选择的门限值。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模块至少包括有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于下滑天线后方天线机房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为海康威视厂家H265400万红外筒型网络摄像头,型号为:DS-2CD2T45F(D)-I3/I5/I8(S)。进一步地,所述问题发布模块还与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的终端设备相链接,以在系统界面上发布并显示异常信息的同时,将该异常信息发布给设备运行维护人员。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模块所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包括CL、DS、NF和CLR数据。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模块所读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包括下滑半宽度、下滑对称性、下滑角、下滑结构、入口高度、下滑覆盖和下滑余隙数据。一种下滑信标告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同时设定所读取数据的门限值;S2、将所读取的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与所选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若所读取数据小于所设定门限值,则结束,否则进行下一步;S3、通过视频模块记录并存储地形障碍物活动情况图像;S4、通过问题发布模块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S5、将问题出现原因通过信息发送至系统界面和/或设备维护人员,结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对下滑信标信号指标超限原因采用系统智能的识别和判定,快捷高效准确,并为判断信号质量变差原因提供科学依据,可有效消除人为误判带来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包括计算机模块、视频模块、以及问题发布模块。计算机模块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并设定与所读取数据相适配的门限值,用于将计算机模块所读取的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与所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进行存储与判定;视频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用于实时查看和记录下滑前方地形或障碍物情况;问题发布模块与视频模块相连接,用于查看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将问题的结果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发布。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再依靠人为去判定下滑信标信号指标超限的原因,可以进行系统智能的识别和判定,为判断信号质量变差的原因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多样化设置,本专利技术各功能可独立进行,不相互干扰,判定条件也可按用户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对于机场是否可以提升运行类别,实现检测、监控和预防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与终端设备的链接,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发布给各个维护人员,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模块的结构框图(图中演示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图3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模块的结构框图(图中演示读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图4为本专利技术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计算机模块,用于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并设定与所读取数据相适配的门限值,将所读取的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与所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进行存储与判定;/n视频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用于实时查看和记录下滑前方地形或障碍物的情况;/n问题发布模块,与视频模块相连接,以接收视频模块传输的图片和视频信息用于查看异常情况,并将异常信息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发布并显示在系统界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计算机模块,用于读取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并设定与所读取数据相适配的门限值,将所读取的下滑信标天线监控器数据或下滑信标校飞数据与所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进行存储与判定;
视频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用于实时查看和记录下滑前方地形或障碍物的情况;
问题发布模块,与视频模块相连接,以接收视频模块传输的图片和视频信息用于查看异常情况,并将异常信息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发布并显示在系统界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模块对比较结果进行判定时,若所读取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设定门限值,则控制视频模块运行,否则控制视频模块不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模块存储有供使用者选择的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模块至少包括有与计算机模块相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于下滑天线后方天线机房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民航下滑信标干扰源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为海康威视厂家H265400万红外筒型网络摄像头,型号为:DS-2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家全梁飞李沅锴杨晓嘉袁斌林欢许健孙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