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00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下方的支撑件;以及,压电发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板位于所述光伏板下方;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叉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的光伏发电组件和压电发电组件之间相互配合,对建筑外墙进行了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合理利用建筑外墙风能与太阳能,增加了受力面,如此能够实现高效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布式能源和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压电效应最早于1880年由法国物理学家P·居里和J·居里发现;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压电材料内部正、负两种电荷对称分布分离开,整体上晶体呈现电中性;而当晶体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对称性被打乱,内部将产生电极化状态的变化,同时在它的某些表面上出现异号极化电荷;这种没有电场作用,只是由于应变或者应力作用而在晶体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助于改善环境;在对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通过太阳能电池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中太阳能薄膜电池具有耗材少,材质轻等特点,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目前已被广泛利用,各种风力发电机的原理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风机叶片旋转的动能,叶轮再通过变速装置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风机发出的电能经过直交流转换后进入电网,或者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但只有当风速大于风机的启动风速,风机才能转动并发电;城市里由于建筑物阻挡等因素,通常风速较低,当风速为微风时,风机无法启动;因此,在城市里利用风机发电效率较低,太阳能和一部分风能未能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存在的建筑外墙不能合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下方的支撑件;以及,压电发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的底板位于所述光伏板下方;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叉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电发电组件的第一压电发电块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和支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电发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压电发电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压电发电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发电块的两端分别所述第二连接块和远离所述第一压电发电块一侧的第二连接块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发电块与第二压电发电块呈一定角度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的光伏发电组件和压电发电组件之间相互配合,对建筑外墙进行了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合理利用建筑外墙风能与太阳能,增加了受力面,如此能够实现高效输出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整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和2,提供了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100,光伏板101以及设置于光伏板101下方的支撑件102;以及,压电发电组件200,与支撑件102连接。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包括光伏发电组件100和压电发电组件200,通过设置的光伏发电组件100和压电发电组件200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对建筑外墙进行了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合理利用建筑外墙风能与太阳能,增加了受力面,如此能够实现高效输出功率,其中,光伏发电组件100,用于接收太阳光能,为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了条件,包括光伏板101以及设置于光伏板101下方的支撑件102;而压电发电组件200,能够利用风能使压电发电块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电能,其与支撑件102连接。进一步的,支撑件102的底板102a位于光伏板101下方;其中,支撑件102还包括支架102b,支架102b设置于底板102a一侧。进一步的,支架102b包括第一板体102b-1和第二板体102b-2,第一板体102b-1与第二板体102b-2交叉垂直设置,其中,第二板体102b-2为三角形结构,第一板体102b-1为长方形结构,第二板体102b-2的长斜边与第一板体102b-1的端斜坡面处于同一斜坡面上,斜坡面的倾斜角为45°~60°之间,底板102a固定在第一板体102b-1和第二板体102b-2构成的斜坡面上,,本系统安装如图3所示,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伏发电组件(100),所述光伏板(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101)下方的支撑件(102);以及,/n压电发电组件(200),与所述支撑件(10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发电组件(100),所述光伏板(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光伏板(101)下方的支撑件(102);以及,
压电发电组件(200),与所述支撑件(10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2)的底板(102a)位于所述光伏板(101)下方;
其中,所述支撑件(102)还包括支架(102b),所述支架(102b)设置于所述底板(102a)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2b)还包括第一板体(102b-1)和第二板体(102b-2),所述第一板体(102b-1)与第二板体(102b-2)交叉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压电效应和光伏利用为一体的建筑外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发电组件(200)的第一压电发电块(201)一端与所述支架(102b)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压电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群志肖亮李琛朱胜奎刘义元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