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947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旨在提供一种集成框架和可视化工具,用于二维和三维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该支撑环境包括使用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将不同的二维地理数据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界面中;使用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通过先进的渲染技术,将影像以逼真的三维形式呈现给用户;三维矢量可视化,将矢量数据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关系和地理特征;三维图元可视化,支持用户自定义的图元数据可视化;三维模型可视化:允许用户导入和展示自定义的三维模型,以增加环境的真实感和交互性;三维查询与分析,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技术旨在利用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将地理数据以直观、交互的方式展示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理解和决策支持。特别是与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相关的技术。该主要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可视化和地理空间分析等领域。


技术介绍

1、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和分析地理数据的环境。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方面的局限性。以下是与该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2、gis是一种用于捕获、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然而,传统gis通常以二维地图为基础,无法提供逼真的三维地理环境,限制了用户对地理数据的理解和决策支持。

3、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渲染技术的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数据的呈现。它可以以逼真的三维形式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卫星影像和矢量数据,提供更直观和交互的地理信息展示方式。

4、由于地理数据通常来自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数据集成和集成框架成为处理和整合这些数据的关键技术。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可以将不同的地图图层和数据源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方便用户切换和比较。

5、除了地形和影像数据外,用户可能还需要展示自定义的三维模型和图元数据,以增加环境的真实感和交互性。三维模型和图元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这一需求,使用户能够导入和展示自定义的三维模型和图元数据。

<p>6、地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对于决策和规划至关重要。传统gis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查询和分析功能,但随着虚拟地理支撑环境的发展,更强大和高效的三维查询和分析技术被引入,以满足用户对地理数据的需求。

7、综上所述,虚拟地理支撑环境的专利技术是基于传统gis的局限性和对更直观、交互的地理数据展示的需求。它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集成和集成框架、三维模型和图元可视化以及地理数据查询和分析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灵活和直观的地理信息展示和分析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虚拟地理支撑环境提供了一种更直观、沉浸式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等方式与地理信息进行交互。同时,虚拟地理支撑环境还可以将地理数据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其包括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三维矢量可视化、三维图元可视化、三维模型可视化和三维查询与分析。

2、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是一种用于构建和展示地理信息系统中二维地图可视化的框架或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组件和接口,用于加载、渲染、操作和交互地理数据,以及实现地图的显示、标注、查询和分析等功能。通过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3、地图引擎组件,其是框架的核心部分,负责地图数据的加载、渲染和显示。它提供了地图数据的读取接口,支持常见的地图数据格式(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等),并能够将地图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层进行展示。

4、符号化和样式化组件,该组件用于定义地图要素的符号和样式,包括点、线、面的符号、颜色、线型、填充等。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符号库和样式编辑工具,使用户能够自定义地图的外观和表达方式。

5、标注和注记组件,该组件用于在地图上添加文本标签,以显示地名、要素名称、属性信息等。它提供了文本样式、标注位置、避让冲突等功能,以确保标注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6、交互和导航组件,该组件提供了用户与地图进行交互和导航的功能,包括平移、缩放、旋转地图视图、选择要素、测量距离和面积等。它还支持鼠标、触摸和键盘等多种输入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用户设备和操作习惯。

7、查询和分析组件,该组件提供了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如空间查询、属性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它使用户能够通过交互式界面或编程接口进行地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操作,获取感兴趣的地理信息。

8、可视化扩展和定制组件,该组件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框架的扩展和定制,例如添加自定义图层、开发自定义符号、实现特定的地理分析算法等。它提供了api和开发工具,以支持开发者构建个性化的地理信息系统。

9、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是指将地理数据中的地形和影像信息以三维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呈现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0、地形数据可视化:地形数据通常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形式存在,它记录了地表的高度信息。通过将dem数据进行渲染和模拟,可以创建出真实的地形表面,包括山脉、河流、山谷等地貌特征。这样的可视化效果可以用于地形分析、地形视觉化呈现等应用。

11、影像数据可视化:影像数据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图像,可以包括航空影像、卫星影像等。通过将影像数据进行纹理贴图,可以将真实的地表特征(如建筑物、植被、水体等)映射到三维模型上,从而实现真实感的地表呈现。这样的可视化效果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应用。

12、三维模型可视化:除了地形和影像数据,还可以通过建模和渲染技术创建出真实的三维模型,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人工结构物。通过将这些三维模型与地形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呈现出真实的三维场景,使用户能够以全方位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

13、三维矢量可视化是指将矢量数据以三维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呈现的技术和方法。矢量数据是由点、线、面等几何要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属性信息组成的地理数据。传统的二维矢量数据通常用于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地物的位置和属性,而三维矢量可视化则可以将这些矢量要素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使用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关系。三维矢量可视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4、立体符号化:通过在矢量要素上添加立体的符号、纹理、颜色等,可以使其在三维场景中具有立体感。例如,将点要素表示为立体的球体,将线要素表示为立体的管道,将面要素表示为立体的多边形。这样的立体符号化可以增强地物的可视性和表达力。

15、三维标注:在三维矢量可视化中,可以在矢量要素上添加文字标签或图标,以显示地物的名称、属性信息等。这样的三维标注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物的含义和特征。

16、几何变换:通过对矢量要素进行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等,可以改变其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的几何变换可以帮助用户观察和分析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17、空间分析:在三维矢量可视化中,可以进行一些空间分析操作,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以获取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这样的空间分析结果可以在三维场景中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分析。

18、三维图元可视化是指将地理数据以三维图元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呈现的技术和方法。三维图元可视化是一种基于图形渲染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它将地理数据中的点、线、面等要素抽象为三维图元,然后通过渲染、着色和交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包括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模块、三维矢量可视化模块、三维图元可视化模块、三维模型可视化模块、三维查询与分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允许用户切换和比较不同的地图图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模块支持用户导航、缩放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矢量可视化模块能够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矢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元可视化模块支持用户自定义的图元数据可视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模型可视化模块允许用户导入和展示自定义的三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查询与分析模块提供空间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查询与分析模块辅助用户决策和规划。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电源管理系统的虚拟地理支撑环境,包括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模块、三维矢量可视化模块、三维图元可视化模块、三维模型可视化模块、三维查询与分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可视化集成框架允许用户切换和比较不同的地图图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形与影像可视化模块支持用户导航、缩放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宇宫翰奇房贝儿王朝谢岷皓张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