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5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反应池,包括垫层、钢筋混凝土外壳层、防水钢板层以及多孔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位于最底部,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位于所述垫层的上部并于所述垫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水钢板层贴合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的内部、该结构的反应池具有更好的微生物挂膜着床性能和抗冲击性,通过在反应池内挂膜着床更多的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反应池的分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池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反应池。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管是厌氧还是好氧反应分解过程中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发生反应的反应池一般是混凝土浇灌,一体化的处理设备为钢板焊接而成,因为钢板和混凝土表面都很光滑,微生物难以挂膜,而微生物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流走,导致反应效果变差。而微生物的药剂购买价格很高,本地菌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处理效率低,间接地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多开工混凝土成型方法、反应池成型方法及反应池,从而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难以挂膜着床,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0将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与洗衣粉、水泥,以及石灰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S20将上述混合体搅拌均匀,将混合体置于模具中;S30静置1至2天待混合体完全反应,混合体成型后可将混合体从模具中取出。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混合体成型后可将混合体从模具中取出。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混合体搅拌过程中加入水进行调节。通过将粉煤灰与洗衣粉、水泥、石灰混合在一起,形成孔多、具有一定弹性的混合体,便于微生物着床和吸收水的冲击力。本技术提供反应池成型方法,应用上述任一项多开工混凝土成型方法制成的混凝土,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池体最外层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池体中间层设置防水钢板;在池体内层设置通过上述任意一种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制成的多孔混凝土;在多孔混凝土形成的池体内部四个侧面布置水滴型凹槽,在池底布置圆形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池体的中部交叉布置挂膜墙。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挂膜墙为通过上述任一种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制成的混凝土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混凝土最外层浇筑钢筋混凝土之前,先浇筑厚度为100mm的垫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多孔混凝土之间采用C35原浆勾缝,待反应池的四周及中间挂膜墙浇筑铺设完毕后,清理完外壳与多孔混凝土之间缝隙的垃圾后,用塌落度为240,标号为C35抗渗混凝土对缝隙进行浇筑,在混凝土内添加膨胀剂和防水剂。通过上述成型方法制成的包含钢筋混凝土、防水钢板、多孔混凝土、挂膜墙形成的反应池,相较于采用一般的混凝土浇灌、钢板焊接一体成型的反应池,具有更好的微生物挂膜着床性能和抗冲击性,通过在反应池内挂膜着床更多的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反应池的分解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反应池,包括垫层、钢筋混凝土外壳层、防水钢板层,以及多孔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位于最底部,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位于所述垫层的上部,并与所述垫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水钢板层贴合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的内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挂膜墙,所述挂膜墙交叉设置在所述反应池的中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反应池内部接缝处的缝隙通过塌落度为240、标号为35抗渗混凝土对缝隙进行浇筑。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上述钢筋混凝土、防水钢板、多孔混凝土、挂膜墙形成的反应池,相较于采用一般的混凝土浇灌、钢板焊接一体成型的反应池,具有更好的微生物挂膜着床性能和抗冲击性,通过在反应池内挂膜着床更多的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反应池的分解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反应池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专利技术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图1为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将通过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粉末物质经过静电除尘或者布袋除尘之后形成的粉煤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衣粉、水泥、石灰石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由于洗衣粉内的表面活性剂是发泡材料中的一种,洗衣粉使混合材料发泡,形成多孔物质。优选的在搅拌过程中加入水,在水与石灰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形成蒸汽,使得混合体产生更多的气泡,由此制作出来的复合材料为多孔混凝土,他的体积比普通混凝土体积大4至5倍,孔隙率为300%至400%,这样的多孔混凝土为微生物的存活着床、挂膜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空间。优选的将上述混合体成型前置于模具中,静置1至2天待混合体完全反应,混合体完全成型后可将混合体从模具中取出,形成所需要的形状,便于成型后的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中,可将上述的混合体置于模具中在多孔混凝土的表面层形成水滴形凹槽,当水流经过凹槽的时候,微生物会存储在凹槽内,慢慢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空隙中,性对于平板的表面,凹槽的形状更加容易使得微生物停留并被吸入多孔混凝土内部。水滴形状,下宽上窄,圆弧形构造,这样的结构构造使得水没有死角,且下面宽的外形,适合水体中微生物的储存。图2为反应池成型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反应池成型方法,在池底浇筑100mm厚的垫层,再用C35防渗混凝土浇筑反应池外壳,之后将防水钢板贴合在反应池外壳的内表面,最后在防水钢板的内表面铺设多孔混凝土。在多孔混凝土、防水钢板、反应池外壳的接缝处浇筑塌落度为240、标号为C35抗渗混凝土,优选的在混凝土内添加膨胀剂和防水材料。膨胀剂和防水剂可以提高缝隙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多孔混凝土,具有多孔性,微生物可以在其空隙内挂膜、着床,并与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微生物越多,反应程度越大,相较于传统的一般混凝土与钢板焊接为一体的反应池,极大的提高了微生物的着床、挂膜率,且微生物越多,反应程度越大,对污染物的降解率越高,进一步的极大的提高了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效率。优选的在多孔混凝土形成的池体的内部四个侧面布置具有水滴形凹槽的多孔混凝土,在池底布置聚集有圆形凹槽的多孔混凝土。之后在反应池的中部交叉布置挂膜墙,挂膜墙为通过上述任意一种多孔混凝土成型方法制成的混凝土制成。最后,在多孔混凝土之间采用C35原浆勾缝,待反应池的四周及中间挂膜墙浇筑铺设完毕后,清理完外壳与多孔混凝土之间缝隙的垃圾后,用塌落度为240,标号为C35抗渗混凝土对缝隙进行浇筑,在混凝土内添加膨胀剂和防水剂。膨胀剂和防水剂的添加,增加了缝隙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且多孔混凝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缓解水对池壁的冲击,保护池壁,保障反应池的可靠性,延长反应池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本技术中防水钢板、添加有膨胀剂和防水剂的水泥勾缝,使得多孔混凝土、混凝土外壳、防水钢板很好的凝聚在一起,既具有一定的刚性又具有柔韧性。多孔混凝土使得微生物与水充分接触的时间和数量急剧增加,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钢筋混凝土外壳层、防水钢板层,以及多孔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位于最底部,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位于所述垫层的上部并与所述垫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水钢板层贴合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钢筋混凝土外壳层、防水钢板层,以及多孔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位于最底部,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位于所述垫层的上部并与所述垫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水钢板层贴合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壳层的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