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及V法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04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包括依次串联固定的模具冒口区、磨具过渡区、磨具产品区,其特征在于:磨具产品区的左、右侧面均为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磨具产品区的侧面分布多个通气孔,这些通气孔在磨具产品区内部汇总为抽气通道,抽气通道延伸到模具冒口区、且裸露在模具冒口区端面的外侧,磨具产品区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磨具产品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吊墙砖砂箱模具的V法成型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吊墙砖砂箱模具的表面分布多个通气孔,能使塑料膜紧贴在磨具表面,避免塑料膜出现褶皱,这样,浇铸件的表面比较平滑,降低吊墙砖公砖尺寸的公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及V法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熔耐火生产设备,涉及控制尺寸V法成型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产品主要应用于浮法玻璃窑炉前脸吊墙部位,目前,国内玻璃窑炉设计单位对于吊墙砖耐火材料的配置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理念。普遍采用的是母砖与公砖镶嵌使用,母砖采用烧结AZS产品,公砖选用的是电熔AZS产品。参见图1,吊墙砖公砖10的一个侧面设有镶嵌部11,镶嵌部11的对面为平面12。电熔AZS吊墙砖表面形状复杂,下部尺寸大,上部尺寸小,中间卡脖R弧处(镶嵌部11的边缘区域)尺寸要求更苛刻。这种产品在电熔耐火材料生产中成型难度大,因其形状复杂造成热量分布不均,很容易产生应力性裂纹。尤其是R角处尺寸,要求公差<±0.5mm,这对于熔铸耐火材料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如果模型尺寸放量过大,就会造成凹槽处加工难度。因此,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浇铸工艺上寻找出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使吊墙砖公砖尺寸的公差更小,需要设计出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及V法成型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包括依次串联固定的模具冒口区、磨具过渡区、磨具产品区,其特征在于:磨具产品区的左、右侧面均为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磨具产品区的侧面分布多个通气孔,这些通气孔在磨具产品区内部汇总为抽气通道,抽气通道延伸到模具冒口区、且裸露在模具冒口区端面的外侧,磨具产品区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磨具产品单元,每个磨具产品单元能制成两个吊墙砖,磨具产品单元左、右侧各对应一个。吊墙砖砂箱模具整体为松木材料。通气孔为直径为0.6mm的针孔。吊墙砖砂箱模具内部为中空带筋结构。一种使用上述吊墙砖砂箱模具的V法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吊墙砖砂箱模具;S2、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套设口袋装的塑料膜27,具体为:将与吊墙砖砂箱模具形状匹配的塑料膜27从磨具产品区23的端部套上,将塑料膜27的开口端28固定在模具冒口区21,从抽气通道26抽气,使塑料膜27内壁与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壁之间的的空气被抽走,塑料膜27内壁贴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壁上;S3、塑料膜27外表面刷一薄层厚度0.8mm涂料;S4、制作砂腔,具体为:将第三步制成的吊墙砖砂箱模具放置砂箱内,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填充砂子,使砂子紧实,最后将吊墙砖砂箱模具移出,吊墙砖砂箱模具原来占据的空间形成砂腔30;S5、浇铸:将熔化的浇铸料浇铸到砂腔30内;S6、保温退火:砖材保温周期8-10天;S7、冷加工:将在砂腔30内形成的浇铸件移出砂腔,浇铸件的模具冒口区21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冒口区41,浇铸件的磨具过渡区22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过渡区42,浇铸件的磨具产品区23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产品区43,浇铸件产品区43沿横切割面44切割为多个浇铸件产品单元48,每个浇铸件产品单元48沿竖切割面45切割为多个浇铸坯件46,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24对应的区域为浇铸坯件镶嵌部47。上述S5步骤中,浇铸温度为1780-1820℃,浇铸速度为25-30kg/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吊墙砖砂箱模具的表面分布多个通气孔,能使塑料膜紧贴在磨具表面,避免塑料膜出现褶皱,这样,浇铸件的表面比较平滑,降低吊墙砖公砖尺寸的公差。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吊墙砖砂箱模具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吊墙砖对应区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吊墙砖砂箱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吊墙砖砂箱模具套上塑料膜的示意图。图7为吊墙砖砂箱的示意图。图8为浇铸件的示意图。图9为浇铸件产品区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包括依次串联固定的模具冒口区21、磨具过渡区22、磨具产品区23,磨具产品区23的左、右侧面均为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24,磨具产品区23的侧面分布多个通气孔25,这些通气孔25在磨具产品区23内部汇总为抽气通道26,抽气通道26延伸到模具冒口区21、且裸露在模具冒口区21端面的外侧,磨具产品区23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磨具产品单元,每个磨具产品单元的长度与吊墙砖砂长度相当,参见图4,每个磨具产品单元能制成两个吊墙砖,参见图4(及图9)中,磨具产品单元左、右侧各对应一个。为了反复利用,吊墙砖砂箱模具整体为松木材料。为了减小墙砖公砖尺寸的公差,通气孔25为直径为0.6mm的针孔。在浇筑时,为了减小自身形变,吊墙砖砂箱模具内部为中空带筋结构。使用上述吊墙砖砂箱模具的V法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吊墙砖砂箱模具;S2、参见图6,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套设口袋装的塑料膜27,具体为:将与吊墙砖砂箱模具形状匹配的塑料膜27从磨具产品区23的端部套上,将塑料膜27的开口端28固定在模具冒口区21,从抽气通道26抽气,使塑料膜27内壁与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壁之间的的空气被抽走,塑料膜27内壁贴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壁上。S3、塑料膜27外表面刷一薄层厚度0.8mm涂料。S4、制作砂腔:将第三步制成的吊墙砖砂箱模具放置砂箱内,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填充砂子,使砂子紧实,最后将吊墙砖砂箱模具移出,吊墙砖砂箱模具原来占据的空间形成砂腔30,参见图7。S5、浇铸:将熔化的浇铸料浇铸到砂腔30内,浇铸时,浇铸温度为1780-1820℃,浇铸速度为25-30kg/秒,浇铸过程中注意加强排气。S6、保温退火:砖材保温周期8-10天。S7、冷加工:将在砂腔30内形成的浇铸件移出砂腔,浇铸件的模具冒口区21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冒口区41,浇铸件的磨具过渡区22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过渡区42,浇铸件的磨具产品区23对应的区域为浇铸件产品区43,浇铸件产品区43沿横切割面44切割为多个浇铸件产品单元48,每个浇铸件产品单元48沿竖切割面45切割为多个浇铸坯件46,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24对应的区域为浇铸坯件镶嵌部47。然后进入打磨加工,凹槽处清理表面浮砂,尺寸在验收标准范围之内。鉴于这是现有技术,本专利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型的内部为中空带筋结构,既保证模型强度和尺寸,同时减少模型体积,从而增强浇铸效果。本专利技术V法成型工吊墙砖生产方法,砖材通体没有裂纹,砖材规整度达到标准要求,卡脖处公差0.3-0.5mm,与母砖装备外形要求符合标准验收。内部致密化程度高,裂纹发生机率明显降低,砖材规整度好,尺寸控制精确,减少了不必要的加工损耗,降低加工切磨生产成本。其他内容参见现有技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包括依次串联固定的模具冒口区(21)、磨具过渡区(22)、磨具产品区(23),其特征在于:磨具产品区(23)的左、右侧面均为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24),磨具产品区(23)的侧面分布多个通气孔(25),这些通气孔(25)在磨具产品区(23)内部汇总为抽气通道(26),抽气通道(26)延伸到模具冒口区(21)、且裸露在模具冒口区(21)端面的外侧,磨具产品区(23)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磨具产品单元,每个磨具产品单元能制成两个吊墙砖,磨具产品单元左、右侧各对应一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墙砖砂箱模具,包括依次串联固定的模具冒口区(21)、磨具过渡区(22)、磨具产品区(23),其特征在于:磨具产品区(23)的左、右侧面均为吊墙砖镶嵌部对应区(24),磨具产品区(23)的侧面分布多个通气孔(25),这些通气孔(25)在磨具产品区(23)内部汇总为抽气通道(26),抽气通道(26)延伸到模具冒口区(21)、且裸露在模具冒口区(21)端面的外侧,磨具产品区(23)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磨具产品单元,每个磨具产品单元能制成两个吊墙砖,磨具产品单元左、右侧各对应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墙砖砂箱模具,其特征在于:吊墙砖砂箱模具整体为松木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墙砖砂箱模具,其特征在于:通气孔(25)为直径为0.6mm的针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墙砖砂箱模具,其特征在于:吊墙砖砂箱模具内部为中空带筋结构。


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墙砖砂箱模具的V法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吊墙砖砂箱模具;
S2、在吊墙砖砂箱模具外套设口袋装的塑料膜(27),具体为:将与吊墙砖砂箱模具形状匹配的塑料膜(27)从磨具产品区(23)的端部套上,将塑料膜(2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芳李清博李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方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