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24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工作台,属于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面、连接轴、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套管、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和支撑部。工作台面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连接轴设于工作台面的下方,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于第一轴承座内;套管套装于连接轴上,上端与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下端固设有第二轴承座,连接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于第二轴承座内;支撑部固设于连接轴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工作台面与转动轴转动,工人在工作台面上作业时,无需变换位置,只需转动工作台面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工作台
本技术属于生产辅助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转工作台。
技术介绍
生产车间会安装工作台,焊接、打磨及分拣工序的作业往往在工作台上进行,在进行以上作业时,为了适应不同的焊接部位、打磨角度、分拣物品,工人往往需要经常变换位置,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工作台,旨在解决在工作台上进行作业时,工人需要经常变换位置,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工作台,包括:工作台面,下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连接轴,设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方,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套管,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上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下端固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内;支撑部,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下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三个支腿,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均匀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腿的末端向下倾斜,所述支腿的上端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所述支腿的下端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连接轴的支点。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轴的下部固设有连接套,所述支腿的上端固设于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腿为管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腿的下端面与所述工作台面平行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工作台面为圆形台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连接轴垂直设置,且所述工作台面的圆心位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上。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旋转工作台,连接轴上转动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两个轴承座之间固定有套管,连接轴贯穿套管,套管通过第一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面的下端面,连接轴的下端安装有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整个装置,使其保持稳定性,工作台面与转动轴转动,工人在工作台面上作业时,无需变换位置,只需转动工作台面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面;2、连接轴;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5、套管;6、第二轴承座;7、第二轴承;8、支撑部;9、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进行说明。旋转工作台,包括工作台面1、连接轴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轴承4、套管5、第二轴承座6、第二轴承7和支撑部8。工作台面1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连接轴2设于工作台面1的下方,通过第一轴承4转动设于第一轴承座3内;套管5套装于连接轴2上,上端与第一轴承座3固定连接,下端固设有第二轴承座6,连接轴2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设于第二轴承座6内;支撑部8固设于连接轴2的下部。第一轴承座3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1的下端面,第一轴承4与第一轴承座3配合安装,连接轴2与第一轴承4相配合的轴公差选用标准是基孔制H7/k6,保证连接轴2和第一轴承4配合稳定性。工作台面1通过第一轴承座3和第一轴承4的转动配合,实现工作台面1的自由转动。套管5的上端通过螺钉连接第一轴承座3的下端面,套管5的下端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轴承座6的上端面,使三者连接固定,第二轴承7与第二轴承座6转动配合,连接轴2与第二轴承7相配合的轴公差选用标准是基孔制H7/k6。当工作台面1转动时,通过套管5连接的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6分别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转动配合,形成两个转动部,保证工作台面1转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轴2上转动设有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7分别与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6转动配合,两个轴承座之间固定有套管5,连接轴2贯穿套管5,套管5通过第一轴承座3固定在工作台面1的下端面,连接轴2的下端安装有支撑部8,支撑部8用于支撑整个装置,使其保持稳定性,工作台面1与转动轴转动,工人在工作台面1上作业时,无需变换位置,只需转动工作台面1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工作台面1与第一轴承座3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3上端面的周向均匀开设多个螺纹孔,工作台面1相应开设螺纹孔,使用螺钉通过两个对应的螺纹孔将工作台面1安装于第一轴承座3的上端面。使用螺钉连接方便工作台面1的拆卸,便于检修和更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支撑部8包括支腿9。至少三个支腿9沿连接轴2的周向均匀设置;支腿9的末端向下倾斜,支腿9的上端固设于连接轴2的外壁上,支腿9的下端形成用于支撑连接轴2的支点。本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支腿9安装于连接轴2的下部,且均匀分布于连接轴2的周向,支腿9的末端向下,至少三个支腿9的末端形成至少三个支点,至少三个支点配合支撑整个装置,使其保持稳定。支腿9最好选择三个,均匀分布在连接轴2的周向,下端形成三个支点,利用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使整个装置放置更加平稳,可在非平的地面上放置,以适应工厂或野外作业时不同的工况要求。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连接轴2的下部固设有连接套,支腿9的上端固设于连接套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连接套与连接轴2一体成型,增加连接套后整个装置的重心下移,更加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支腿9为管件。本实施例中,支腿9可为圆管或方管,选用不锈钢材质,在保证支腿9强度的同时,能够减轻支腿9的重量,即降低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便于搬移。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支腿9的下端面与工作台面1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支腿9的下端面为斜面,倾斜角度与支腿9的倾斜角度相同,即在支腿9安装后,其下端的倾斜面与工作台面1平行,方便整个装置放置平稳,且在整个装置放置后,能够使工作台面1保持水平,方便工人在工作台面1上作业。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工作台面1为圆形台面。本实施例中,圆形的工作台面1不存在尖锐部分,在工作台面1转动时避免尖锐部分碰坏产品或划伤工人。作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台面,下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座;/n连接轴,设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方,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n套管,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上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下端固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内;/n支撑部,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面,下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座;
连接轴,设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下方,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
套管,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上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下端固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内;
支撑部,固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至少三个支腿,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均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末端向下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晋刘景汉张张青庄锐斌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科华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