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93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本装置采用了在不锈钢管内外分别对不锈钢管内外表面采用增加弹簧压力的密封圈以及高压气流辅助的除油的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在不锈钢管冷轧工艺出料过程中对成品不锈钢管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刮油操作,与不锈钢管冷轧过程同时进行,解决了不锈钢管冷轧过程润滑油污染和不锈钢管带油出料的困难,为下一步不锈钢管脱脂效果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
本技术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属于不锈钢管道成型工程

技术介绍
不锈钢管冷轧工艺中管内外的轧制油起着润滑作用,但轧制完成后不锈钢管内外表面均有油,容易造成轧制现场被油污染,而且不锈钢管内外表面不易去油,目前已有除油方法主要是刮油,实际的刮油效果不好,如何在不锈钢管冷轧工艺中将不锈钢管内外清理干净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解决了不锈钢管冷轧过程润滑油污染和不锈钢管带油出料的困难,为下一步不锈钢管脱脂效果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包括外刮油部件、内刮油部件、不锈钢管、冷轧芯棒和高压气源装置,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冷轧芯棒,不锈钢管外侧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外刮油部件,所述外刮油部件设置于不锈钢管冷轧工序完成的出口处,且所述外刮油部件的中心线与不锈钢管在同一水平中心线上,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内刮油部件,所述内刮油部件连接冷轧芯棒前端,所述外刮油部件连接高压气源装置。所述高压气源装置包括高压气源,所述高压气源装置包括高压气源,所述高压气源连接有高压软管,所述高压软管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二进气电磁阀分别与外刮油部件和不锈钢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二进气电磁阀均包括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入口均连接高压气源;所述外刮油部件包括外刮油密封圈,所述外刮油密封圈内部中空,其中空内腔内设置有拉伸的外加压弹簧圈,所述外加压弹簧圈外侧设置有保护加压弹簧圈且有锁扣的保护圈,每两个平行排布的外刮油密封圈之间设置一个气流导向圈,多个外刮油部件外罩一个环形的气体保护外罩,所述气体保护外罩内壁与所述多个外刮油密封圈和气流导向圈形状匹配,并紧密卡接多个外刮油密封圈和气流导向圈,所述气体保护外罩上部设置有高压气入口,底部设置有高压气出口,所述高压气入口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连接高压气源;所述外刮油密封圈与气体保护外罩之间通过外部结构件紧密连接;所述外部结构件上设置有接头装置,外部结构件通过接头装置连接第二进气电磁阀;所述接头装置包括接头锁扣圈、接头锁扣杆、旋转气管接头和接头插口,所述接头锁扣圈内可拆卸式卡接接头锁扣杆,所述接头锁扣杆连接有旋转气管接头,旋转气管接头上设置有接头插口,接头插口位于接头锁扣杆内侧;所述旋转气管接头连接第二进气电磁阀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电磁阀的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一高压软管,第二进气电磁阀的第二出气口连接第二高压软管,所述第一高压软管和第二高压软管均为高压气源软管。所述外加压弹簧圈的横截面为外方内圆形结构,为耐磨及耐油橡胶材质。外部结构件是水平固定件,将气体保护外罩和其内重叠n个外刮油密封圈以及n-1个气流导向圈紧固在一起,外部结构件固定在成品不锈钢出料区基础结构上;外刮油部件进口侧的外部结构件上安装有导入喇叭口。所述内刮油部件包括多个平行并排的内刮油密封圈,所述内刮油密封圈内壁设置有压缩的内加压弹簧,多个内刮油密封圈外壁设置有一个内刮油密封套,所述内刮油密封套紧密接触不锈钢管,所述内刮油密封圈中心还设置有内刮油拉杆,所述内刮油拉杆连接有夹紧牵引棒,夹紧牵引棒通过夹具连接冷轧芯棒。所述内刮油密封套为耐磨及耐油橡胶材质,内刮油密封圈为耐油橡胶材质。所述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还包括联动钢丝,所述联动钢丝设置于结构支架上,并配套有联动滚轮,高压气源软管通过多个挂扣与联动钢丝连接,所述高压气源软管上还设置有抽出挂圈,所述抽出挂圈配套设置有抽出挂钩。所述联动钢丝可以为钢丝,挂扣可以为圆环。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工艺,不锈钢管冷轧除油工艺包含在不锈钢管冷轧工序过程中,不锈钢管冷轧除油部件包括不锈钢管外表面除油和内表面除油,不锈钢管冷轧除油工艺的不锈钢管外表面除油采用了在不锈钢管外表面刮油和高压气体辅助吹油的方法;不锈钢管内表面除油采用了在不锈钢管内表面刮油和内表面高压气体加压辅助除油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当成品不锈钢管从冷轧区及冷轧芯棒前端伸出至内刮油部件处,不锈钢管内自动套入与冷轧芯棒前端相连接的夹紧牵引棒和内刮油部件,m个内刮油密封圈通过内刮油密封套对不锈钢管内壁施加压力,以减少冷轧润滑油向耐磨及耐油橡胶刮油密封套后侧漏出,随着不锈钢管的向前顶推和旋转开始对不锈钢管内进行刮油操作;步骤二、当成品不锈钢管从冷轧区伸出至外刮油部件时,成品不锈钢管经外部结构件上的导入喇叭口插入气体保护外罩内,此时高压气源从气体保护外罩上侧的高压气入口进入,对气体保护外罩内的n个外刮油密封圈与n-1个气流导向圈叠加后的整体部件和成品不锈钢管端部进行除油除污吹扫,吹扫气流从气体保护外罩下部高压气出口吹出;步骤三、成品不锈钢管端部插入n个外刮油密封圈与n-1个气流导向圈叠加后的整体部件后,n个外刮油密封圈对成品不锈钢管外表面进行加压刮油,以减少冷轧润滑油逐个向外刮油密封圈间出口漏出,高压气源从气体保护外罩顶部的高压气入口进入,顺着气流导向圈内的气流路径向气体保护外罩下部高压气出口流动,高速流动的气流经过气流导向圈所规定的路径时形成负压,将渗漏至外刮油密封圈之间的冷轧润滑油带出至气体保护外罩下部,后随气流流出气体保护外罩;步骤四、成品不锈钢管端部伸出外刮油部件时,不锈钢管冷轧向前顶推的旋转插入至外部的高压软管内,随后外部的高压软管从外部结构件上安装的接头锁扣圈上脱出,成品不锈钢管带动外部的高压软管向前运行,外部的高压软管内的高压气体通入不锈钢管内,内刮油部件在不锈钢管内刮油操作封堵了高压气体的出口,不锈钢管内形成了高气压区域,高压气流从内刮油密封套和不锈钢管内壁间隙向另一侧流出,气流流出的方向和冷轧润滑油渗漏的方向相反,保证刮油效果。使得有气流辅助的耐磨及耐油橡胶刮油密封套刮油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了不锈钢管冷轧过程成品不锈钢管不断顶推和旋转的过程,还利用了不锈钢管冷轧过程中冷轧芯棒在不锈钢管内与成品不锈钢管的相对运动,过程部件增加较少;2、对不锈钢管内外表面刮油的密封圈上均增加了增加刮油压力的弹簧,对不锈钢管外表面增加弹簧压力的方式是将圈状弹簧预先进行拉伸,对不锈钢管内表面增加弹簧压力的方式是将圈状弹簧预先进行压缩,并且对弹簧本身增加了锁扣保护圈或对增加弹簧的密封圈采用刮油密封套保护;3、对不锈钢管内外表面采用了多个增加弹簧的密封圈以强化刮油效果;4、针对不锈钢管外表面上经刮油的密封圈渗漏入刮油的密封圈间的冷轧润滑油,采用的办法是在刮油的密封圈外增加了气体保护外罩,采用了高速气流冲扫导出刮油的密封圈间的冷轧润滑油的方法,在刮油的密封圈间加入了气流导向圈,使得渗漏入刮油的密封圈间的冷轧润滑油在气流和气流导向圈的引导下,从气体保护外罩下部排出,提高了除油效果;5、针对不锈钢管内表面可增加多组带有弹簧的密封圈增加刮油效果而难排油的问题,采用了将多组带有弹簧的密封圈放入同一个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刮油部件、内刮油部件、不锈钢管、冷轧芯棒和高压气源装置,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冷轧芯棒,不锈钢管外侧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外刮油部件,所述外刮油部件设置于不锈钢管冷轧工序完成的出口处,且所述外刮油部件的中心线与不锈钢管在同一水平中心线上,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内刮油部件,所述内刮油部件连接冷轧芯棒前端,所述外刮油部件连接高压气源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刮油部件、内刮油部件、不锈钢管、冷轧芯棒和高压气源装置,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冷轧芯棒,不锈钢管外侧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外刮油部件,所述外刮油部件设置于不锈钢管冷轧工序完成的出口处,且所述外刮油部件的中心线与不锈钢管在同一水平中心线上,不锈钢管内设置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内刮油部件,所述内刮油部件连接冷轧芯棒前端,所述外刮油部件连接高压气源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源装置包括高压气源,所述高压气源连接有高压软管,所述高压软管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二进气电磁阀分别与外刮油部件和不锈钢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二进气电磁阀均包括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入口均连接高压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刮油部件包括外刮油密封圈,所述外刮油密封圈内部中空,其中空内腔内设置有拉伸的外加压弹簧圈,每两个平行排布的外刮油密封圈之间设置一个气流导向圈,多个外刮油部件外罩一个环形的气体保护外罩,所述气体保护外罩内壁与所述多个外刮油密封圈和气流导向圈形状匹配,并紧密卡接多个外刮油密封圈和气流导向圈,所述气体保护外罩上部设置有高压气入口,底部设置有高压气出口,所述高压气入口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连接高压气源;所述外刮油密封圈与气体保护外罩之间通过外部结构件紧密连接;所述外部结构件上设置有接头装置,外部结构件通过接头装置连接第二进气电磁阀;
所述接头装置包括接头锁扣圈、接头锁扣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尹荣江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中金天威不锈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