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780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剪力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PC构件进场;预制PC构件进场前检查钢筋连接接头的工艺检验和抗拉强度检验合格证明。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液面压力平衡的原理,如弯起段排浆孔液面位置只有轻微沉降,则可以判断灌浆套筒处浆料密实,如有大幅度沉降,可以立即检查坐浆层腔体密封情况,保证灌浆密实程度,防止注浆不密实情况,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故预制构件在生产时表面均按照高精清光施工,避免后期外墙装饰面出现开裂、脱落现象,体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同时避免了对内部墙体造成侵湿,保障了剪力墙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剪力墙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采用抹灰的施工工艺,现有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4和图5,容易造成后期外墙装饰面出现开裂、脱落现象,不仅无法保证外观的整洁,同时污染环境,不利于环保,且易对内部墙体造成侵湿,影响剪力墙的质量,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当对已建成的楼层高度与实际楼层出现偏差时,没有良好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对上面楼层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控制整体楼层高度,且在现有装配式剪力墙不能通过调控斜撑的角度及对应的最大支撑力度对剪力墙的具体尺寸、内部钢筋的绑扎和内部的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布置,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PC构件进场;预制PC构件进场前检查钢筋连接接头的工艺检验和抗拉强度检验合格证明,并对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浆孔进行复检;/n(2)堆放存储,储存将构件从生产场地或构件厂运至吊装机械工作半径范围内储存,储存量一般为1-2支构件,现场实际吊装施工采用直接吊装法,随运随吊;/n(3)吊装准备,当房屋较长时,墙板安装宜由房屋中间开始,先安装中部两间,构成中间柜架,称标准间;然后再分别向房屋两端安装;/n(4)预制外墙起吊;/n(5)预制外墙安装,待墙体下放至距楼面0.5m处,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PC构件进场;预制PC构件进场前检查钢筋连接接头的工艺检验和抗拉强度检验合格证明,并对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浆孔进行复检;
(2)堆放存储,储存将构件从生产场地或构件厂运至吊装机械工作半径范围内储存,储存量一般为1-2支构件,现场实际吊装施工采用直接吊装法,随运随吊;
(3)吊装准备,当房屋较长时,墙板安装宜由房屋中间开始,先安装中部两间,构成中间柜架,称标准间;然后再分别向房屋两端安装;
(4)预制外墙起吊;
(5)预制外墙安装,待墙体下放至距楼面0.5m处,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后减缓下放,由两名专业操作工人手扶引导降落,降落至100mm时一名工人利用专用目视镜观察连接钢筋是否对孔;预制外墙吊装前在墙体内侧弹出500mm控制线,墙体吊装完成后此控制线距楼层标高为500mm;
弹线方法:以无门窗预制墙体高度2750mm为例,从墙体顶部两侧测量x、y长度以2270mm长度控制,墙体吊装之前在室内架设激光扫平仪,扫平标高为500mm,墙体定位完成缓慢降落过程中通过激光线与墙体500mm控制线进行校核,墙体下部通过调节钢垫片进行标高调节,直至激光线与墙体500mm控制线完全重合;
(6)安装斜撑,墙体停止下落后,由专人安装斜支撑,斜支撑固定并调整预制墙体,由专人负责摘钩,待斜支撑最终固定后,再摘除吊钩;通过靠尺核准墙体垂直度,水准仪核准墙体标高,调节斜支撑使墙体定位准确,最后固定斜支撑;
(7)套筒灌浆,具体制作要点为:
1)施工准备,钢筋套筒灌浆前,在现场模拟构件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不少于3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进行灌注质量以及接头抗拉强度的检验、灌浆料试块强度检测及灌浆料流动度检测;
2)预制构件生产前检查灌浆套筒的型号、数量、位置及灌浆孔、出浆孔、排气孔的位置,并对灌浆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浆孔进行透光检查,并清理灌浆套筒内的杂物;
3)选用与灌浆套筒相匹配的灌浆料;
4)灌浆料根据其浆体尺寸及原材料配比,用砂粒径≤0.35mm,确定细度模数为1.8,保证浆料流动度;
5)灌浆施工中,检验抗压强度的灌浆料试件应在施工现场制作、实验室条件下标准养护,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楼层取样不得少于3次,每次抽取1组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灌浆分区在预制构件灌浆区内任意位置采取增加一个波纹管作为排气孔的措施,该波纹管排气孔高度高出灌浆套筒排浆孔5cm,灌浆套筒排浆孔封堵完成后,保持压力持续注浆,灌浆料从波纹管排气孔溢出,立即封堵排浆孔,封堵后持续加压30s,最后封闭排气孔完成灌浆操作,5-10min后检查弯起增设波纹管排气孔位置浆料液面沉降情况;
(8)预制叠合板吊装,具体制作要点为:
1)叠合板水平定位的控制,先对靠近预制外墙侧的叠合板进行吊装,在进行叠合板吊装之前,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尺寸定位线,叠合板的吊装根据设计要求,与甩筋两侧预制墙体、现浇剪力墙、现浇梁相互搭接10mm,需在以上结构上方或下层板面上弹出水平定位线;
2)叠合板竖向标高的控制,在进行叠合板吊装前,预制墙体已吊装完成,且每一大块叠合板均与预制墙体搭接,在下层板面上使用水准仪,根据已安装好的预制墙体顶标高,对三角架独立支撑的标高进行控制;
3)叠合板落位时的定位控制,支撑体系搭设完毕后,将叠合板直接从运输构件车辆上挂钩起吊至操作面,距离墙顶500mm时,停止降落,参照墙顶垂直控制线和下层板面上的控制线,引导叠合板缓慢降落至支撑上方,待构件稳定后,方可进行摘勾和校正;
(9)预制异形构件吊装,强化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横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10)现浇区域板底筋板扎,具体制作要点为:
1)墙体现浇节点钢筋绑扎前在两侧各搭设两排脚手架,每步高度1.8米,脚手架上满铺钢脚手板;
2)在预制板上用粉笔标定暗柱箍筋的位置,预先把箍筋交叉放置就位,对于“L”形的将两方向箍筋依次置于两侧外伸钢筋上:先对预留竖筋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再绑扎上部竖筋;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曾令涛吴止境吴春兰万守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