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764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包括混凝土楼板和保温隔热防水板,保温隔热防水板包括保温隔热层、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强层和开设在保温隔热层下表面的填充凹槽,混凝土楼板具有延伸至填充凹槽内以阻止保温隔热防水板与混凝土楼板分离的混凝土填充部;该建造方法包括步骤A:预制保温隔热防水板B:在混凝土楼板未固化之前下压保温隔热防水板以形成混凝土填充部;C:混凝土楼板固化后,在相邻的保温隔热防水板之间填充建筑密封胶以及贴附防水片材;D:进行后续装饰装修施工。该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的构造简单,连接结构牢固,兼具保温、隔热、防水;该建造方法施工工序较少,难度较低,可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大量绿色节能的建筑得以建造。屋面是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承重、保温、防水等功能,目前,屋面构造主要分为正置式防水屋面和倒置式防水屋面两种。参见图1,正置式防水的屋面即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上面,正置式防水的屋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层叠的结构层11’、找坡找平层12’、隔气层13’、保温层14’、防水层15’和保护层16’;参见图2,倒置式防水的屋面即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下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层叠的结构层11’、找坡找平层12’、防水层15’、保温层14’和保护层16’。无论是正置式还是倒置式的屋面都需要逐层地制作而成,其制造工序繁琐,而且难以保证各层材料的厚度尺寸、平整度以及相邻两层材料之间的连接稳固度等等,尤其是因为各层材料的特性不同,致使各层材料之间容易出现空鼓脱离的现象,保温效果容易劣化,而且整体防水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凝土楼板(10)和至少一块设于混凝土楼板(10)上的保温隔热防水板(20),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包括保温隔热层(21),所述保温隔热层(21)的上表面设有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强层(22),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强层(22)内设置有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保温隔热层(2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向上内凹的填充凹槽(23),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的下表面设有与混凝土楼板(10)相紧贴的界面层(24),且所述混凝土楼板(10)具有延伸至所述填充凹槽(23)内以阻止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与混凝土楼板(10)相分离的混凝土填充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楼板(10)和至少一块设于混凝土楼板(10)上的保温隔热防水板(20),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包括保温隔热层(21),所述保温隔热层(21)的上表面设有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强层(22),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强层(22)内设置有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保温隔热层(2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向上内凹的填充凹槽(23),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的下表面设有与混凝土楼板(10)相紧贴的界面层(24),且所述混凝土楼板(10)具有延伸至所述填充凹槽(23)内以阻止所述保温隔热防水板(20)与混凝土楼板(10)相分离的混凝土填充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凹槽(23)为开设在所述保温隔热层(21)上且开口向下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保温隔热层(21)的相对的两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隔热层(21)沿其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燕尾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隔热层(21)沿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燕尾槽,所有燕尾槽呈多行多列的网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隔热防水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凹槽(23)的开口、混凝土填充部(11)的横截面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允琛钱泽恺陈晟杰黄照明杜传健欧剑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诚盛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