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公路软基处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路基是路面或者轨道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路面或者轨道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但在填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为防止填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构筑物不稳定等事故,需要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沉降变得稳定,直至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目前常用的路基处治方法主要包括换填法、注浆法、旋喷桩法、封闭基床、挤密桩、加筋土等,然而上述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对特定情况的软地基进行针对处理,如在软基较深处存在大量地下水时,因软基区域较大,且深层的地下水排出较为困难,工人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公路的施工进程受到影响,且目前的处治方式大多都是采用加固地基等方式,一旦公路使用时间较长,地基受压严重地下水侵蚀速率会加快,从而极易出现道路塌陷等情况,导致行车安全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软基层(1)表面的公路承载机构(2),在所述公路承载机构(2)的下方连接有用于降低深层软基层(1)含水率的排水定位机构(3);/n所述排水定位机构(3)包括穿过软基层(1)的定位主管(4),在所述定位主管(4)的外侧套接有主出管组(5),在所述主出管组(5)的外侧套接有副出管组(6),所述定位主管(4)远离公路承载机构(2)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横截面呈八字形结构的渗透孔(7),且所述定位主管(4)的内侧套接有排出吸管(401),所述排出吸管(401)的侧壁在渗透孔(7)的上方区域套设有与定位主管(4)内壁连接的隔砼套(4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软基层(1)表面的公路承载机构(2),在所述公路承载机构(2)的下方连接有用于降低深层软基层(1)含水率的排水定位机构(3);
所述排水定位机构(3)包括穿过软基层(1)的定位主管(4),在所述定位主管(4)的外侧套接有主出管组(5),在所述主出管组(5)的外侧套接有副出管组(6),所述定位主管(4)远离公路承载机构(2)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横截面呈八字形结构的渗透孔(7),且所述定位主管(4)的内侧套接有排出吸管(401),所述排出吸管(401)的侧壁在渗透孔(7)的上方区域套设有与定位主管(4)内壁连接的隔砼套(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管组(5)由若干个主排管(501)组成,若干个所述主排管(501)组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主排管(501)远离公路承载机构(2)的一端侧壁也开设有渗透孔(7),且在所述主排管(501)的内壁套接有主吸出管(502),所述主排管(501)的长度小于定位主管(4)的长度,所述副出管组(6)由若干个副排管(601)组成,若干个所述副排管(601)组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副排管(601)远离公路承载机构(2)的一端侧壁也开设有渗透孔(7),且在所述副排管(601)的内壁套接有副吸出管(602),所述副排管(601)的长度小于主排管(50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出管(502)包括套接在主排管(501)内部的出物管(503),所述出物管(503)的侧壁套设有与主排管(501)内壁连接的阻隔片(504),所述主吸出管(502)与所述副吸出管(602)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砼套(402)远离公路承载机构(2)的一端连接有卡位套(403),在所述卡位套(403)的侧壁安装有若干个弹性座(404),所述弹性座(404)远离卡位套(40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片(405),所述固定片(405)远离弹性座(404)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插入渗透孔(7)内的活动柱(406),在所述活动柱(406)内开设有贯通孔(4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软基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主管(4)与所述主出管组(5)之间连接有卡位柱(408),且所述主出管组(5)与副出管组(6)之间也通过卡位柱(408)连接,在所述定位主管(4)上开设有呈L型结构且用于固定卡位柱(408)的卡柱槽(4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晖,冯仲宁,黄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