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排放深度治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具体是一种油气排放深度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采用压缩冷凝传统工艺与膜分离无动力深冷新工艺相结合,经深度治理的排放气有机物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NMOC:120mg/m3,苯:4mg/m3)或地方标准(NMOC:60mg/m3,苯:2mg/m3)特别适用于油品装车线的油气回收治理。目前,油气回收领域常见的治理工艺有冷凝+吸附组合技术,吸收+膜分离+吸附组合技术,冷凝+催化燃烧组合技术。前两种组合技术由于将吸附作为末端环保技术,运行初期效果较好,但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超标排放问题,这是因为吸附技术不能解决油气中C2累积的难题,故而不能根本上解决环保达标排放问题。而冷凝技术通常会采用三级冷凝,设备故障率高、维护复杂。而吸收技术还存在运行功耗大、需要定期更换大量吸收剂的缺点。催化燃烧技术虽然能够解决排放达标问题,但是其安全性难以根本保障,给用户带来长期顾虑。膨胀制冷虽然在油气回收上有所应用,但报道上看主要是作为制冷外循环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的结合还主要是把膜分离用在浅冷 ...
【技术保护点】
1.油气排放深度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气原料气与膜分离渗透气、净化气循环气在缓冲罐中混合,经压缩机组压缩后经脱水设备送入一级多路换热器降温后,进入浅冷冰机蒸发器冷却,然后送入低温一级分离器,低温一级分离器气相送入二级多路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后再送入低温二级分离器;低温一级分离器的液相经一级多路换热器回收冷量后进入常温分离器,常温分离器气相返回前置缓冲罐,常温分离器的液相和低温二分离器的液相作为回收的产品液,低温二级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经二级多路换热器适度升温后接通低温膜分离器组的进气口;膜分离的渗透气作为烃类富集气,经与一级多路换热器前原料气换热升温后,经由真空泵送至压缩机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排放深度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气原料气与膜分离渗透气、净化气循环气在缓冲罐中混合,经压缩机组压缩后经脱水设备送入一级多路换热器降温后,进入浅冷冰机蒸发器冷却,然后送入低温一级分离器,低温一级分离器气相送入二级多路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后再送入低温二级分离器;低温一级分离器的液相经一级多路换热器回收冷量后进入常温分离器,常温分离器气相返回前置缓冲罐,常温分离器的液相和低温二分离器的液相作为回收的产品液,低温二级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经二级多路换热器适度升温后接通低温膜分离器组的进气口;膜分离的渗透气作为烃类富集气,经与一级多路换热器前原料气换热升温后,经由真空泵送至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循环,与原料气混合;膜分离器的渗余气作为驱动压力送至膨胀机膨胀端,膨胀后低温气先后经二级多路换热器和一级多路换热器,回收冷量后作为膨胀机的制动气被压缩,成为净化气排放,净化气排放前先后分出两路,一路作为脱水设备吸附剂的再生气,另一路返回压缩机入口缓冲罐作为净化气循环气平衡系统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排放深度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设备是吸附再生式干燥系统,包括两个装有脱水吸附剂的吸附罐,一个用于吸附时另一个用于吸附剂的解吸再生,两个吸附罐交替工作通过控制阀组的切换实现控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泰,徐徜徉,
申请(专利权)人: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