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嵌合性抗原受体及表达其的巨噬细胞、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21487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合性抗原受体及表达其的巨噬细胞、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中含有IFN‑γ受体,表达该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免疫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增强。表达该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可以相对较长时间保持M1型状态,增强肿瘤细胞抗原与嵌合性抗原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M1型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合性抗原受体及表达其的巨噬细胞、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合性抗原受体及表达其的巨噬细胞、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巨噬细胞(英语:Macrophages,缩写为)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细胞,源自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皆为吞噬细胞,在脊椎动物体内参与非特异性防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防卫(细胞免疫)。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噬菌作用(即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细胞,令其对病原体做出反应。巨噬细胞是先天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和宿主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响应各种环境因素(例如,微生物产物,受损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或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巨噬细胞转化为不同的功能表型,即经典活化性巨噬细胞(classicallyactivatedmacrophages,M1)和选择活化性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activatedmacrophages,M2)。成熟的巨噬细胞在各种因素下出现表型及形态分化,即巨噬细胞的极化现象。根据对环境刺激反应的不同,巨噬细胞主要被激活为M1和M2两种表型。在实体肿瘤组织周围,巨噬细胞约占肿瘤细胞数目的一半以上,充分说明在肿瘤的发生,增殖及转移中巨噬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在长期肿瘤微环境下,经IFN-γ和LPS等信号活化得到M1型,主要具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的作用,能分泌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效应分子和TNF-α等,其中以膜分子CD80、表面标记CD64等为代表。经IL-4和IL-13等因子活化得到M2型,主要具有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血管发生、组织修复和促进肿瘤生长的潜能,更多地分泌IL-10、TGF-β、VEGF等因子,以CD163和CD206相对高表达。肿瘤组织周围的巨噬细胞通过初期抗肿瘤作用(M1型巨噬细胞),逐渐转变为促进肿瘤发展的M2型巨噬细胞。因此,如何利用巨噬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使其保持M1型状态,并且发挥其天然免疫细胞功能及抗原提呈性,这对肿瘤免疫治疗至关重要。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合性抗原受体,表达该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免疫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增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达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四的在于提供上述嵌合性抗原受体、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或表达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含有IFN-γ受体,所述IFN-γ受体位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含有共刺激结构域和胞内活化区域,所述IFN-γ受体位于胞内活化区域;可选地,所述IFN-γ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可选地,所述共刺激结构域含有4-1BB、CD80、CD86和CD28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含有4-1BB,4-1BB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可选地,所述胞内活化区域还含有FcγRI或CD3ζ,优选含有CD3ζ,CD3ζ的氨基酸序列优选如SEQIDNO.4所示。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含有scFv、Fab、scFab、或scIgG抗体片段;可选地,所述胞外结构域含有scFv;可选地,所述scFv靶向间皮质素;可选地,靶向间皮质素的scFv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跨膜区域含有CD8或CD28,优选含有CD8,例如含有CD8α;可选地,CD8α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含有靶向间皮质素的scFv;跨膜区域含有CD8α;胞内结构域含有共刺激分子4-1BB,CD3ζ和IFN-γ受体;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或,如与SEQIDNO.1所示序列至少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巨噬细胞表达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表达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可选地,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含有靶向间皮质素的scFv,跨膜区域含有CD8α,胞内结构域含有共刺激分子4-1BB,CD3和IFN-γ受体;可选地,所述巨噬细胞表达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如SEQIDNO.1所示,或,如与SEQIDNO.1所示序列至少9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所示;可选地,所述巨噬细胞包括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来源的巨噬细胞,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得到的巨噬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编码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核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所述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方法,表达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或所述核酸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产品,包括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所述巨噬细胞或所述核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仅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状态下很难长时间保持M1型状态,巨噬细胞在非M1型状态下,无法刺激杀伤性T细胞活性,从而使肿瘤微环境持续性处于抑制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将IFN-γ受体插入到嵌合性抗原受体胞内段,可以大大增强IFN-γ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效应,增强巨噬细胞对IFN-γ的响应,使巨噬细胞在体内可以相对较长时间保持M1型状态,增强肿瘤细胞抗原与嵌合性抗原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M1型活性。此时,M1型巨噬细胞可以刺激杀伤性T细胞分泌更多的IFN-γ,继而活化的T细胞可以再刺激巨噬细胞维持M1型状态。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吞噬肿瘤及抗原提呈能力,激活T细胞,从而充分调节肿瘤微环境,最终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图2为人外周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得到的巨噬细胞;图3为以不表达CAR的巨噬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T-CAR巨噬细胞与IFN-γR-T-CAR巨噬细胞对IFN-γ的刺激响应情况;图4为仅比较T-CAR巨噬细胞与IFN-γR-T-CAR巨噬细胞对IFN-γ的刺激响应情况;图5为以不表达CAR的巨噬细胞作为空白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含有IFN-γ受体,所述IFN-γ受体位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含有IFN-γ受体,所述IFN-γ受体位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内结构域含有共刺激结构域和胞内活化区域,所述IFN-γ受体位于胞内活化区域;
可选地,所述IFN-γ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可选地,所述共刺激结构域含有4-1BB、CD80、CD86和CD28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含有4-1BB,4-1BB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可选地,所述胞内活化区域还含有FcγRI或CD3ζ,优选含有CD3ζ,CD3ζ的氨基酸序列优选如SEQIDNO.4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含有scFv、Fab、scFab、或scIgG抗体片段;
可选地,所述胞外结构域含有scFv;
可选地,所述scFv靶向间皮质素;
可选地,靶向间皮质素的scFv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跨膜区域含有CD8或CD28,优选含有CD8,例如含有CD8α;
可选地,CD8α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性抗原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田琳雷安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