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44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外壳、除霾器组成,上盖通过螺纹连接配合设于外壳的顶部上,除霾器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外壳的内侧表面,除霾器的内部设有除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在结构上增加了挂机机构,通过吸盘与沟槽的方式进行对除霾器的安装与使用,增加了固定机构的方式同时其固定的位置方式变化使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可以安装于墙壁与天花板使其除霾器对空气的净化效果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改变对空气的弥漫性的增强,使其空间的环境上得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除霾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针对目前的一种空气除霾装置,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目前现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大多数为置放型,其固定方式多为底座支撑,不能针对于其他特殊场合进行摆放,其固定方式过于单一,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与空间,而地面除霾的效果较为一般,而除霾的空气在地面上不能有良好的弥漫性较为局限其除霾空间面积针对其人体的高度与呼吸位置需要置放于较高的位置上而其底座置放较为占用空间与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除霾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外壳、除霾器组成,所述上盖通过螺纹连接配合设于外壳的顶部上,所述除霾器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外壳的内侧表面,所述除霾器的内部设有除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除霾装置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器的内部,所述除霾装置由压盖、滤芯、外放装置、固定装置组成,所述压盖通过嵌合连接设于上盖的底部,所述滤芯通过为外壳一侧表面上的结构特征通孔,所述外放装置通过嵌合连接除霾器的内部,所述外放装置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装置外侧表面上,所述固定装置通过嵌设连接设于外壳的底部表面里。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由挂槽、吸贴装置组成,所述挂槽为固定装置的结构特征弧形凹槽,所述吸贴装置通过嵌合连接设于固定装置一侧底部上,所述挂槽上设有挂槽,所述挂槽为结构特征的弧形杆与挂槽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吸贴装置上设有由翻转杆、旋转轴、支撑块、双向沟槽、吸盘,所述翻转杆通过嵌设连接设于支撑块上的一侧,所述旋转轴通过嵌合连接于支撑块的内部,所述吸盘通过嵌设连接设于支撑块的底面,所述双向沟槽为吸贴装置的结构特征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沟槽呈T倒形的凹槽,所述支撑块呈曲面状的倒圆块状,所述翻转杆上设有结构凸页、凹页,通过卡合连接配合。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技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时,在使用固定装置准备固定除霾器时,通过置放、吸附、挂扣来固定其除霾器,通过支撑块的底座结构可直接置放于平面上,通过挂槽上的挂槽悬挂在墙壁或天花板上,或通过吸贴装置的双向沟槽对支撑块进行旋转调整,利用凸页与凹页的旋转轴设计让支撑块上的翻转杆进行翻装到有吸盘的底面对平面进行吸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技术的结构在结构上增加了挂机机构,通过吸盘与沟槽的方式进行对除霾器的安装与使用,增加了固定机构的方式同时其固定的位置方式变化使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可以安装于墙壁与天花板使其除霾器对空气的净化效果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改变对空气的弥漫性的增强,使其空间的环境上得到更好的净化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侧面内部特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侧面内部特征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盖1、外壳2、除霾器3、除霾装置A、压盖A1、滤芯A2、外放装置A3、固定装置A4、挂槽A41、挂槽A411、吸贴装置A42、翻转杆A421、旋转轴A422、支撑块A423、双向沟槽A424、吸盘A425、凸页A4211、凹页A42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除霾装置技术方案: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1、外壳2、除霾器3组成,所述上盖1通过螺纹连接配合设于外壳2的顶部上,所述除霾器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外壳2的内侧表面,所述除霾器3的内部设有除霾装置A,所述除霾装置A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器3的内部,所述除霾装置A由压盖A1、滤芯A2、外放装置A3、固定装置A4组成,所述压盖A1通过嵌合连接设于上盖1的底部,所述滤芯A2通过为外壳2一侧表面上的结构特征通孔,所述外放装置A3通过嵌合连接除霾器3的内部,所述外放装置A3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装置A外侧表面上,所述固定装置A4通过嵌设连接设于外壳2的底部表面里,所述固定装置A4由挂槽A41、吸贴装置A42组成,所述挂槽A41为固定装置A4的结构特征弧形凹槽,所述吸贴装置A42通过嵌合连接设于固定装置A4一侧底部上,所述挂槽A41上设有挂槽A41,所述挂槽A411为结构特征的弧形杆与挂槽A41为一体结构,所述吸贴装置A42上设有由翻转杆A421、旋转轴A422、支撑块A423、双向沟槽A424、吸盘A425,所述翻转杆A421通过嵌设连接设于支撑块A423上的一侧,所述旋转轴A422通过嵌合连接于支撑块A423的内部,所述吸盘A425通过嵌设连接设于支撑块A423的底面,所述双向沟槽A424为吸贴装置A42的结构特征凹槽,所述双向沟槽A424呈倒T形的凹槽,所述支撑块A423呈曲面状的倒圆块状,所述翻转杆A421上设有结构凸页A4211、凹页A4212,通过卡合连接配合。本技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技术一种空气除霾装置时,在使用固定装置准备固定除霾器时,通过置放、吸附、挂扣来固定其除霾器,通过支撑块A423的底座结构可直接置放于平面上,通过挂槽A41上的挂槽A411悬挂在墙壁或天花板上,或通过吸贴装置A42的双向沟槽A424对支撑块A423进行旋转调整,利用凸页A4211与凹页A4212的旋转轴A422设计让支撑块A423上的翻转杆A421进行翻装到有吸盘A425的底面对平面进行吸附固定。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其技术的结构在结构上增加了挂机机构,通过吸盘与沟槽的方式进行对除霾器的安装与使用,增加了固定机构的方式同时其固定的位置方式变化使其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1)、外壳(2)、除霾器(3)组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盖(1)通过螺纹连接配合设于外壳(2)的顶部上,所述除霾器(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外壳(2)的内侧表面,所述除霾器(3)的内部设有除霾装置(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结构包括上盖(1)、外壳(2)、除霾器(3)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1)通过螺纹连接配合设于外壳(2)的顶部上,所述除霾器(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外壳(2)的内侧表面,所述除霾器(3)的内部设有除霾装置(A)。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的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霾装置(A)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器(3)的内部,所述除霾装置(A)由压盖(A1)、滤芯(A2)、外放装置(A3)、固定装置(A4)组成,所述压盖(A1)通过嵌合连接设于上盖(1)的底部,所述滤芯(A2)通过为外壳(2)一侧表面上的结构特征通孔,所述外放装置(A3)通过嵌合连接除霾器(3)的内部,所述外放装置(A3)通过嵌设连接设于除霾装置(A)外侧表面上,所述固定装置(A4)通过嵌设连接设于外壳(2)的底部表面里。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2的一种空气除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A4)由挂槽(A41)、吸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雨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艺同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