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
本技术属于输液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
技术介绍
静脉两次以上输液时,往往采用留置针对人体进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用于常规静脉输液,而且可以用于间断地多次采血,既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又保护了患者的静脉,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现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采用夹子将输液管与外界第一次隔离,此时静脉由于负压回血,回血在留置针内形成血栓堵管,因此留置时间长短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质控部门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超过3-4天。血栓堵塞后在下次静脉注射前首先进行溶栓工作,对于尿毒症透析通路内血栓形成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a、开放手术取栓b、超声或射线下球囊扩张透析通路c、通路血栓段留置针溶栓血药溶栓再通,方案a和方案b均属于手术操作,需要在手术室等无菌条件下开展,具有侵入性损伤,方案c尤其适用于血栓形成早期,震颤减弱或消失早期能取得确切的效果。方案c治疗原理是接触性溶栓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全身系统溶栓且出血风险小,溶栓药用量少等优点。现有留置针大多采用药物溶栓的方式,溶栓药物仅仅从留置针的末端进入血管腔,从而溶栓药物只能与留置针远端的血栓接触,与留置针针体内的血栓无法充分接触,进而溶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解决现有留置针溶栓效率较低的问题。r>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包括针座、针柄、穿刺针、软针、输液管和夹子;所述针座滑动连接在针柄上,软针套设在穿刺针上,穿刺针固定在针座上,针座的内部设有空腔,输液管和软针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输液管上设有夹子:所述软针为长空心圆环状体,其轴向表面设有若干排渗液孔,且每一渗液孔的轴向方向均不相同,使得溶栓药液通过所述的若干渗液孔呈辐射状流出软针。进一步,上述的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所述软针的自由端设置有伸缩管,其具有两端开口的扩展段和收缩段且内部形成内腔的弹性缩口结构,所述扩展段与软针连接,穿刺针可穿过和拔出所述内腔,并且在穿刺针拔出所述内腔时伸缩管收缩段的内腔收缩,形成对溶栓药液的限流。进一步,上述的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相邻排的渗液孔的开设方向为溶栓药液顺流向和逆流向两个相对的方向,间隔排的渗液孔开设方向以溶栓药液顺流向或逆流向相隔一定的角度差开设,使得溶栓药液沿顺流向和逆流向方向均可快速流出进行溶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1、软针轴向表面设置的任一渗液孔轴向方向均不相同,从而通过输液管向软针供入溶栓药液时,溶栓药液可通过这些渗液孔呈散射状流出软针,从而溶栓药液和血栓充分接触,提高了留置针溶血栓的效率。2、正常输液时,部分药液从留置针端部进入静脉血管中,另一部分治疗药液通过渗液孔散射进入静脉血管中,从而也间接提高了治疗药液在进入静脉血管后与血液融合的均匀性,加快了治疗速度和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软针的轴侧图;图3为本技术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软针的主视图;图4为图3A-A面的剖视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座1、空腔1a、针柄2、穿刺针3、软针4、渗液孔40、输液管5、夹子6、伸缩管7、扩展段70、收缩段71、内腔7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图4本方案提供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主要由针座1、针柄2、穿刺针3、软针4、输液管5和夹子6组成;针座1滑动连接在针柄2上,软针4套设在穿刺针3上,穿刺针3固定在针座1上,针座1的内部设有空腔1a,输液管5和软针4分别与空腔1a连通,输液管5上设有夹子6;软针4为长空心圆环状体,其轴向表面设有若干列渗液孔40,且每一渗液孔40的轴向方向均不相同,使得溶栓药液通过所述的若干渗液孔40呈辐射状流出软针4。将穿刺针3连带软针4一同插入患者静脉中,然后抽出穿刺针3,将软针4留在患者静脉血管中,当一次输液完毕后软针4中形成血栓时,利用药物溶解血栓时,向输液管5供入溶栓药物,溶栓药物部分可通过这些不同角度的渗液孔40呈散射状流出软针4,从而溶栓药液和血栓充分接触,提高了留置针溶血栓的效率;此外,在正常输入治疗药液时,其中一部分治疗药液通过留置针端部进入患者静脉血管中,进行常规缓慢的融合,另一部分治疗药液通过渗液孔40呈辐射状进入静脉血管中,这些进入血管中的治疗药液与血液可快速分散均匀的融合,从而也间接提高了治疗药液在进入静脉血管后与血液融合的均匀性,加快了治疗速度和治疗效果。实施例2:参照图2~图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是软针4的自由端设置有伸缩管7,其具有两端开口的扩展段70和收缩段71且内部形成内腔72的弹性缩口结构,其中扩展段70与软针4连接,穿刺针3可穿过和拔出内腔72,并且在穿刺针3拔出内腔72时伸缩管7收缩段71的内腔72收缩,形成对溶栓药液的限流;伸缩管7的收缩段71设置在外部,从而穿刺针3带着伸缩管7和软针4一并穿入患者静脉血管中,拔出穿刺针3后,收缩段71的内腔72收缩,这时如果是一次输液完毕,再次输液进行溶栓时,溶栓药液一小部分通过收缩段71的内腔72进入静脉中,部分沿顺流向与血栓融合进行溶栓,另一部分在收缩段71收缩后逆流,这部分药液二次通过设置的渗液孔40流出,并与血栓充分接触,从而相比一端开口的软针4,这种设置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溶栓的效率。实施例3:参照图3和图4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是相邻列的渗液孔40的开设方向为溶栓药液顺流向和逆流向两个相对的方向,间隔列的渗液孔40开设方向以顺流向或逆流向相隔一定的角度差开设,间隔的角度可在5-10°变化,也可自由选择角度差,这样设置可适应溶栓药液顺流向和逆流向的流向的需求;如果是一次输液完毕,再次输液进行溶栓时,溶栓药液一小部分通过收缩段71的内腔72进入静脉中,部分沿顺流向与血栓融合进行溶栓,另一部分在收缩段71收缩后逆流,逆流的溶栓药液二次通过渗液孔40漏出,并且间隔一列的渗液孔40有一列与该逆流的溶栓药液流向相同,从而逆流的溶栓药液可二次通过渗液孔40漏出,从而使得溶栓药液沿流向和逆流向方向均可快速流出进行溶栓,这种设置相比任一辐射开设的渗液孔40,这种设置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溶栓的效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1)、针柄(2)、穿刺针(3)、软针(4)、输液管(5)和夹子(6);所述针座(1)滑动连接在针柄(2)上,软针(4)套设在穿刺针(3)上,穿刺针(3)固定在针座(1)上,针座(1)的内部设有空腔(1a),输液管(5)和软针(4)分别与所述空腔(1a)连通,输液管(5)上设有夹子(6);所述软针(4)为空心圆环状体,其轴向表面设有若干列渗液孔(40),且每一渗液孔(40)的轴向方向均不相同,使得溶栓药液通过所述的若干列渗液孔(40)呈辐射状流出软针(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1)、针柄(2)、穿刺针(3)、软针(4)、输液管(5)和夹子(6);所述针座(1)滑动连接在针柄(2)上,软针(4)套设在穿刺针(3)上,穿刺针(3)固定在针座(1)上,针座(1)的内部设有空腔(1a),输液管(5)和软针(4)分别与所述空腔(1a)连通,输液管(5)上设有夹子(6);所述软针(4)为空心圆环状体,其轴向表面设有若干列渗液孔(40),且每一渗液孔(40)的轴向方向均不相同,使得溶栓药液通过所述的若干列渗液孔(40)呈辐射状流出软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血栓溶柱灌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大鹏,丁锦辉,刘军乐,丁贺义,孙厚启,陈轩,
申请(专利权)人:付大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