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22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箱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设置有折棱板,折棱板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构成,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由下至上倾斜的伸出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箱需要手动展开支腿费时费力,且推移后,支腿易收起而导致包装箱易翻倒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领域的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
技术介绍
包装箱是各种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主要保护结构,尤其对于一些易碎产品比如说液晶显示器来说,包装箱更是不可缺少的。现有的包装箱如中国专利CN109178623A公开的“包装箱”,包括箱体和折叠式摇盖,箱体开设有用于装入物品的开口,折叠式摇盖设置在开口的一侧或两侧,折叠式摇盖包括用于封盖开口的折叠式盖体和辅助支撑箱体的支撑体。折叠式盖体的首端连接于开口边缘的箱体,支撑体自折叠式盖体的末端向箱体的外侧延伸,以形成支撑箱体的脚架。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包装箱装入物品的开口处设置折叠式摇盖,并通过折叠式摇盖的支撑体延伸出箱体的外侧,进而形成支撑箱体的脚架结构,提高了包装箱的稳定性,解决了又窄又高包装箱的稳定性问题,比较适用于液晶屏幕这类厚度较薄高度较高的产品使用。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在产品装入包装箱后,需要操作人员在另外手动将折叠式摇盖打开,操作起来非常的不便;此外,对于较大尺寸的产品,比如说60寸的液晶显示屏而言,尺寸较大,重量也较大,一个人员需要挪移包装箱时,往往是对包装箱进行推移,现有技术中,折叠式摇盖直接与地面接触,推移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比较大,更为重要的是,沿包装箱长度来推移包装箱时,因摩擦力作用,折叠式摇盖会绕竖向的折叠位置进行折叠变形,导致折叠式摇盖不能继续展开,此时若操作人员松手,保证箱极有可能会倒地;包装箱无通风结构,易潮湿发霉;单层的瓦楞纸结构,也无法保证包装箱侧壁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箱需要手动展开支腿费时费力,且推移后,支腿易收起而导致包装箱易翻倒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宽度沿左右方向、高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箱体,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箱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箱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设置有折棱板,折棱板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构成,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由下至上倾斜的伸出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包装箱转入物品时,第一板段被物品挤压而呈竖直姿态,第二板段底部朝包装箱外侧向下翻转使得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连接位置形成包装箱支腿,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形成第三风口。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的底部高于第三板段的顶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置有横纵交错设置的加强棱。所述箱体由纸质材料制成。左侧壁、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折棱板,两个所述折棱板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箱体还包括位于左侧壁、右侧壁底部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底壁,包装箱支腿的高度高于或等于底壁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在包装箱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设置有折棱板,折棱板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构成,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由下至上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当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段由下至上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通过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使得箱体内腔透气,避免发霉;当包装箱转入物品时,物品由上至下的装入到箱体内,第一板段被物品挤压而呈竖直姿态,第二板段底部朝包装箱外侧向下翻转使得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连接位置形成包装箱支腿,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形成第三风口,第三风口可以实现透气而避免发霉,包装箱支腿则可以用来避免包装箱倾倒,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箱支腿的形成,是由物品自身而下放入时,对第一板段的挤压而成,是一个自动成型的过程,不需要操作人员再二次操作,非常的简单方便。进一步的,由于折棱板的上端和下端均与箱体的对应侧壁相连,因此在沿箱体长度推移箱体时,包装箱支腿不会因与地面接触摩擦而收起来,避免包装箱停放时,因包装箱支腿收起而倾倒的技术问题;当然,包装箱支腿的高度高于底壁的高度,因此操作人员在推移包装箱时,把包装箱摆正,包装箱支腿不再与地面接触,可以减少推移包装箱时包装箱所受到的阻力,也可减少推移包装箱时,对包装箱支腿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箱装入物品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左侧壁与后侧壁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箱装入物品后左侧壁与后侧壁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图1中左侧壁、右侧壁与对应折棱板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箱装入物品后,左侧壁、右侧壁与对应折棱板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宽度沿左右方向、高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箱体1,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5,箱体包括左侧壁5、右侧壁3、前侧壁10、后侧壁2、底壁19和顶壁4,整个箱体1由纸质材料制成,顶壁4为两瓣式结构,打开后形成供物品装入的开口5。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侧壁开口18,侧壁开口18处设置有折棱板,左侧壁5、右侧壁3上的折棱板对称布置,其中左侧壁上的折棱板23呈Z形结构,折棱板的各折棱沿前后方向延伸,现仅对左侧壁上的折棱板与左侧壁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介绍,折棱板23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23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23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12、第二板段15和第三板段16构成。第一板段12、第二板段15和第三板段16均为斜板结构。图1显示在物品未装入包装箱时,折棱板的状态,折棱板的第一板段12的底部高于第三板段16的顶部,第一板段12由上至下倾斜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16由下至上倾斜的伸出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二板段15连接于第一板段12和第三板段16之间。第一板段12、第二板段15与左侧壁5之间形成第一风口13,第二板段15、第三板段16与左侧壁5之间形成第二风口17。图2显示物品装入包装箱后,折棱板的状态,在物品21自上而下经开口装入到包装箱过程中,物品21的底部挤压第一板段12,使第一板段12绕第一板段与左侧壁的连接位置朝左翻转,第二板段15推着第三板段16绕第三板段与左侧壁的连接位置朝左翻转,直至第一板段12呈与物品21贴合的竖直姿态。第二板段15底部朝包装箱外侧向下翻转使得第二板段15与第三板段16的连接位置形成包装箱支腿20,第二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宽度沿左右方向、高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箱体,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箱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设置有折棱板,折棱板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构成,/n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由下至上倾斜的伸出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n包装箱转入物品时,第一板段被物品挤压而呈竖直姿态,第二板段底部朝包装箱外侧向下翻转使得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连接位置形成包装箱支腿,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形成第三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防霉环保包装箱,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宽度沿左右方向、高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箱体,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箱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处设置有折棱板,折棱板的上端与侧壁开口的上口沿相连,折棱板的下端与侧壁开口的下口沿相连,折棱板由上下顺序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构成,
包装箱未装入物品时,第一板段由上至下倾斜的伸入到包装箱的内部,第三板段由下至上倾斜的伸出到包装箱的外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第二板段、第三板段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口;
包装箱转入物品时,第一板段被物品挤压而呈竖直姿态,第二板段底部朝包装箱外侧向下翻转使得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连接位置形成包装箱支腿,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形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飞宋保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华英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