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狭小收放空间的可纠偏带辅轮滑橇式着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19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带辅轮可收放滑橇式着陆装置,着陆装置分为滑橇收放模块和辅轮收放模块;滑橇收放模块包含滑橇收放作动筒、主缓冲器、第一侧撑杆、第二侧撑杆、上扭力臂、下扭力臂、滑橇和俯仰缓冲器;辅轮收放模块包括第一至第八辅轮、第一至第四连接杆、第一至第二连接轴、第一至第二轴承、第一至第二连接轴升降作动筒、第一至第四钢索、第一至第四定滑轮、第一至第四辅轮收放作动筒、以及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多个小辅轮以提高纠偏侧向力的着陆装置,提高飞行器地面滑跑纠偏能力;且相对于原滑橇着陆装置在机身所占空间的增幅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狭小收放空间的可纠偏带辅轮滑橇式着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滑跑着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狭小收放空间的可纠偏带辅轮滑橇式着陆装置。
技术介绍
起落架主要分为轮式起落架与滑橇式起落架,传统飞机多采用轮式起落架,着陆稳定易于滑跑,轮胎可提供较大的侧向力,具有良好的滑跑方向稳定性。但轮式起落架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体积大等问题,对着陆道面的路况要求相对较高。而滑橇式起落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可靠,不易损坏,主要用于轻小型直升机,需要在雪地和沙滩等松软着陆面着陆滑跑的固定翼飞行器,以及为了降低起落装置对于收放空间和结构重量的限制,无法采用大型机轮的部分高超声速机型。例如美国的X-15A,即采用滑橇式着陆装置,通过滑橇与地面的摩擦在干湖床表面进行减速制动与试飞验证。但在飞行器地面滑跑过程中,传统的滑橇式起落架可提供的侧向力很小,对于具有一定着陆水平初速度的滑撬式飞行器,一旦受到侧风、初始偏航角、跑道不平等非对称因素的干扰,因为用于纠偏的地面侧向力不足,滑撬的纠偏效果较差,飞行器容易冲出跑道,引发严重事故。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狭小收放空间的可纠偏带辅轮滑橇式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滑橇收放模块和辅轮收放模块;/n所述滑橇收放模块包含滑橇收放作动筒、主缓冲器、第一侧撑杆、第二侧撑杆、上扭力臂、下扭力臂、滑橇和俯仰缓冲器;/n所述主缓冲器、俯仰缓冲器均采用油-气式缓冲器,均包含外套筒和活塞杆;/n所述第一侧撑杆、第二侧撑杆分别设置在主缓冲器外套筒的两侧,均包含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其中,第一支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杆的一端固连,第一支杆的另一端、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均和主缓冲器的外套筒固连;令第一侧撑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处为A、第二侧撑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处为B,则第一侧撑杆在A处和机身铰接、第二侧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狭小收放空间的可纠偏带辅轮滑橇式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滑橇收放模块和辅轮收放模块;
所述滑橇收放模块包含滑橇收放作动筒、主缓冲器、第一侧撑杆、第二侧撑杆、上扭力臂、下扭力臂、滑橇和俯仰缓冲器;
所述主缓冲器、俯仰缓冲器均采用油-气式缓冲器,均包含外套筒和活塞杆;
所述第一侧撑杆、第二侧撑杆分别设置在主缓冲器外套筒的两侧,均包含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其中,第一支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杆的一端固连,第一支杆的另一端、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均和主缓冲器的外套筒固连;令第一侧撑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处为A、第二侧撑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处为B,则第一侧撑杆在A处和机身铰接、第二侧撑杆在B处和机身铰接,使得主缓冲器能够绕A、B线自由转动;第一侧撑杆的两根支杆间设有耳片;
所述滑橇收放作动筒一端和机身铰接,另一端和第一侧撑杆上的耳片铰接,用于折叠或展开所述主缓冲器;
所述上扭力臂的一端和主缓冲器外套筒的侧壁铰接、另一端和下扭力臂的一端铰接,下扭力臂的另一端和主缓冲器的活塞杆侧壁铰接,所述上扭力臂、下扭力臂相互配合用于防止主缓冲器的活塞杆相对其外套筒转动;
所述滑橇包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所述主缓冲器活塞杆的顶端通过十字轴承和所述滑橇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连;
所述俯仰缓冲器的外套筒一端和所述主缓冲器活塞杆的侧壁铰接,俯仰缓冲器活塞杆一端和所述滑橇铰接,用于分担滑橇接地部分缓冲力,并提供装置在不平整道面上滑跑时的缓冲力;
所述辅轮收放模块包括第一至第八辅轮、第一至第四连接杆、第一至第二连接轴、第一至第二轴承、第一至第二连接轴升降作动筒、第一至第四钢索、第一至第四定滑轮、第一至第四辅轮收放作动筒、以及支架;
所述滑橇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平行于主缓冲器轴线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滑橇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平行于主缓冲器轴线的第三滑槽、第四滑槽;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平行设置在所述主缓冲器活塞杆两侧,其中,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滑槽、第三滑槽,第二连接轴穿过第二滑槽、第四滑槽;
所述第一轴承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中心,内圈和所述第一连接轴固连;所述第二轴承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中心,内圈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固连;
所述第一连接轴升降作动筒、第二连接轴升降作动筒的轴线平行于主缓冲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乔之李天童魏小辉聂宏梁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