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19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包括海底,所述海底的上部设置有水下工程的设备主体结构,所述设备主体结构的下底面间隔固定有两个支柱,两个支柱均与设备主体结构的下底面垂直,两个支柱上分别固定有带有机械锁的液压作动筒;两个支柱的下底面同时固定有刚性坐底板,所述刚性坐底板的两端头分别安装有转轴,所述刚性坐底板的外部包覆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的两端分别绕过转轴,并通过夹持组件与液压作动筒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作动筒的动力,实现柔性垫与刚性坐底板之间的贴合或者分离动作。安全、工作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工程设备
,尤其是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情况下,水下工程设备(含缆控设备、无缆潜器等)需要在海底执行长时间探测或作业任务,但无论是辅助推进器控制式悬停作业还是浮力调整式悬停作业,其平衡都是动态平衡过程,需要时刻对水下平台进行控制以保持位置和姿态,消耗大量能量,达不到长期作业的目的,因此需要坐沉海底,以减小姿态控制的难度,降低能耗从而提高作业时间。对于缆控设备,由缆绳张力平衡设备负浮力,设备通常以较大负浮力坐底。当设备坐底在粘性底质时,由于底质承载能力较弱,为避免设备泥足深陷,其坐底装置需要有较大坐底接触面积。但是接触面积越大,坐底装置所受吸附力越大,在缆绳提拉设备离底时,吸附力的突然消失会导致设备加速上浮,在惯性力作用下会产生超高上跳和振动现象,威胁结构的安全性。对于无缆潜器,浮力储备的代价较大,在设备离底时可提供的正浮力有限,因此通常采用较小的负浮力坐底,从而减小坐底装置坐底接触面积,避免产生过大吸附力。但负浮力及吸附力较小不利于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包括海底(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2)的上部设置有水下工程的设备主体结构(1),所述设备主体结构(1)的下底面间隔固定有两个支柱(4),两个支柱(4)均与设备主体结构(1)的下底面垂直,两个支柱(4)上分别固定有带有机械锁(601)的液压作动筒(6);/n两个支柱(4)的下底面同时固定有刚性坐底板(3),所述刚性坐底板(3)的两端头分别安装有转轴(7),所述刚性坐底板(3)的外部包覆有柔性垫(5),所述柔性垫(5)的两端分别绕过转轴(7),并通过夹持组件(8)与液压作动筒(6)的活塞杆连接;/n通过液压作动筒(6)的动力,实现柔性垫(5)与刚性坐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包括海底(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2)的上部设置有水下工程的设备主体结构(1),所述设备主体结构(1)的下底面间隔固定有两个支柱(4),两个支柱(4)均与设备主体结构(1)的下底面垂直,两个支柱(4)上分别固定有带有机械锁(601)的液压作动筒(6);
两个支柱(4)的下底面同时固定有刚性坐底板(3),所述刚性坐底板(3)的两端头分别安装有转轴(7),所述刚性坐底板(3)的外部包覆有柔性垫(5),所述柔性垫(5)的两端分别绕过转轴(7),并通过夹持组件(8)与液压作动筒(6)的活塞杆连接;
通过液压作动筒(6)的动力,实现柔性垫(5)与刚性坐底板(3)之间的贴合或者分离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工程设备坐离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作动筒(6)的筒体轴线位置与支柱(4)的中心线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柔性垫的水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见德孙建刚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