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97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它包括底板,其特点是底板上固定有竖板,竖板中间有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结合面配合的通孔。竖板的前表面四周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第二油缸与第三油缸间、第四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分别有用于顶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内壁的第一顶紧油缸和第二顶紧油缸。第三油缸与第四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分别有圆销和菱销。这种夹具,易操作、效率高。采用这种夹具,可提高加工精度。适用于加工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使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具体说,是加工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时用来对其固定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加工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时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以保证其加工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确保加工精度。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定位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传统方法。这种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将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固定在加工台上来实现。虽然采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可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的固定,但需要的螺栓及螺母较多,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效率低。而且各个紧固件的拧紧程度难以保持一致,加工过程中,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难免会出现松动现象,难以保证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这种夹具,易操作、效率高。采用这种夹具来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进行固定,可提高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包括底板,其特点是:底板上有竖板,竖板的板面与底板的板面相垂直且二者间固定在一起,竖板中间有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结合面配合的通孔。竖板的前表面四周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第二油缸与第三油缸间、第四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分别有用于顶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内壁的第一顶紧油缸和第二顶紧油缸。第三油缸与第四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分别有圆销和菱销。其中:所述第一油缸是转角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均是杠杆油缸。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与转角油缸和杠杆油缸的压杆外端相对的竖板前表面上均有用于支撑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的支撑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块邻近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的一边上侧均有便于铁屑下落的斜边。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竖板的竖边两侧面上均连有加强筋。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竖板的前面四周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第二油缸与第三油缸间、第四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分别有用于顶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内壁的第一顶紧油缸和第二顶紧油缸。第三油缸与第四油缸间的竖板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与第一油缸间的竖板前比表面上分别有圆销和菱销。通过圆销和菱销,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的定位。通过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第一顶紧油缸和第二顶紧油缸,可自动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的压紧和顶紧。与
技术介绍
中采用该螺栓和螺母定位相比,不仅易操作、效率高。而且避免了加工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出现松动现象,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菱销3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圆销10放大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含有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竖板8,竖板8的板面与底板1的板面相垂直且二者间借助螺栓固定在一起。竖板8的中间加工有便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结合面配合的通孔13。竖板8的前表面四周设置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6、第三油缸9和第四油缸11。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6、第三油缸9和第四油缸11的缸体固定在底板1的前表面上,它们的活塞杆外端均与底板1的前表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油缸4是转角油缸,所述第二油缸6、第三油缸9和第四油缸11均是杠杆油缸,转角油缸的压杆41、第二油缸6的压杆61、第三油缸9的压杆91和第四油缸11的压杆111均压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边沿的相应预留点上。第二油缸6与第三油缸9间、第四油缸11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紧油缸7和第二顶紧油缸2,第一顶紧油缸7和第二顶紧油缸2分别顶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内壁的相应处。第三油缸9与第四油缸11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2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圆销10和菱销3。见图5和图3,与圆销10和菱销3相应的底板1前表面上均加工有盲孔,所述圆销10和菱销3的下段加工有周向台阶,使得周向台阶之下的那段外径小于其上段,圆销10和菱销3的下端伸入所述盲孔内。其中,圆销10和菱销3的下段长度小于所述盲孔的深度,使得圆销10和菱销3的下端与竖板1间分别留有第一配合间隙31和第二配合间隙101。为了给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提供支撑面,在与转角油缸和杠杆油缸的压杆外端相对的竖板8前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14的支撑块5,这些支撑块5借助螺栓与底板1固定在一起。为便于加工过程中排屑,所述支撑块5邻近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14的一边上侧均加工有便于铁屑下落的斜边。为提高竖板8与底板1间的连接强度,在竖板8的两个竖边的两侧面上均连有加强筋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有竖板(8),竖板(8)的板面与底板(1)的板面相垂直且二者间固定在一起,竖板(8)中间有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结合面配合的通孔(13);竖板(8)的前表面四周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6)、第三油缸(9)和第四油缸(11),第二油缸(6)与第三油缸(9)间、第四油缸(11)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有用于顶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内壁的第一顶紧油缸(7)和第二顶紧油缸(2);第三油缸(9)与第四油缸(11)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2)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有圆销(10)和菱销(3)。/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端盖面加工用夹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有竖板(8),竖板(8)的板面与底板(1)的板面相垂直且二者间固定在一起,竖板(8)中间有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结合面配合的通孔(13);竖板(8)的前表面四周有用于压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边沿预留点的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6)、第三油缸(9)和第四油缸(11),第二油缸(6)与第三油缸(9)间、第四油缸(11)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有用于顶住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端盖(14)内壁的第一顶紧油缸(7)和第二顶紧油缸(2);第三油缸(9)与第四油缸(11)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第二顶紧油缸(2)与第一油缸(4)间的竖板(8)前表面上分别有圆销(10)和菱销(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凌许龙陈丽高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瑞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