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头端部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90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头端部及内窥镜,包括头端座、成像模组和图像传感模组,图像传感模组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头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成像模组设置在安装孔内,图像传感模组对应安装孔连接在头端座的后端。采用立体封装的方式对传感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进行封装,可减小图像传感模组的整体外形尺寸,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小头端部的外形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头端部及内窥镜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内窥镜头端部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内窥镜具有图像传感模组、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可以将插入部经天然孔道进入体内,从而可在相应的体腔内进行检测。插入部的外形尺寸直接影响着受测者的舒适度,而插入部的外形尺寸主要受限于其头端部尺寸。内窥镜的头端部通常设置有图像传感模组、传像模组、钳道口等,整体外形尺寸较大,而头端部的每个结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各结构件的尺寸都是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经过无数次优化而确定来的,导致在既定的结构设计方案以及装配工艺下,缩减整个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形尺寸的难度非常大,而较大的头端部增大了插入部的插入难度,且易给受测者造成不适,若仅通过减小装配结构件外形尺寸的方法减小整体外形尺寸,可调整余量较小,且会形成厚度较小的薄壁结构,增加结构件加工难度和内窥镜头端部的装配密封难度,难以保证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外形尺寸的内窥镜头端部,使内窥镜头端部进一步微细化,以解决内窥镜头端部尺寸大的技术问题,并提供一种具有该内窥镜头端部的内窥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头端部,包括头端座、成像模组和图像传感模组,其中,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和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所述头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成像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对应所述安装孔连接在所述头端座的后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像模组包括物镜,所述物镜具有镜筒、镜座及封装在所属镜筒内的成像元件,所述物镜通过所述镜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筒和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成像元件,所述成像模组通过所述镜筒直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成像元件,所述成像元件直接封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芯片组件采用3D打印的方式进行立体封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平行于所述内窥镜头端部的横截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与所述内窥镜头端部的横截面呈锐角倾斜设置,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的前端设置有导光装置,所述导光装置用于使光线垂直入射到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的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与所述内窥镜头端部的横截面呈45°倾斜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光装置为棱镜,所述棱镜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相向的一面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的表面平行或贴合。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插入部进行动作,所述插入部的头端部设置为上述任意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头端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内窥镜头端部包括头端座、成像模组和图像传感模组,图像传感模组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头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成像模组设置在安装孔内,图像传感模组对应安装孔连接在头端座的后端。采用立体封装的方式对传感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进行封装,可减小图像传感模组的整体外形尺寸,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小头端部的外形尺寸,实现内窥镜的微细化,可有效改善受测者的临床体验。具有上述内窥镜头端部的内窥镜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常规内窥镜头端部的一个剖视图;图2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图像传感模组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图像传感模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图1、2、3中的图像传感模组及其投影对比示意图;图5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成像模组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成像模组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成像模组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常规内窥镜头端部的一个剖视图,参考图1,内窥镜头端部通常采用头端座1作为装配结构件,内窥镜头端部的外形尺寸主要是受限于头端座1上钳道口13和传像模组的外形尺寸,对于钳道口13,不同类型的内窥镜,钳道口13的尺寸有标准要求,而对于传像模组,传像模组由图像传感模组3和成像模组2组成,头端座1上设置用于安装成像模组2的安装孔11,图像传感模组3包括传感器芯片31、电子元器件和图像传感器33,传统的方案是将传感器芯片与电子元器件采用二维电路板按T型封装,形成如图所示的T型封装结构,为便于电路布局和保护传感器芯片31,电路板32的外形尺寸通常大于传感器芯片31的外形尺寸,传感器芯片尺寸根据选型而具有相应的尺寸,因此,在选定所需传感器芯片的情况下,图像传感模组3的外形尺寸偏大,在内窥镜头端部中所需的装配空间也偏大,在满足加工、装配和密封要求的条件下,内窥镜头端部的外形尺寸难以进一步减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头端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小头端部的外形尺寸。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图2为内窥镜头端部采用像传感模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参考图2,内窥镜头端部包括头端座1a、成像模组2和图像传感模组3a,成像模组2用于光学成像,图像传感模组3a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31a和电子元器件32a,传感器芯片组件31a用于接收成像模组2传输的光并转换形成电信号,传感器芯片组件31a和电子元器件32a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头端座1a作为内窥镜头端部上各模组的安装结构件,头端座1a上设置有钳道口13和安装孔11a,图像传感模组3a对应该安装孔11a连接在头端座1a的后端,成像模组2固定安装在该安装孔11a内。芯片的立体封装能够形成立体封装结构,为芯片加工领域常规采用的封装手段,改善了芯片的许多性能,如尺寸、重量、速度、产量及耗能等,立体封装结构具有内部流道介质,用于电信号的传输,满足高密度、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互连金线长、空间利用率小、工艺要求高或成本高的缺点。具体的,芯片组件31a和电子元器件3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座、成像模组和图像传感模组,其中,/n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和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n所述头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成像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对应所述安装孔连接在所述头端座的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座、成像模组和图像传感模组,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包括传感器芯片组件和电子元器件,所述传感器芯片组件和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立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为一体;
所述头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成像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图像传感模组对应所述安装孔连接在所述头端座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物镜,所述物镜具有镜筒、镜座及封装在所属镜筒内的成像元件,所述物镜通过所述镜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筒和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成像元件,所述成像模组通过所述镜筒直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成像元件,所述成像元件直接封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头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能兵陈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