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程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各个阶段排放的污染性废气对环境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大气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不仅损害人的健康,而且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因。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也和氮氧化物污染具有重要的关系。氮氧化物引起城市能见度的下降,居民呼吸道疾病增多。因此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迫在眉睫。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脱硝催化剂是V-W-Ti,但是该催化剂的使用温度较高,在电厂等主要应用场所均采用高尘布置,电厂粉尘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及微量剧毒有机物会吸附聚集和冲刷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孔道堵塞,引起催化剂中毒失活。而对于粉尘中的这些有毒物质的处理国家是有严格的限制的。这不仅使得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失活后的催化剂的再生、废弃催化剂的处理都成为难题。如果将脱硝进行尾端布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含有有毒物质的粉尘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减少其对催化剂的冲刷磨损、堵塞,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炭基质材料为原煤,催化剂活性组分选自铈、锰的氧化物,为Ce-Mn双金属,活性组分前躯体的加入量根据实际需要的负载量来设计和核算,Ce的设计负载量为2-6wt%,Mn的设计负载量为2-6.5wt%,制备的蜂窝体的正面机械强度为2-3MPa,在20000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炭基质材料为原煤,催化剂活性组分选自铈、锰的氧化物,为Ce-Mn双金属,活性组分前躯体的加入量根据实际需要的负载量来设计和核算,Ce的设计负载量为2-6wt%,Mn的设计负载量为2-6.5wt%,制备的蜂窝体的正面机械强度为2-3MPa,在20000h-1空速下催化剂NOx完全转化起始温度T9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活性组分引入采用物理掺混法,先将活性组分前躯体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进行成型前的混料时,将该溶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原料中。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组成,以一定粒度的原煤煤粉为主要原料,并添加辅助原料包括有机粘结剂、润滑剂,混合后制成预混料;
S2、可塑性泥料的配制,预混料、有机粘合剂、含活性金属前驱体的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00∶20~50∶15~90混合;
S3、泥料捏合,将混合的泥料用真空捏合机正转捏合4小时,使泥料充分混合均匀;
S4、真空挤出成型:将塑性泥料装入真空挤出机挤压成型,得到蜂窝坯体;
S5、干燥,将湿的蜂窝坯体置于相对无风的环境中,根据室温及室内湿度不同,自然干燥,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10wt%,之后将蜂窝体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2wt%;
S6、预氧化处理,将蜂窝体在200~300℃下,通入空气进行预氧化3~10h;
S7、以氮气为保护气,在500-700℃时进行碳化处理1-2h;
技术研发人员:楚英豪,吴干学,郭家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