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2068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芩10‑20g,黄连5‑15g,法半夏10‑20g,干姜10‑20g,乌贼骨20‑40g,白及10‑20g,柴胡5‑15g,炙甘草5‑15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并发症如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Barrett食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RE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均较高,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西方国家发病率甚至超过20%。其发病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4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有反流性食管炎者,男性多于女性(2:1至3:1)。RE在我国发病率为平均6%左右,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的患病率可高达17%。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西药及手术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西药主要采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尼扎替丁)、抑酸类药物(如奥美拉唑)、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及硫糖铝等胃粘膜保护药物联合应用。上述药物在RE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服药时间一般较长,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类药物,均以抑制胃酸分泌为其作用机制,长期应用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有可能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甚至导致恶性贫血。胃内pH值升高可导致潜在的胃内细菌过度生长的可能,可以将摄入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专利CN110279807A公开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率达91.7%,但治愈率偏低仅72.3%,用药时间长,易导致患者顺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芩10-20g,黄连5-15g,法半夏10-20g,干姜10-20g,乌贼骨20-40g,白及10-20g,柴胡5-15g,炙甘草5-15g。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芩15g,黄连10g,法半夏15g,干姜15g,乌贼骨30g,白及15g,柴胡10g,炙甘草10g。进一步地,它是由所述原料的原生粉末,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用的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口制剂服是散剂、糖浆剂、酊剂、溶液剂、混悬剂、乳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煎膏剂、合剂、汤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进一步地,制备所述的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b)烘干、研磨成粉末,混匀。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清热利湿和/或和胃降逆的药物。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制酸止痛和/或调和肝脾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符合中医方药配伍原则,本专利技术中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经,功能泻实火、除湿热,可治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等,其抗菌性作用较好,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等,根茎含小檗碱、黄连碱等,具有抑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功效;法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治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具有镇吐、抗溃疡等作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可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乌贼骨味咸、涩,性温,归脾、肾经,功能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胃痛吞酸等,具有制酸止痛、抗溃疡等作用;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收敛止血,用于吐血等病症,具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柴胡性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肝郁气滞相关病症;炙甘草味甘性温,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等症,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和胃降逆、制酸止痛、调和肝脾之效。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组方科学,属标本同治之法,可使药力直达患处,疗效显著,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无毒副作用,且携带、保存、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具备推广应用价值。除非有特别的说明,用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药材均如中国药典所述。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制备黄芩15g,黄连10g,法半夏15g,干姜15g,乌贼骨30g,白及15g,柴胡10g,炙甘草10g,烘干后,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制备黄芩10g,黄连5g,法半夏10g,干姜10g,乌贼骨20g,白及10g,柴胡5g,炙甘草5g,烘干后,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制备黄芩20g,黄连15g,法半夏20g,干姜20g,乌贼骨40g,白及20g,柴胡15g,炙甘草15g,烘干后,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临床试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炎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对照组72例。治疗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36.98±9.60)岁;病程1~10年,中位时间为4.95(2.55,7.85)年。对照组男46例,女26例;年龄20~54岁,平均(38.21±8.88)岁;病程1~9年,中位时间为5.09(3.47士7.8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2.1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多样,烧心、反酸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胸痛亦是常见症状;其他不典型症状有上腹痛、胃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同时伴有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睡眠障碍;食管外症状表现有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喉炎、牙侵蚀症等,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1.2.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n黄芩10-20g,黄连5-15g,法半夏10-20g,干姜10-20g,乌贼骨20-40g,白及10-20g,柴胡5-15g,炙甘草5-15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芩10-20g,黄连5-15g,法半夏10-20g,干姜10-20g,乌贼骨20-40g,白及10-20g,柴胡5-15g,炙甘草5-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芩15g,黄连10g,法半夏15g,干姜15g,乌贼骨30g,白及15g,柴胡10g,炙甘草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所述原料的原生粉末,或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用的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龙坤兰钱琳周秀娟丁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