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琪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18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天麻3‑8g、钩藤3‑8g、栀子3‑8g、牡丹皮3‑8g、黄连3‑8g、五味子3‑8g、生地3‑8g、柴胡5‑10g、当归3‑8g、白芍3‑8g、川芎3‑8g、白术8‑12g、泽泻8‑12g、茯苓8‑12g、枳壳3‑8g、厚朴3‑8g、生姜1‑5g、炙甘草1‑5g、陈皮3‑8g、香附3‑8g、半夏5‑10g、紫苏叶8‑12g、荆芥3‑8g、防风3‑8g、薄荷3‑8g、竹茹3‑8g、黄苓3‑8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配比合理,可从整体上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机体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主要症状表现为:常感觉脑力和体力不足,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或记忆力减退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甚至伴有轻度抑郁或焦虑,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资料表明,工作、学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无规律,工作压力大,身体处于亚健康,以及感到有负担和不愉快的情绪等,是引起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神经衰弱主要依赖安定等安眠镇静剂对症治疗,但这些药物在安全性和依赖性方面存在缺陷,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形成成瘾性、耐药性,故不宜长时间服用。中医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较多,如朱砂养神丸、养血安神片、枣仁安神液等,这些药物对神经衰弱有一定的疗效,但多数存在起效慢、效果不明显、服用时间长、疗效不稳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天麻3-8g、钩藤3-8g、栀子3-8g、牡丹皮3-8g、黄连3-8g、五味子3-8g、生地3-8g、柴胡5-10g、当归3-8g、白芍3-8g、川芎3-8g、白术8-12g、泽泻8-12g、茯苓8-12g、枳壳3-8g、厚朴3-8g、生姜1-5g、炙甘草1-5g、陈皮3-8g、香附3-8g、半夏5-10g、紫苏叶8-12g、荆芥3-8g、防风3-8g、薄荷3-8g、竹茹3-8g、黄苓3-8g。进一步的,所述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天麻5g、钩藤5g、栀子5g、牡丹皮5g、黄连5g、五味子5g、生地5g、柴胡7g、当归5g、白芍5g、川芎5g、白术10g、泽泻10g、茯苓10g、枳壳5g、厚朴5g、生姜3g、炙甘草3g、陈皮5g、香附5g、半夏7g、紫苏叶10g、荆芥5g、防风5g、薄荷5g、竹茹5g、黄苓5g。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原料的药性与功效:(1)天麻:【性味】平,甘。【归经】肝经。【功效作用】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2)钩藤:【性味】凉,甘。【归经】心经、肝经。【功效作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3)栀子:【性味】寒,苦。【归经】三焦经、心经、肺经。【功效作用】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4)牡丹皮:【性味】辛、苦。【归经】心经、肝经、肾经。【功效作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5)黄连:【性味】寒,苦。【归经】胃经、心经、肝经、大肠经。【功效作用】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6)五味子:【性味】温,酸。【归经】肺经、肾经。【功效作用】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7)生地:【性味】凉,甘、苦。【归经】心经、肝经、肾经。【功效作用】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8)柴胡:【性味】凉,苦。【归经】胆经、肝经。【功效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9)当归:【性味】温,甘、辛。【归经】肝、心、脾经。【功效作用】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10)白芍:【性味】温;辛、甘。【归经】脾经、肝经、肾经。【功效作用】补肾,镇痉,祛风湿。治腰痛,头晕,耳呜,癫痫,风湿骨痛,荨麻疹;(11)川芎:【性味】温;苦。【归经】肺经、肝经。【功效作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12)白术:【性味】温;甘、苦。【归经】胃经、脾经。【功效作用】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13)泽泻:【性味】寒,甘。【归经】肾经、膀胱经。【功效作用】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14)茯苓:【性味】平;甘、淡。【归经】心经、肺经、脾经。【功效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15)枳壳:【性味】凉,辛、苦。【归经】胃经、脾经。【功效作用】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16)厚朴:【性味】温,甘、辛。【归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功效作用】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17)生姜:【性味】温,辛。【归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功效作用】。【功效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18)炙甘草:【性味】平;甘。【归经】胃经、肺经、脾经。【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19)陈皮:【性味】温;辛、甘。【归经】肺经、脾经。【功效作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20)香附:【性味】寒;辛。【归经】三焦经、肝经。【功效作用】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21)半夏:【性味】温;辛。【归经】胃经、脾经。【功效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22)紫苏叶:【性味】温,辛。【归经】肺经、脾经。【功效作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23)荆芥:【性味】温,辛。【归经】肺经、肝经。【功效作用】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24)防风:【性味】温,辛、甘。【归经】脾经、肝经、膀胱经。【功效作用】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成:/n天麻3-8g、钩藤3-8g、栀子3-8g、牡丹皮3-8g、黄连3-8g、五味子3-8g、生地3-8g、柴胡5-10g、当归3-8g、白芍3-8g、川芎3-8g、白术8-12g、泽泻8-12g、茯苓8-12g、/n枳壳3-8g、厚朴3-8g、生姜1-5g、炙甘草1-5g、陈皮3-8g、香附3-8g、半夏5-10g、/n紫苏叶8-12g、荆芥3-8g、防风3-8g、薄荷3-8g、竹茹3-8g、黄苓3-8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调理神经衰弱体质以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成:
天麻3-8g、钩藤3-8g、栀子3-8g、牡丹皮3-8g、黄连3-8g、五味子3-8g、生地3-8g、柴胡5-10g、当归3-8g、白芍3-8g、川芎3-8g、白术8-12g、泽泻8-12g、茯苓8-12g、
枳壳3-8g、厚朴3-8g、生姜1-5g、炙甘草1-5g、陈皮3-8g、香附3-8g、半夏5-10g、
紫苏叶8-12g、荆芥3-8g、防风3-8g、薄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陈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