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0404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水稻移栽期的灌溉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水稻返青期的灌溉保持1~3cm田面水深;水稻分蘖前期的灌溉保持2.8~3cm田面水深,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水稻生殖期进行干湿交替管理,水稻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管理,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灌溉过程中增加晒田过程的干湿交替循环,可以在不影响土壤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的条件下,达到减小灌溉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水灌溉替代常规灌溉进行水稻田灌溉达到减水保肥保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的种植存在灌水量大、灌水方式不合理、传统淹灌田间水层较深等不利因素;传统灌溉方式为:分蘖期开始至灌浆期结束,一般每4~6天灌水一次,使田面形成15~20mm水层,从而加大了地表径流和渗漏;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减少灌溉量的方法。灌溉对土壤营养循环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修饰限制作用,不同灌溉技术下,田间土壤营养特性和作物营养吸收和利用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土壤的通气性也会造成影响,肥料利用效率也必然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层控制方案进行水稻田节水灌溉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1)、水稻移栽期:灌溉时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田面水层深度为2.5~3cm),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排水;2)、水稻返青期:灌溉时保持1~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3)、分为水稻分蘖前期和水稻分蘖后期:①、水稻分蘖前期:灌溉时保持2.8~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②、水稻分蘖后期: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即,水稻分蘖前期结束后)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水稻分蘖后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说明:水稻分蘖后期,一般约为7~10d;4)、水稻生殖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水稻生殖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4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田间水被自然蒸发)晒田3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生殖期结束;水稻生殖期除了起始时的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5)、水稻灌浆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水稻灌浆期起始时,先控制直至田面水深为5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田间水被自然蒸发)晒田1~2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灌浆期结束;水稻灌浆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6)、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水稻成熟期起始时(即,水稻灌浆期结束后),排出田间的全部水;在水稻成熟期的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说明:水稻成熟期,即可对水稻进行收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的改进,步骤1)为:水稻移栽期起始时,先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而后,当田面水深小于2.5cm时,再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水稻移栽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为:水稻返青期起始时及整个水稻返青期内,当田面水深小于1cm时,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水稻返青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的①为:水稻分蘖前期起始时及整个水稻分蘖前期内,当田面水深小于2.8cm时,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水稻分蘖前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通过三角堰排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每隔一小时进行田面水深的测量,从而实现控制田面水深;利用农田引沟渠水源灌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田间设进排水口,在进排水口设置三角堰。以此来实现田间水层控制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人工记录以进行灌溉量的计算,具体如下:每天人工记录水层高度、进水时间,并针对每次降水和排水单独记录水层高度和时间;通过水层高度和高度变化时间计算流量变化,即,使用三角堰的流量与高度关系的计算表。人工记录如有遗漏,通过“流量(Q)=高度(H)×小区面积(S)”校正降水量和进排水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样地设置要求为:样地四周的田埂用防水塑料薄膜隔离防渗;在进排水口制备三角堰;严格按照田间水层控制方案进行灌溉,保持田埂完好,如遇雨使田间水层超过允许深度时则通过三角堰排水。样地可设置为1亩。本专利技术的灌溉方法是通过对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的控制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方法简便、快速、可重复测量、成本低廉,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灌溉过程中增加晒田过程的干湿交替循环,可以在不影响土壤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的条件下,达到减小灌溉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田间记录的利用水层控制方案进行水稻田节水灌溉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能同时适用于水稻田的灌溉,而且可以用于其它农业生态系统的灌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节水灌溉(AWD)和常规灌溉(CF)的用水量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水稻的生长分为以下时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期→生殖期→灌浆期→成熟期;此为常规技术。实施例1、一种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一、样地设置:每个样地均为:1亩,样地四周的田埂用防水塑料薄膜隔离防渗;在进排水口制备三角堰。严格按照以下步骤二的田间水层控制方案进行灌溉,保持田埂完好,如遇雨使田间水层超过允许深度时则通过三角堰排水;2017年在浙江宁波按上述要求对田间水分管理进行样地设置,设节水灌溉(AWD)、常规灌溉(CF)。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于6月按25丛/m2进行育秧移栽,每丛2株。据田间观察,移栽后约15天水稻进入分蘖期,11月初水稻进入成熟期。分别在使用节水灌溉(AWD)、常规灌溉(CF)这2个不同灌溉技术的样地内,采用相同的施肥方式,在基肥、分蘖前期和幼穗分化期施氮量占氮肥施用量比例分别为50%、25%、25%,在基肥和幼穗分化期施钾量占钾肥施用量比例均分别为50%。各小区采样后,将空秕粒吹净,称重,使用谷物水分测量仪PM-8818-A(KettElectricLaboratory)测量水分含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二、根据水稻生长期实施田间水层控制方案:具体如下:1)、水稻移栽期灌溉时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即,田面水层深度为2.5~3cm),即,水稻移栽期起始时,先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而后,当田面水深小于2.5cm时,再灌水直至田面水深为3cm;整个水稻移栽期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通过三角堰排水;2)、水稻返青期时灌溉时保持1~3cm田面水深,即,水稻返青期起始时及整个水稻返青期内,当田面水深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其特征在于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n1)、水稻移栽期:/n灌溉时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排水;/n2)、水稻返青期:/n灌溉时保持1~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n3)、分为水稻分蘖前期和水稻分蘖后期:/n①、水稻分蘖前期:/n灌溉时保持2.8~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n②、水稻分蘖后期:/n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n水稻分蘖后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n4)、水稻生殖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n水稻生殖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4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晒田3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生殖期结束;/n水稻生殖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n5)、水稻灌浆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n水稻灌浆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5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晒田1~2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灌浆期结束;/n水稻灌浆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n6)、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n水稻成熟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n在水稻成熟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生长期田间水层控制的节水灌溉的方法,在田间设置进排水口,其特征在于田间水层控制方案为:
1)、水稻移栽期:
灌溉时保持2.5~3cm的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3cm时排水;
2)、水稻返青期:
灌溉时保持1~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
3)、分为水稻分蘖前期和水稻分蘖后期:
①、水稻分蘖前期:
灌溉时保持2.8~3cm田面水深,期间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4cm时排水;
②、水稻分蘖后期:
水稻分蘖后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然后晒田直至水稻分蘖后期结束;
水稻分蘖后期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及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
4)、水稻生殖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
水稻生殖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4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晒田3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生殖期结束;
水稻生殖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
5)、水稻灌浆期进行如下的干湿交替管理:
水稻灌浆期起始时,先控制田面水深为5cm,然后至田间无水时晒田1~2d;接着重复上述灌水---晒干,直至水稻灌浆期结束;
水稻灌浆期除了起始时的整个期间内,如遇雨导致田面水深>6cm时排水;
6)、水稻成熟期田间保持无水;
水稻成熟期起始时,排出田间的全部水;
在水稻成熟期的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春金骅邹湘金树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