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5848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选择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苗高12‑18厘米时进移栽,并采用浅、湿、干的灌溉顺序进行灌溉,收获后继续培养3‑5代;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常规茎秆较粗,耐肥抗倒力强,病虫害减少,植株生长旺盛,水稻种子的抗病能力强,使得水稻品质高,且产量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培育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大规模的种植也带来了不同的问题,例如水稻的倒伏以及患病等,其中,水稻的倒伏必然导致水稻减产且难以收割;而且还会由于现在农田长期使用肥料,导致现有水稻的耐肥能力较差,影响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穗大粒多、成熟后期转色好的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S2、于5月下旬,播种前2-3天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8斤,每亩秧盘数为22-25张,并施肥,每亩氮肥施加24-27kg,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比为1:0.5-0.6:0.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为每亩标准施肥的1.5倍;S3、籼稻和粳稻分别种在施肥后的土地中,播种后应用水浇透,使用无纺布覆盖,以保温保湿,保持种子发芽的一致性,并控制水分,保持秧盘内潮湿,不得有明水,苗期15-20天;S4、选择叶龄3.3-3.7叶,苗高12-18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青秀无病的秧苗,并将根部清洗干净,备用;S5、再次选取若干块地施加每亩标准施肥2倍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且每块地面积为0.5亩,并将S4中选取的籼稻和粳稻的秧苗交替种植;S6、种植行穴距为30cm*18cm,每穴载3-5苗,田块水位高于地面2-4cm,培养至7月中旬,然后降低天块内水位,使田块内无水位,且保持湿润,培养至9月中旬,最后撤水,直至收获;S7、挑选收取株型紧凑、根茎粗壮、穗大粒多的初代杂交种子,并存放至下年的五月上旬;S8、挑选初代种子,去除干瘪、虫坏的种子,并将挑选合格的种子采用盐水浸泡,水50-80千克,粗盐12-18千克,浸泡3-5小时,然后捞出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用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并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S9、消毒后清洗干净,并按照S2-S8培养3-5代后,即得耐肥抗倒的水稻。优选的,S2中氮肥为纯氮肥、磷肥为五氧化二磷,钾肥为氧化钾。优选的,S5中插秧在6月5-8日进行,且田块平田施肥后的1-2天之后。优选的,籼稻和粳稻和授粉期间使用风机造风,确保授粉率。优选的,出穗前使用络铵铜或DT杀菌剂喷洒,且每亩药剂使用量不超过15g,药水比例为1:300,且连同喷洒稻瘟病防止药剂,喷洒次数为2-3次,且每次喷洒间隔8-12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与常规茎秆较粗,耐肥抗倒力强,病虫害减少,植株生长旺盛,水稻种子的抗病能力强,使得水稻品质高,且产量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穗大粒多、成熟后期转色好的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S2、于5月下旬,播种前2-3天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8斤,每亩秧盘数为22张,并施肥,每亩氮肥施加24kg,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比为1:0.5-0.6:0.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为每亩标准施肥的1.5倍,氮肥为纯氮肥、磷肥为五氧化二磷,钾肥为氧化钾;S3、籼稻和粳稻分别种在施肥后的土地中,播种后应用水浇透,使用无纺布覆盖,以保温保湿,保持种子发芽的一致性,并控制水分,保持秧盘内潮湿,不得有明水,苗期15-20天;S4、选择叶龄3.3-3.7叶,苗高12-18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青秀无病的秧苗,并将根部清洗干净,备用;S5、再次选取若干块地施加每亩标准施肥2倍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且每块地面积为0.5亩,并将S4中选取的籼稻和粳稻的秧苗交替种植,插秧在6月5-8日进行,且田块平田施肥后的1-2天之后;S6、种植行穴距为30cm*18cm,每穴载3-5苗,田块水位高于地面2-4cm,培养至7月中旬,然后降低天块内水位,使田块内无水位,且保持湿润,培养至9月中旬,最后撤水,直至收获;S7、挑选收取株型紧凑、根茎粗壮、穗大粒多的初代杂交种子,并存放至下年的五月上旬;S8、挑选初代种子,去除干瘪、虫坏的种子,并将挑选合格的种子采用盐水浸泡,水50-80千克,粗盐12-18千克,浸泡3-5小时,然后捞出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用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并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S9、消毒后清洗干净,并按照S2-S8培养3-5代后,即得耐肥抗倒的水稻。具体的,籼稻和粳稻和授粉期间使用风机造风,确保授粉率。具体的,出穗前使用络铵铜或DT杀菌剂喷洒,且每亩药剂使用量不超过15g,药水比例为1:300,且连同喷洒稻瘟病防止药剂,喷洒次数为2-3次,且每次喷洒间隔8-12天。实施例2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穗大粒多、成熟后期转色好的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S2、于5月下旬,播种前2-3天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8斤,每亩秧盘数为23张,并施肥,每亩氮肥施加25kg,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比为1:0.5-0.6:0.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为每亩标准施肥的1.5倍,氮肥为纯氮肥、磷肥为五氧化二磷,钾肥为氧化钾;S3、籼稻和粳稻分别种在施肥后的土地中,播种后应用水浇透,使用无纺布覆盖,以保温保湿,保持种子发芽的一致性,并控制水分,保持秧盘内潮湿,不得有明水,苗期15-20天;S4、选择叶龄3.3-3.7叶,苗高12-18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青秀无病的秧苗,并将根部清洗干净,备用;S5、再次选取若干块地施加每亩标准施肥2倍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且每块地面积为0.5亩,并将S4中选取的籼稻和粳稻的秧苗交替种植,插秧在6月5-8日进行,且田块平田施肥后的1-2天之后;S6、种植行穴距为30cm*18cm,每穴载3-5苗,田块水位高于地面2-4cm,培养至7月中旬,然后降低天块内水位,使田块内无水位,且保持湿润,培养至9月中旬,最后撤水,直至收获;S7、挑选收取株型紧凑、根茎粗壮、穗大粒多的初代杂交种子,并存放至下年的五月上旬;S8、挑选初代种子,去除干瘪、虫坏的种子,并将挑选合格的种子采用盐水浸泡,水50-80千克,粗盐12-18千克,浸泡3-5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穗大粒多、成熟后期转色好的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nS2、于5月下旬,播种前2-3天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8斤,每亩秧盘数为22-25张,并施肥,每亩氮肥施加24-27kg,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比为1:0.5-0.6:0.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为每亩标准施肥的1.5倍;/nS3、籼稻和粳稻分别种在施肥后的土地中,播种后应用水浇透,使用无纺布覆盖,以保温保湿,保持种子发芽的一致性,并控制水分,保持秧盘内潮湿,不得有明水,苗期15-20天;/nS4、选择叶龄3.3-3.7叶,苗高12-18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青秀无病的秧苗,并将根部清洗干净,备用;/nS5、再次选取若干块地施加每亩标准施肥2倍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且每块地面积为0.5亩,并将S4中选取的籼稻和粳稻的秧苗交替种植;/nS6、种植行穴距为30cm*18cm,每穴载3-5苗,田块水位高于地面2-4cm,培养至7月中旬,然后降低天块内水位,使田块内无水位,且保持湿润,培养至9月中旬,最后撤水,直至收获;/nS7、挑选收取株型紧凑、根茎粗壮、穗大粒多的初代杂交种子,并存放至下年的五月上旬;/nS8、挑选初代种子,去除干瘪、虫坏的种子,并将挑选合格的种子采用盐水浸泡,水50-80千克,粗盐12-18千克,浸泡3-5小时,然后捞出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用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并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nS9、消毒后清洗干净,并按照S2-S8培养3-5代后,即得耐肥抗倒的水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肥抗倒水稻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稍内卷,穗大粒多、成熟后期转色好的籼稻和粳稻,分别进行种植;
S2、于5月下旬,播种前2-3天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8斤,每亩秧盘数为22-25张,并施肥,每亩氮肥施加24-27kg,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比为1:0.5-0.6:0.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为每亩标准施肥的1.5倍;
S3、籼稻和粳稻分别种在施肥后的土地中,播种后应用水浇透,使用无纺布覆盖,以保温保湿,保持种子发芽的一致性,并控制水分,保持秧盘内潮湿,不得有明水,苗期15-20天;
S4、选择叶龄3.3-3.7叶,苗高12-18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青秀无病的秧苗,并将根部清洗干净,备用;
S5、再次选取若干块地施加每亩标准施肥2倍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且每块地面积为0.5亩,并将S4中选取的籼稻和粳稻的秧苗交替种植;
S6、种植行穴距为30cm*18cm,每穴载3-5苗,田块水位高于地面2-4cm,培养至7月中旬,然后降低天块内水位,使田块内无水位,且保持湿润,培养至9月中旬,最后撤水,直至收获;
S7、挑选收取株型紧凑、根茎粗壮、穗大粒多的初代杂交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庆耿海燕舒安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想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