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精密定位
的驱动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兼具大行程、高精度、重载荷、快响应精密定位工作台的需求日渐增加,宏微复合驱动方式是解决精密定位技术中大行程与高精度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在工程应用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目前,宏微复合驱动方式通常采用串联叠加的安装方式,布置宏微两级运动结构,即在宏动机构上直接放置微动机构,这样不仅导致工作台整体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安装存在误差,更导致宏微两级驱动之间存在衔接误差。压电陶瓷驱动器是应用最早且技术最成熟驱动装置,在现有宏微复合驱动的精密定位工作台中,微位移驱动器主要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但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输出力小,难以满足重载荷的需求。因此,为满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精密定位装置的需求,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大行程、高精度、大推力的宏微复合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驱动器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精密定位的驱动过程中具备大行程、高精度、重载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包括一宏动线圈骨架(4),一微动线圈骨架(11),一GMM棒(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外侧设置有一宏动线圈(3),一固定套筒(2),一外壳(10),内侧设置有一磁轭套筒(5),所述的宏动线圈(3)绕制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外侧凹槽内,其正极与负极分别与导线组一(20)连接,所述的固定套筒(2)一周每隔六十度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一滚动钢球列(19),并嵌套布置于所述的外壳(10)内侧,所述的滚动钢球列(19)上表面与所述的外壳(10)接触,下表面与所述的宏动线圈(3),宏动线圈骨架(4)后部以及磁轭套筒(5)后部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包括一宏动线圈骨架(4),一微动线圈骨架(11),一GMM棒(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外侧设置有一宏动线圈(3),一固定套筒(2),一外壳(10),内侧设置有一磁轭套筒(5),所述的宏动线圈(3)绕制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外侧凹槽内,其正极与负极分别与导线组一(20)连接,所述的固定套筒(2)一周每隔六十度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一滚动钢球列(19),并嵌套布置于所述的外壳(10)内侧,所述的滚动钢球列(19)上表面与所述的外壳(10)接触,下表面与所述的宏动线圈(3),宏动线圈骨架(4)后部以及磁轭套筒(5)后部接触,使该宏动线圈(3)可被通电的导线组一(20)导通,并与所述的固定布置的弧形永磁铁(14)通过磁场相互作用,驱动嵌套布置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内的所有部件沿轴线方向顺着所述的滚动钢球列(19)下表面滚动并向前端产生宏动位移,所述的外壳(10)后端布置有一后端盖(18),内侧均匀固定布置有六块弧形永磁铁(14),所述的后端盖(18)通过螺栓组(1)与所述的外壳(10),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所述的磁轭套筒(5)前端贴紧布置有一前端盖(6),并嵌套布置于所述的宏动线圈骨架(4)和固定套筒(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动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曹丰,代磊,郑爽,熊美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