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99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所述报警箱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管,每个所述支撑管顶端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限位螺孔,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内侧壁均贯穿安装有限位螺栓,每个所述支撑管左侧顶端内部均通过限位螺栓与连接管贯穿活动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限位螺栓放入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螺孔内部,进而调节连接管在支撑管底端的长度,进而调节两个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使不同的直径的电线可以被紧贴在凹形压平圈内侧壁之间,进而通过凹形压平圈对电线进行重压平整,进而方便报警箱内的检测机件可以对电线表面进行快速的监控,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
本技术适用于安全报警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36V以内,在建筑项目的施工布线中,需要对电线使用检测报警装置,对电线进行温度检测、电流电压检测和防松脱检测,并及时发出报警。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201820899840.X”)一种弱电工程安全报警装置,包括弱电检测部位和弱电报警部位,所述弱电检测部位的前端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卡扣,所述连接端子与弱电检测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弱电检测部位与连接端子的连接面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弱电检测部位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固态继电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一端与连接端子相连,另一端与置线槽相连,所述置线槽横穿弱电检测部位和弱电报警部位,所述弱电报警部位上设有蜂鸣器和LED警示灯,所述蜂鸣器和LED警示灯串联连接。该种技术通过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固态继电器分别与蜂鸣器和LED警示灯串联连接,更及时发出警报,提升了弱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是,上述使用的专利仍然含有一些问题:1、由于不同的电线的直径皆不相同,进而在将电线接入检测装置时,需要根据电线的直径定制不同的电线固定装置,进而增加检测成本;2、在对电线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施工者手动将电线进行收集,进而增加施工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所述报警箱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管,每个所述支撑管顶端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限位螺孔,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内侧壁均贯穿安装有限位螺栓,每个所述支撑管左侧顶端内部均通过限位螺栓与连接管贯穿活动安装,每个所述连接管内部均等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螺孔,每个所述第一限位螺孔的直径均与第二限位螺孔的直径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每个所述限位螺栓右侧顶端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每个所述连接管底端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每两个所述连接杆底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每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旋转杆,每个所述旋转杆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凹形压平圈;所述报警箱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部左右两侧中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随动杆,所述随动杆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圈,所述收纳圈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圈;所述报警箱顶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固定圈顶端中部开设有夹持螺孔,所述夹持螺孔内侧壁贯穿安装有夹持螺栓,所述夹持螺栓底端表面活动安装有弧形夹持板,所述夹持螺孔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夹持螺栓中端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随动杆右侧顶端表面镶嵌安装有随动齿轮,所述收纳箱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右侧顶端表面镶嵌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顶端与随动齿轮底端相啮合。优选的,所述支撑管、连接管、旋转杆、凹形压平圈、随动杆和固定板均是由碳素钢材质制成,所述弧形夹持板是由橡胶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蓄电池通过输电线与转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控制按钮通过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控制按钮和转动电机串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由于在报警箱左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支撑管,并且在支撑管内部安装有限位螺栓,并且通过限位螺栓将支撑管与连接管相连接,可以通过将限位螺栓放入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螺孔内部,进而调节连接管在支撑管底端的长度,进而调节两个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使不同的直径的电线可以被紧贴在凹形压平圈内侧壁之间,进而通过凹形压平圈对电线进行重压平整,进而方便报警箱内的检测机件可以对电线表面进行快速的监控。2.本技术的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由于在固定圈顶端开设有夹持螺孔,并且在夹持螺孔内部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安装有夹持螺栓,进而可以转动夹持螺栓调节弧形夹持板与固定圈底端内侧壁之间的间距,进而使不同直径的电线可以被稳定的夹持固定在固定圈内部,进而可以保证收纳圈在转动的过程中电线的稳定固定。3.本技术的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由于在收纳箱内部安装有收纳圈,并且将收纳圈固定在随动杆表面,进而通过转动电机带动随动杆和收纳圈进行转动,进而使收纳圈可以自动的转动,进而快速的将监控完成的电线快速自动的收集在收纳圈表面,避免电线任意的堆积而影响后续电线的输送监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的收纳箱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报警箱1、收纳箱2、固定圈3、夹持螺孔4、夹持螺栓5、第一外螺纹6、第一内螺纹7、弧形夹持板8、蓄电池9、控制台10、转动电机控制按钮11、支撑管12、连接管13、第一限位螺孔14、第二限位螺孔15、第二内螺纹16、第二外螺纹17、连接螺栓18、第一轴承19、旋转杆20、凹形压平圈21、连接杆22、第二轴承23、收纳圈24、随动杆25、固定板26、转动电机27、传动齿轮28、随动齿轮2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1,所述报警箱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管12,每个所述支撑管12顶端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限位螺孔15,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贯穿安装有限位螺栓18,每个所述支撑管12左侧顶端内部均通过限位螺栓18与连接管13贯穿活动安装,每个所述连接管13内部均等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螺孔14,每个所述第一限位螺孔14的直径均与第二限位螺孔15的直径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6,每个所述限位螺栓18右侧顶端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7,所述第二外螺纹17与第二内螺纹16相适配,每个所述连接管13底端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2,每两个所述连接杆22底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9,每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9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旋转杆20,每个所述旋转杆20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凹形压平圈21;所述报警箱1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箱2,所述收纳箱2内部左右两侧中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23,两个所述第二轴承23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随动杆25,所述随动杆25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圈24,所述收纳圈24顶端表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箱(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管(12),每个所述支撑管(12)顶端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限位螺孔(15),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贯穿安装有限位螺栓(18),每个所述支撑管(12)左侧顶端内部均通过限位螺栓(18)与连接管(13)贯穿活动安装,每个所述连接管(13)内部均等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螺孔(14),每个所述第一限位螺孔(14)的直径均与第二限位螺孔(15)的直径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6),每个所述限位螺栓(18)右侧顶端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7),所述第二外螺纹(17)与第二内螺纹(16)相适配,每个所述连接管(13)底端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2),每两个所述连接杆(22)底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9),每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9)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旋转杆(20),每个所述旋转杆(20)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凹形压平圈(21);/n所述报警箱(1)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箱(2),所述收纳箱(2)内部左右两侧中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23),两个所述第二轴承(23)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随动杆(25),所述随动杆(25)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圈(24),所述收纳圈(24)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n所述报警箱(1)顶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10),所述控制台(10)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控制按钮(11),所述控制台(10)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电工程用安全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箱(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管(12),每个所述支撑管(12)顶端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限位螺孔(15),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贯穿安装有限位螺栓(18),每个所述支撑管(12)左侧顶端内部均通过限位螺栓(18)与连接管(13)贯穿活动安装,每个所述连接管(13)内部均等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螺孔(14),每个所述第一限位螺孔(14)的直径均与第二限位螺孔(15)的直径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限位螺孔(15)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6),每个所述限位螺栓(18)右侧顶端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7),所述第二外螺纹(17)与第二内螺纹(16)相适配,每个所述连接管(13)底端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2),每两个所述连接杆(22)底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9),每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9)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旋转杆(20),每个所述旋转杆(20)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凹形压平圈(21);
所述报警箱(1)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箱(2),所述收纳箱(2)内部左右两侧中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23),两个所述第二轴承(23)内侧壁之间贯穿安装有随动杆(25),所述随动杆(25)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圈(24),所述收纳圈(24)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
所述报警箱(1)顶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