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动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83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脉动热管,涉及传质传热的热管技术领域。该脉动热管,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连接有漏管,所述漏管的顶部安装有盖子,所述蒸发器的底端连接有U形空心管,所述U形空心管的底端连接有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槽。通过第一伸缩杆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与第一连接杆表面设置的螺帽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伸缩杆进行伸缩,可以使蒸发器进行前后移动,第一伸缩杆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为卡接,第一伸缩杆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槽表面设置的滑槽进行左右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动热管
本技术涉及传质传热的热管
,具体为一种脉动热管。
技术介绍
脉动热管称为振荡热管是一种结构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两相流传热器件,通常由毛细管弯曲绕制而成,管路抽真空并充灌部分容积的工作介质。当脉动热管的一端(蒸发段)加热,另一端(冷凝段)冷却,热量就会通过管内工作介质的两相振荡流动进行传递,其传热效果是传统热管的几十倍,脉动热管将管内抽成真空后充注部分工作介质,由于管径足够小,管内将形成气泡柱和液柱间隔布置并呈随机分布的状态。在蒸发段,工作吸热产生气泡,迅速膨胀和升压,推动工质流向低温冷凝端。那里,气泡冷却收缩并破裂,压力下降,由于两端间存在压差以及相邻管子之间存在的压力不平衡,使得工质在蒸发端和冷凝端之间振荡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消耗外部机械功和电功,完全是在热驱动下的自我震荡。然而,在传质传热的热管
中,目前的脉动热管大多都是老款的,拼凑的,安装繁琐的,材料浪费极其严重的,脉动热管在安装过程中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安装之后不能前后左右移动,对人们日后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动热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脉动热管安装位置不方便调整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脉动热管,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连接有漏管,所述漏管的顶部安装有盖子,所述蒸发器的底端连接有U形空心管,所述U形空心管的底端连接有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表面安装有螺帽,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表面开设有槽孔,所述冷凝器的侧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U形空心管的形状为连续倒S形,且连接管的底部贯穿于蒸发器的内部与U形空心管的表面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盖子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漏管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盖子与漏管通过螺纹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表面都设置有两个槽孔,所述槽孔的开口为圆形并呈对称状设置,且槽孔开设于第一伸缩杆靠近第一滑动槽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杆的数量都为两个,且第二伸缩杆的直径适配于第二连接杆的内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动热管。具备有益效果如下:该脉动热管,通过蒸发器的侧面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增加了第一连接杆的稳定性,第一伸缩杆贯穿于第一连接杆的内部,第一连接杆的表面安装有螺帽,第一伸缩杆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与第一连接杆表面设置的螺帽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伸缩杆进行伸缩,可以使蒸发器进行前后移动,第一伸缩杆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为卡接,第一伸缩杆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槽表面设置的滑槽进行左右滑动,第二连接杆与冷凝器的侧面连接,第二伸缩杆贯穿于第二连接杆的内部,第二伸缩杆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与第二连接杆表面设置的螺帽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凝器进行前后移动,第二伸缩杆的底部与第二滑动槽为卡接,第二伸缩杆可以通过第二滑动槽表面设置的滑槽进行左右滑动,从而通过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可以使蒸发器与冷凝器同时进行前后移动,通过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可以使蒸发器与冷凝器同时进行左右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视角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图中:1连接板、2蒸发器、3U形空心管、4冷凝器、5第一滑动槽、6第一伸缩杆、7盖子、8漏管、9连接管、10第一连接杆、11槽孔、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伸缩杆、14螺帽、15第二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脉动热管,包括蒸发器2,蒸发器2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顶端连接有漏管8,漏管8的顶部安装有盖子7,蒸发器2的底端连接有U形空心管3,U形空心管3的底端连接有冷凝器4,蒸发器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第一伸缩杆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槽5,第一连接杆10的表面安装有螺帽14,第一伸缩杆6的表面开设有槽孔11,冷凝器4的侧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3,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槽15,第二滑动槽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本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通过蒸发器2的侧面与第一连接杆10的连接,增加了第一连接杆10的稳定性,第一伸缩杆6贯穿于第一连接杆10的内部,第一连接杆10的表面安装有螺帽14,第一伸缩杆6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11与第一连接杆6表面设置的螺帽14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伸缩杆6进行伸缩,可以使蒸发器2进行前后移动,第一伸缩杆6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5为卡接,第一伸缩杆6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槽5表面设置的滑槽进行左右滑动,第二连接杆12与冷凝器4的侧面连接,第二伸缩杆13贯穿于第二连接杆12的内部,第二伸缩杆13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11与第二连接杆12表面设置的螺帽14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凝器4进行前后移动,第二伸缩杆13的底部与第二滑动槽15为卡接,第二伸缩杆13可以通过第二滑动槽15表面设置的滑槽进行左右滑动,从而通过第一伸缩杆6与第二伸缩杆13可以使蒸发器2与冷凝器4同时进行前后移动,通过第一滑动槽5与第二滑动槽15可以使蒸发器2与冷凝器4同时进行左右移动。具体地:U形空心管3的形状为连续倒S形,且连接管9的底部贯穿于蒸发器2的内部与U形空心管3的表面相连接;因此,通过连接管9可以更好的向U形空心管3中输入液体。具体地:盖子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漏管8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盖子7与漏管8通过螺纹相连接;因此,盖子7与漏管8通过螺纹连接增加了漏管8的密封性。具体地:第一伸缩杆6与第二伸缩杆13的表面都设置有两个槽孔11,槽孔11的开口为圆形并呈对称状设置,且槽孔11开设于第一伸缩杆6靠近第一滑动槽5的一端;因此,通过第一伸缩杆6表面设置的槽孔11可以增加第一伸缩杆6伸长或缩短的距离。具体地:第二伸缩杆13与第二连接杆12的数量都为两个,且第二伸缩杆13的直径适配于第二连接杆12的内径;因此,可以更好使第二伸缩杆13进行伸缩。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蒸发器2的侧面与第一连接杆10的连接,第一伸缩杆6贯穿于第一连接杆10的内部,第一连接杆10的表面安装有螺帽14,第一伸缩杆6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11与第一连接杆6表面设置的螺帽14进行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6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5为卡接,第二连接杆12与冷凝器4的侧面连接,第二伸缩杆13贯穿于第二连接杆12的内部,第二伸缩杆13通过表面开设的槽孔11与第二连接杆12表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动热管,包括蒸发器(2),所述蒸发器(2)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的顶端连接有漏管(8),所述漏管(8)的顶部安装有盖子(7),所述蒸发器(2)的底端连接有U形空心管(3),所述U形空心管(3)的底端连接有冷凝器(4),所述蒸发器(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槽(5),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表面安装有螺帽(14),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表面开设有槽孔(11),所述冷凝器(4)的侧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3),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槽(15),所述第二滑动槽(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动热管,包括蒸发器(2),所述蒸发器(2)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的顶端连接有漏管(8),所述漏管(8)的顶部安装有盖子(7),所述蒸发器(2)的底端连接有U形空心管(3),所述U形空心管(3)的底端连接有冷凝器(4),所述蒸发器(2)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槽(5),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表面安装有螺帽(14),所述第一伸缩杆(6)的表面开设有槽孔(11),所述冷凝器(4)的侧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3),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槽(15),所述第二滑动槽(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动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阿尔法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