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72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蓄电元件(10)具备:层叠型的电极体(400);收容电极体(400)的容器主体(101);具有将容器主体(101)闭塞的盖体(110)的盖结构体(180);和配置于容器主体(101)内的电极体(400)的周围的侧方隔离物(700)(绝缘构件),侧方隔离物(700)具有:与电极体(400)的第二侧面(405)对置的板状的主体部(701);和作为主体部(701)中的盖结构体(180)侧的一端部且比主体部(701)中的其他部分更为厚壁的嵌合部(702)(厚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配置于电极体的周围的绝缘构件的蓄电元件。
技术介绍
过去,在蓄电元件中,已知通过将作为绝缘构件的隔离物以安装在电极体的状态插入容器来进行组装的蓄电元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2162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蓄电元件的组装时,在预先将盖体以及隔离物组装在电极体的状态下将电极体插入容器主体。这时,隔离物中的不与电极体重叠的部分由于没有支撑而易于纵向弯曲(buckling)。近年来,出于能量密度的高密化的观点,还在推进隔离物自身的薄型化,处于前述的部分更易于纵向弯曲的状况。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作为绝缘构件的隔离物的纵向弯曲的蓄电元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层叠型的电极体;收容电极体的容器主体;具有将容器主体闭塞的盖体的盖结构体;和配置于容器主体内的电极体的周围的绝缘构件,绝缘构件具有:与电极体的侧面对置的板状的主体部;和作为主体部中的盖结构体侧的一端部且比主体部中的其他部分更厚壁的厚壁部。据此,由于绝缘构件的主体部是板状,因此能减小在容器主体内该主体部所占的容积。因此,能加大电极体,能提高能量密度。另外,由于绝缘构件的主体部的一端部是比其他部分更为厚壁的厚壁部,因此能提高该部位的强度。因此,能抑制插入时的绝缘构件的纵向弯曲。由此能将电极体以及绝缘构件平稳地插入容器主体。另外,厚壁部向电极体与盖结构体之间突出。据此,由于厚壁部向电极体与盖结构体之间突出,因此即使不使厚壁部向与电极体相反的一侧突出,也能确保该厚壁部的厚度。即,能利用电极体与盖结构体之间的剩余空间来设置厚壁部。换言之,能抑制由于厚壁部而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变得狭小。因此,能极力加大电极体,能提高能量密度。另外,厚壁部具有越接近盖结构体越加厚厚壁部的壁厚的倾斜面。据此,由于厚壁部具有越接近盖结构体越加厚厚壁部的壁厚的倾斜面,因此越前往容器主体的内方,倾斜面与电极体的间隔越大。由此,能减小插入时厚壁部对电极体进行抵接的面积,能减小加在电极体的负荷。另外,主体部的宽度比电极体的侧面的宽度窄。在此,在容器主体的内部,有相邻的内表面彼此所成的角部例如形成为R形状的情况。若角部是R形状,容器主体内部的宽度就会慢慢变窄,就会有可能与和电极体的侧面重叠的绝缘构件的主体部干扰。如上述那样,由于绝缘构件的主体部的宽度比电极体的侧面的宽度窄,因此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收容在绝缘构件电极体的侧面内。由此,能将主体部配置得比R形状的一对角部更靠内侧,能抑制主体部与角部的干扰。因此,能将电极体以及绝缘构件更平稳地插入容器主体。另外,主体部中的另一端部的角部被倒角。据此,由于绝缘构件的主体部中的另一端部的角部被倒角,因此在将绝缘构件插入容器主体时,该角部难以与容器主体干扰。因此,能将电极体以及绝缘构件更平稳地插入容器主体。另外,主体部中的另一端部收容在电极体的侧面内。据此,由于主体部中的另一端部收容在电极体的侧面内,因此主体部的另一端部不从电极体突出。因此,能抑制主体部的另一端部与容器主体的干扰,能进行更平稳的插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能抑制作为绝缘构件的隔离物的纵向弯曲的蓄电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去除容器主体和绝缘薄片的部位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电极体和绝缘薄片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容器主体和绝缘薄片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电极体和盖结构体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薄片与侧方隔离物的接合区域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侧方隔离物、电极体和绝缘薄片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均表示总括或具体的示例。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制造工序、制造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例,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当中未记载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尺寸等不一定严格是图示的尺寸。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将蓄电元件所具有的一对电极端子的排列方向、电极体的一对集束部的排列方向或容器的短侧面的对置方向定义成X轴方向。另外,将容器的长侧面的对置方向、容器的短侧面的短边方向、容器的厚度方向或电极体的极板的层叠方向定义成Y轴方向。另外,将蓄电元件的容器主体和盖体的排列方向、容器的短侧面的长边方向、电极端子的轴部的轴方向或上下方向定义成Z轴方向。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是相互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的方向。另外,根据使用方式而还考虑Z轴方向不成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但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所谓X轴方向正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所谓X轴方向负侧,表示X轴方向正侧的相反侧。关于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也同样。(实施方式)[1.蓄电元件的结构]首先使用图1~图3来进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元件10的整体的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去除容器主体101和绝缘薄片500的部位的分解立体图。蓄电元件10是能将电充电、并且还能将电放电的二次电池,具体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0例如能运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等的汽车用(或者移动体用)电源、电子设备用电源、或者电力贮存用电源等中。另外,蓄电元件10并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还可以是电容器。蓄电元件10也可以是即使使用者不进行充电也能使用蓄积的电的一次电池。另外,蓄电元件10也可以是全固体电池。如这些图所示那样,蓄电元件10具备容器100、电极体400、绝缘薄片500和一对侧方隔离物700。另外,在容器100的内部封入电解液(非水电解质),但省略图示。作为电解液,只要无损蓄电元件10的性能,就对其种类没有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n层叠型的电极体;/n收容所述电极体的容器主体;/n具有将所述容器主体闭塞的盖体的盖结构体;和/n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电极体的周围的绝缘构件,/n所述绝缘构件具有:/n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对置的板状的主体部;和/n作为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盖结构体侧的一端部且比所述主体部中的其他部分更为厚壁的厚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7 JP 2017-2510061.一种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层叠型的电极体;
收容所述电极体的容器主体;
具有将所述容器主体闭塞的盖体的盖结构体;和
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电极体的周围的绝缘构件,
所述绝缘构件具有:
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对置的板状的主体部;和
作为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盖结构体侧的一端部且比所述主体部中的其他部分更为厚壁的厚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壁部向所述电极体与所述盖结构体之间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