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用于保持储液干燥器的支架的热交换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64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一种热交换模块(1),包括热交换器(2)、框架(4)和瓶(6),热交换器(2)附接至框架(4),瓶(6)通过在瓶(6)的第一部分(60)处的第一附接装置(8)附接到热交换器(2),瓶(6)通过位于瓶(6)的第二部分(62)处的第二附接装置(10)附接到框架(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用于保持储液干燥器的支架的热交换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特别是液体冷却的冷凝器设计成能够使冷却剂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在相邻但又分开的空间中流通,以允许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这些交换导致制冷剂流体的状态从气体变为液体。制冷剂流体由压缩机泵送通过制冷剂回路,该压缩机只能接受气态的制冷剂流体。储液干燥器瓶实施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中,以收集和捕获制冷剂流体中的液体和水分,以及用于过滤的目的。由于该瓶附接到热交换器的方式,瓶易于振动,这可能会损坏瓶和其所在的热交换器之间的连结。已经开发了一些解决方案来解决此问题。不幸的是,所述解决方案不能完全实现其目的,因为它们要么占用大量空间(其是发动机舱中的稀缺资源),要么需要改变或设计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保持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允许瓶紧凑且有效地附接在热交换模块上而无需修改空调系统的任何部分从而为解决上述暴露的问题的现有但不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替代方案;并且其确保最小的空间消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热交换模块,包括热交换器、框架和瓶,热交换器附接至框架,瓶通过在瓶的第一部分处的第一附接装置附接到热交换器,瓶通过位于瓶的第二部分处的第二附接装置附接到框架。根据本说明书的热交换模块允许限制瓶的运动,而不管瓶可能遭受的振动如何,且无需制冷剂流体回路的空间昂贵的布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为适应本专利技术所必需的对热交换模块的修改是最小的,这允许降低构思成本。另一个优点在于以下事实:第二附接装置在瓶的安装过程中或者在维护或更换时需要分开元件的情况下都不会损坏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模块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单独地或与另一个组合地:-第二附接装置限制瓶在垂直于瓶的轴向尺寸的方向上的运动。瓶的轴向尺寸是瓶以其最大尺寸延伸所沿的方向;换句话说,瓶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附接装置和瓶的末端相交;-第二附接装置限制瓶沿着所述瓶的轴向尺寸的轴向运动;-第二附接装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瓶的轴向尺寸的平面中延伸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部分位于瓶的纵向端处。该部分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纵向端。所述部分抵靠着瓶的末端;所述纵向端位于瓶的第一附接装置到热交换器上的相对位置处;-第二附接装置包括在垂直于瓶的轴向尺寸的平面中延伸并且抵靠着瓶的末端的止动部;-所述部分包括通过间隙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径向突起。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部分包括两个以上径向突起,两个径向突起通过间隙彼此分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突起围绕该部分规则地布置;-第一附接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安装装置,安装支架包括将瓶连接到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管道。在一实施例中,安装装置是螺钉,并且在安装支架的内部布置有两个管道;-第二附接装置包括旨在至少部分地围绕瓶装配的圆形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圆形部在给定平面上全部围绕瓶装配。所述给定平面垂直于瓶的轴向尺寸。瓶被瓶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圆形部完全环绕而没有中断;-在另一实施例中,圆形部在给定平面上仅部分地围绕瓶装配。所述给定平面垂直于瓶的轴向尺寸。圆形部在瓶上留下间隙,在该间隙中所述瓶没有圆形部。圆形部可以与抵靠着瓶的末端并且在垂直于瓶的轴向尺寸的平面中延伸的部分结合;-第二附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都连接至框架;-框架至少包括侧壁和端壁,第二附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到框架的侧壁,并且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到框架的端壁。端壁是框架的一部分,与瓶相比,它位于热交换器的相对侧。框架的侧壁垂直于框架的端壁延伸;-框架至少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端壁,第二附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至框架的第一侧壁,并且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至框架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彼此平行地延伸。框架的第一侧壁在热交换器的第一侧上延伸,框架的第二侧壁在热交换器的与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延伸;-第一连接装置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而第二连接装置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装置朝向第一附接装置延伸,而第二附接装置朝向框架的端壁延伸;-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沿平行方向相反地延伸。第一连接装置朝向第一附接装置延伸,而第二附接装置远离第一附接装置延伸;-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夹。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包括钩;-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螺钉。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卡入装置;-第二附接装置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都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都连接到框架;-第二附接装置包括将瓶固定在第二附接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夹和至少部分地容纳安装夹的至少一个凹槽。在特定实施例中,安装夹位于第二附接装置上,凹槽位于瓶上;-第二附接装置设计成均等地容纳第一直径的第一类型的瓶或大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第二类型的瓶;-框架由金属和/或合成材料制成。在特定实施例中,框架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另一部分由合成材料制成;-第二附接装置和框架之间的连接是可逆的。所述可逆连接装置意味着第二附接装置或瓶可被更换,而不必更换其他元件;-第二附接装置由具有减振特性的材料制成;-第二附接装置由合成材料制成;-热交换器与构造成接收制冷剂流体的第一回路和构造成接收冷却剂流体的第二回路相交。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可以从下面的专利技术描述中得出。在附图中示出了各个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第二附接装置的热交换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第二附接装置位于其上的瓶的透视图;-图3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第二附接装置的热交换模块;-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附接装置位于其上的瓶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瓶和第二附接装置的分解图;-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包括第二附接装置的热交换模块的图示;-图7是第二附接装置位于其上的瓶的透视图;-图8表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包括第二附接装置的热交换模块;-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附接装置位于其上的瓶的透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二附接装置与热交换模块的框架之间的连接的细节。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轴向尺寸是指瓶以其最大尺寸延伸所沿的尺寸。在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各个附图中,该轴向尺寸由附图标记5表示。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模块1,具有框架4、热交换器2和瓶6。热交换器2设计成允许制冷剂流体和冷却剂流体在两个分开但相邻的空间中流通,以允许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为此,热交换器2包括至少四个流体开口12,它们中的两个在图1上可见。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发生在热交换器2的主体3中。热交换器设计成仅在制冷剂流体和冷却剂流体之间操作热交换。换句话说,热交换器不适于在冷却剂流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模块(1),包括热交换器(2)、框架(4)和瓶(6),所述热交换器(2)附接至框架(4),所述瓶(6)通过在所述瓶(6)的第一部分(60)处的第一附接装置(8)附接到所述热交换器(2),所述瓶(6)通过位于所述瓶(6)的第二部分(62)处的第二附接装置(10)附接到所述框架(4)。/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7 EP 17461590.61.一种热交换模块(1),包括热交换器(2)、框架(4)和瓶(6),所述热交换器(2)附接至框架(4),所述瓶(6)通过在所述瓶(6)的第一部分(60)处的第一附接装置(8)附接到所述热交换器(2),所述瓶(6)通过位于所述瓶(6)的第二部分(62)处的第二附接装置(10)附接到所述框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限制所述瓶(6)在垂直于所述瓶(6)的轴向尺寸(5)的方向上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限制所述瓶(6)沿着所述瓶(6)的轴向尺寸(5)的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瓶(6)的轴向尺寸(5)的平面中延伸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部分位于所述瓶(6)的纵向端(62)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包括止动部(102),所述止动部(102)在垂直于所述瓶(6)的轴向尺寸(5)的平面中延伸并且抵靠着所述瓶(6)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部分包括通过间隙(132)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径向突起(13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一附接装置(8)包括安装支架(80)和安装装置,所述安装支架(80)包括将所述瓶(6)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2)的至少一个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包括旨在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瓶(6)装配的圆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0)包括第一连接装置(110)和第二连接装置(120),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10)和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20)均连接到所述框架(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模块(1),其中,所述框架(4)至少包括侧壁(42)和端壁(40),所述第二附接装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萨斯M卡茨马克齐克K波克里温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自动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波兰;P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