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91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在煤制油循环泵的底部端盖处开一个循环入口,在煤制油循环泵的靠近泵壳位置侧壁上开一个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内部的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且多个流通管路一端接循环入口,另一端接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外设置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顶部与循环出口相通,热交换器的底部与循环入口相通,使多个流通管路与热交换器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将流通管路与循环入口、循环出口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内外循环的回路,通过在外部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可快速散发电机内部热量,降低电机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煤制油(Coal-to-liquids,CTL)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煤的直接液化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燃料,并脱除硫、氮、氧等原子。煤的间接液化工艺是先对原料煤进行气化,再做净化处理后,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气,然后在270C~350C左右,2.5MPa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出有关油品或化工产品。即先将煤气化为合成气(CO+H2),合成气经脱除硫、氮和氧净化后,经水煤气反应使H2/CO比调整到合适值,再Fischer-Tropsch催化反应合成液体燃料,典型的(Fischer-Tropsch)催化反应合成柴油工艺包括:煤的气化及煤气净化、变换和脱碳;F-T合成反应;油品加工等3个步骤。气化装置产出的粗煤气经除尘、冷却得到净煤气,净煤气经CO宽温耐硫变换和酸性气体脱除,得到成分合格的合成气.合成气进入合成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H2和CO转化为直链烃类、水及少量的含氧有机化合物.其中油相采用常规石油炼制手段。F-T合成柴油的特点是:合成条件较温和,无论是固定床、流化床还是浆态床,反应温度均低于350℃,反应压力为2.0~3.0MPa,且转化率高,间接液化几乎不依赖于煤种(适用于天然气及其它含碳资源),而且反应及操作条件温和,间接法虽然流程复杂、投资较高,但对煤种要求不高,产物主要由链状烃构成,因此所获得的十六烷值很高,几乎不含硫和芳香烃。由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气、再经费-托合成生产合成油称之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和费-托法合成技术,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成蜡、氨、乙烯、丙烯、α-烯烃等石油和化工产品。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中需要用到循环泵,煤制油循环泵的泵和电机都是一体的,油的热量高,会使泵组温度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其内部的电机却不能承受高温,因此电机内需要降温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当前是采用内部循环降温,其热量高,降温慢,形成的高温会对电机的绝缘、都有着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通过在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将流通管路与循环入口、循环出口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内外循环的回路,通过在外部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可快速散发电机内部热量,降低电机环境温度。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煤制油循环泵的底部端盖处开一个循环入口,在煤制油循环泵的靠近泵壳位置侧壁上开一个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内部的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且多个流通管路一端接循环入口,另一端接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外设置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顶部与循环出口相通,热交换器的底部与循环入口相通,使多个流通管路与热交换器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热交换器上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出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出,在下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入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入。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固定板固定到煤制油循环泵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将流通管路与循环入口、循环出口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内外循环的回路,通过在外部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可快速散发电机内部热量,降低电机环境温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其步骤如下:在煤制油循环泵的底部端盖处开一个循环入口,在煤制油循环泵的靠近泵壳位置侧壁上开一个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内部的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且多个流通管路一端接循环入口,另一端接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外设置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固定板固定到煤制油循环泵壳体上,热交换器的顶部与循环出口相通,热交换器的底部与循环入口相通,使多个流通管路与热交换器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热交换器上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出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出,在下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入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入。本专利技术在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将流通管路与循环入口、循环出口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内外循环的回路,通过在外部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可快速散发电机内部热量,降低电机环境温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n在煤制油循环泵的底部端盖处开一个循环入口,在煤制油循环泵的靠近泵壳位置侧壁上开一个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内部的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且多个流通管路一端接循环入口,另一端接循环出口;/n在煤制油循环泵外设置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顶部与循环出口相通,热交换器的底部与循环入口相通,使多个流通管路与热交换器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热交换器上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出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出,在下段一侧设置冷却水入口,使冷却水从此处流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制油循环泵外循环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在煤制油循环泵的底部端盖处开一个循环入口,在煤制油循环泵的靠近泵壳位置侧壁上开一个循环出口,在煤制油循环泵内部的转子、定子以及绕组周围设置多个流通管路,并且多个流通管路一端接循环入口,另一端接循环出口;
在煤制油循环泵外设置一个热交换器,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姚荣祥刘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