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及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902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及供水系统,包括穿过墙体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所述输水管外的防水套管,所述输水管位于墙体外的一端连接有柔性管,所述柔性管通过位于地下或地表的刚性管连接阀门,且所述刚性管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输水管的轴线高度,所述阀门连接给水管。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使穿墙管道与墙外的地下管道采用柔性管连接,并预留一定的沉降量,从而可以在外部地基沉降时,利用预留的沉降量和柔性管的形变,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外部管道沉降造成其与穿墙管道连接点之间的受到的拉力,有效的降低了管道拉裂或松脱的风险,保证了供水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及供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及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供水系统是指,按一定质量要求供给不同的用水部门所需的蓄水库、水泵、管道和其它工程的综合体。在各种供水系统中,常存在需要将室内管道穿墙并连接室外地上或地下的管道的结构,通常,穿墙管道与墙外管道为刚性连接,这一连接方式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室外地下管道常常会跟随地基沉降而沉降,由于沉降不均匀,此时,穿墙管道和地下管道的刚性连接点处就会受到地下管道沉降的拉力而被拉扯、撕裂,从而导致管道松脱、损坏,严重影响供水的稳定性。并且,常规的室外管道直接埋设于地下,不便于直接观察穿墙管道与地下管道的连接情况,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有问题时,需要大量开挖来查询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及供水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包括穿过墙体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所述输水管外的防水套管,所述输水管位于墙体外的一端连接有柔性管,所述柔性管通过位于地下或地表的刚性管连接阀门,且所述刚性管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输水管的轴线高度,所述阀门连接给水管。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柔性管是金属波纹管、挠性金属管或塑料软管,所述柔性管的长度在45-110cm之间。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柔性管与所述输水管及刚性管法兰连接。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阀门为免维护阀门。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刚性管上设置有电脉冲防垢器。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柔性管、刚性管及阀门均设置于一检查井内。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检查井的井盖包括金属边框及固定在金属边框中的钢化玻璃盖板,所述金属边框的底部具有密封圈,所述金属边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中,所述钢化玻璃盖板的表面涂布有防雾剂涂层。供水系统,包括至少两条如上述任一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一条所述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的输水管连接泵房内的供水管路,其给水管连接供水支路,所述供水支路连接另一条所述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的给水管,另一条所述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的输水管连接室内立管。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使穿墙管道与墙外的地下管道采用柔性管连接,并预留一定的沉降量,从而可以在外部地基沉降时,利用预留的沉降量和柔性管的形变,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外部管道沉降造成其与穿墙管道连接点之间的受到的拉力,有效的降低了管道拉裂或松脱的风险,保证了供水的稳定性。本方案将柔性管、刚性管、阀门等设置于检查井内,从而可以避免直埋方式需要大面积开挖以查找管道破裂位置的问题,更加便于检查;同时检查井采用玻璃盖板,可以直观的对井内进行观察,无需打开井盖,进一步降低了检查的难度。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方便进行维修更换,应用更加灵活。管道上设置有电脉冲防垢器,可以有效的防止管道内结垢,能够充分的保证管道的通畅性,从而改善水质和供水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穿墙供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检查井的盖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脉冲防垢器与刚性管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供水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穿过墙体1的输水管2,所述输水管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所述输水管2外的防水套管3,所述输水管2位于墙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柔性管4,所述柔性管4通过位于地下或地表的刚性管5连接阀门6,且所述刚性管5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输水管2的轴线高度,所述阀门6连接给水管7。由于输水管2通过柔性管4与位于地面或地下的刚性管5连接,并且刚性管5预留一定的沉降高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墙外地基沉降,造成输水管2与外部刚性管道直接连接时出现外部刚性管道拉裂或接口松脱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管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具体来看,如附图1所示,所述输水管2位于地下且需穿过墙体1连接至墙外的地下或地面的水管,其可以是已知的各种管材,如不锈钢管、塑料管等,其管径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进行设计,此处不作赘述,所述输水管2位于墙体1外部的一端具有法兰盘21,所述柔性管4是金属波纹管、挠性金属管或塑料软管等,甚至可以是皮管、橡胶软管等,所述柔性管4的长度在45-110cm之间,并且常态下,所述柔性管4保持弯曲状态,所述柔性管4的两端具有法兰盘41、42,所述刚性管5与所述输水管2一样,同样可以是已知的各种材质,此处不作赘述,并且,所述钢芯管5的两端具有法兰盘51、52,从而所述柔性管4与所述输水管2及刚性管5法兰连接,因此,在后续如发现柔性管4损坏时或者沉降距离超过缓冲距离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更换。如附图1所示,所述刚性管5通过法兰与所述阀门6连接,所述阀门6优选为免维护阀门,所述阀门6可以直接买入到地下,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于地下或地上,优选的,所述柔性管4、刚性管5及阀门6均设置于一检查井8内,所述输水管2的外端延伸到所述检查井8内,此时,为了避免检查井8沉降造成输水管2的外端变形,所述检查井8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管径大于所述输水管2的圆孔或腰型孔,所述输水管2位于所述通孔的下部,从而为检查井预留一定的沉降空间;同时,所述阀门6固定于位于检查井8内的支座上。所述检查井8可以现场砌筑得到,也可以是预制的成型的钢混结构或金属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井体810及井盖820,所述井盖可以是金属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优选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检查井8的井盖为包括金属边框81及固定在金属边框81中的钢化玻璃盖板82,另外,由于冬季时,管道易出现冻坏的情形,因此,需要经常进行查看,但是由于天气寒冷,所述钢化玻璃盖板82的表面易发生起雾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墙体(1)的输水管(2),所述输水管(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所述输水管(2)外的防水套管(3),所述输水管(2)位于墙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柔性管(4),所述柔性管(4)通过位于地下或地表的刚性管(5)连接阀门(6),且所述刚性管(5)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输水管(2)的轴线高度,所述阀门(6)连接给水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墙体(1)的输水管(2),所述输水管(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所述输水管(2)外的防水套管(3),所述输水管(2)位于墙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柔性管(4),所述柔性管(4)通过位于地下或地表的刚性管(5)连接阀门(6),且所述刚性管(5)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输水管(2)的轴线高度,所述阀门(6)连接给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4)是金属波纹管、挠性金属管或塑料软管,所述柔性管(4)的长度在45-110c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4)与所述输水管(2)及刚性管(5)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6)为免维护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拉裂穿墙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红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