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896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电路模块,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设有柔性导电件、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模块;滑动模块设于外壳内,具有底部压板;连接环与电路板固定连接;转动环与连接环可转动连接,转动环能绕着自身轴心相对于连接环转动,转动环的周向壁设有与传感器适配的感应元件;转动环相对于连接环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被传感器感测,信号处理模块基于传感器感测到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阻尼生成元件设于外壳内与转动环连接,阻尼生成元件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当转动环的继续转动所对应的调节信号与预设的控制目标信号不符时,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模块和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开关结构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生产厂商以及消费者用户对整车电器功能的智能开关操作和操控的科技感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许多用以代替传统电器开关的新型操作开关,例如多功能集成开关、触摸开关、手势控制操作开关等,开始出现在新型乘用车中。目前,研发操作体验更佳、科技感更强、更加智能化的电器开关,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前的乘用车辆中,驾驶模式选择开关、空调开关、氛围灯开关、多媒体开关,一般采用的是4组不同的机械开关。其中,机械式空调开关一般包括启闭按键、温度调节旋钮、风量调节旋钮等,最为占用仪表板空间。这些机械开关数量众多、耗费材料多、成本较高,每一组开关都需要单独开发,单独设计模具,所花费的开发费、模具费、材料费、制造设备费及人工费用非常高。此外,机械开关科技感较低,用户体验较差。部分的新型乘用车会将空调开关、多媒体开关等做成触摸式开关,集成到中控导航大屏幕中,或者集成到仪表板、副仪表板上某一区域的触摸面板/触摸屏上。但一般仅高配车可以将上述部分开关集成到触摸式中控大屏中。大部分中低配车辆,不具备中控导航大屏幕,无法将上述部分开关集成到大屏中。即使部分有大屏幕的中等配置车辆,由于大面积触摸板制造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等问题,也不是全都具有触摸控制式大屏来集成上述开关。而驾驶模式选择开关一般有旋转式、按压式、拨动式等多种不同的开关形式。且所有开关的手感均是固定的,每种开关的手感表现均满足一条固定的手感曲线,无法通过改变操作手感的方式来对用户传达某些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该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旋转式驾驶模式选择开关为基础,集成了空调调节、氛围灯调节、多媒体选择于一体,极大的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少开关数量,使仪表板更加简洁为内饰造型设计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此外该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还可以自动改变手感提醒用户,给用户传递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有效提高电器开关操作的科技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包括:圆柱型的外壳;电路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柔性导电件和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信号处理模块;圆柱型的滑动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滑动模块具有底部压板,所述滑动模块能够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向下滑动以压扁柔性导电件;连接环,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转动环,其与所述连接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能够绕着其自身轴心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转动,所述转动环的周向壁上设有与所述传感器适配使用的感应元件;其中,所述转动环相对于连接环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被传感器感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基于传感器感测到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阻尼生成元件,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转动环连接,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还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其中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被设置为:当转动环的继续转动所对应的调节信号与预设的控制目标信号不符时,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方案中,专利技术人创造性的设计了以阻尼生成元件为核心的变手感结构,当转动环的继续转动所对应的调节信号与预设的控制目标信号不符时,阻尼生成元件可以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进而,实现自动改变手感提醒用户,给用户传递相关信息,大大的方便了用户对该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的调节,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驾乘体验,提高了电器开关操作的科技感。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阻尼生成元件上还设有震动元件,所述震动元件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以基于信号处理模块的控制输出震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震动元件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震动元件可以基于信号处理模块的控制,发生震动,向用户传递信息,便于用户的调节操作。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上述阻尼生成元件和信号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已经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的情况下,若转动环先被释放,然后再次被转动,则信号处理模块不再控制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弹簧。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在外壳的底部与电路模块之间的弹簧既可以起到支撑与固定电路模块的作用,又可以起到保护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感应元件至少包括磁性元件,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霍尔传感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环内的导光环,所述导光环与所述发光元件通过导光条连接,所述导光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控制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可以接受信号进而开始闪烁,闪烁的光可以经过导光条传导至导光环,使用户可以看到导光环闪烁,从而向用户传递信息。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线束接插件,其用于与车辆网关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外壳和滑动模块上分别设有适配的滑槽和滑块。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外壳和滑动模块上分别可以设有多组适配的滑槽和滑块,外壳和滑动模块可以通过滑槽和滑块的相互配合,进而实现滑动模块在外壳壳内的轴向方向滑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柔性导电元件包括导电橡胶。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包括电磁阻尼器或微型马达或旋转自锁装置。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包括转动轴和阻尼生成本体,其中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环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还包括:显示模块,其通过排线与所述电路模块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上述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模块。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中,还包括护罩,所述护罩固定罩设于所述显示模块上,所述护罩上具有透明视窗部分。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实现多种控制选择功能于一体,极大的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少开关数量,使仪表板更加简洁为内饰造型设计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提高了电器开关操作的科技感。同时该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控制方法的操作手感在设定的场景中可以发生改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上述的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圆柱型的外壳;/n电路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柔性导电件和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信号处理模块;/n圆柱型的滑动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滑动模块具有底部压板,所述滑动模块能够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向下滑动以压扁柔性导电件;/n连接环,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n转动环,其与所述连接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能够绕着其自身轴心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转动,所述转动环的周向壁上设有与所述传感器适配使用的感应元件;其中,所述转动环相对于连接环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被传感器感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基于传感器感测到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n阻尼生成元件,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转动环连接,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还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其中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被设置为:当转动环的继续转动所对应的调节信号与预设的控制目标信号不符时,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柱型的外壳;
电路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柔性导电件和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信号处理模块;
圆柱型的滑动模块,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滑动模块具有底部压板,所述滑动模块能够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向下滑动以压扁柔性导电件;
连接环,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
转动环,其与所述连接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能够绕着其自身轴心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转动,所述转动环的周向壁上设有与所述传感器适配使用的感应元件;其中,所述转动环相对于连接环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被传感器感测,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基于传感器感测到的不同程度的转动位置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
阻尼生成元件,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转动环连接,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还与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其中所述阻尼生成元件被设置为:当转动环的继续转动所对应的调节信号与预设的控制目标信号不符时,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生成元件上还设有震动元件,所述震动元件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数据连接,以基于信号处理模块的控制输出震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和信号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阻尼生成元件已经向转动环输出阻尼以阻止转动环的继续转动的情况下,若转动环先被释放,然后再次被转动,则信号处理模块不再控制阻尼生成元件向转动环输出阻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至少包括磁性元件,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霍尔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环内的导光环,所述导光环与所述发光元件通过导光条连接,所述导光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线束接插件,其用于与车辆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志华张莉王佳茂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