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74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中转动设置有操作钮,操作钮包括开关支架、旋钮和触钮,开关支架与操作口固定连接,旋钮转动设置在开关支架上,开关支架底面固定设置接线板,旋钮上连接有第一动触片,接线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静触片,第一动触片随旋钮转动与第一静触片抵触形成电路的导通,旋钮上开设有按压槽,触钮活动设置在按压槽中,触钮向接线板延伸有触头,触头上设置有第二动触片,接线板对应第二动触片位置设置有第二静触片,第二静触片上套设有复位弹簧,第二动触片与复位弹簧相抵触。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操作,同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零部件
,尤其是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
技术介绍
机动车包括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等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上通常都设置有开关,方便驾驶者在驾驶时进行鸣笛、变速、变换转向灯和开关灯光等操作,现有的开关通常包括三档旋钮式结构以及直按式结构,这些结构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后会占据较大体积,而若干个开关分布开来,使得操作面板十分臃肿,使用者操作也十分不便,容易按错或是误操作,使用者操作体验不佳,不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同时现有的开关结构组装也十分不便,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操作,同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中转动设置有操作钮,所述操作钮包括开关支架、旋钮和触钮,所述开关支架与操作口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转动设置在开关支架上,所述开关支架底面固定设置接线板,所述旋钮上连接有第一动触片,所述接线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随旋钮转动与第一静触片抵触形成电路的导通,所述旋钮上开设有按压槽,所述触钮活动设置在按压槽中,所述触钮向接线板延伸有触头,所述触头上设置有第二动触片,所述接线板对应第二动触片位置设置有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上套设有用于使第二动触片脱离第二静触片并使触钮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动触片与复位弹簧相抵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将操作钮设置成这种形式,旋钮设置成这种形式,通过转动旋钮实现三档旋钮式开关的功能,进一步的在旋钮上开设按压槽,将触钮设置在按压槽中,使得触钮可以在按压槽中滑移,通过触钮与第二静触片之间的复位弹簧,实现触钮在按压槽中的按压以及复位,从而实现直按式开关的功能,作为优选开关之间可以在触头位置设置导向槽,保证触钮的按压效果,同时使得触钮的安装也更为可靠,减小旋钮操作时对其的影响,进一步的,在一个开关上集成两个开关结构,布局合理,减小开关所占位置,使得开关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不会互相干扰,使用不会相互影响,单手操作也十分便捷。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于操作口周向设置定位凸缘,所述开关支架外壁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臂,所述弹性定位臂一端与开关支架连接,另一端抵触在定位凸缘上形成对开关支架脱离操作口的限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弹性定位臂,在将开关支架安装进入操作口的过程中,弹性定位臂首先受到操作口周壁的挤压而变形,在弹性定位臂完全进入操作口后,弹性定位臂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使得弹性定位臂端部抵触在操作口外壁上,从而限制开关支架的脱出,实现对开关支架的定位,这种结构简单,代替了传统采用螺钉固定定位的模式,使得生产加工组装,更加便捷,提高生产加工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支架外壁还沿周向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与操作口外壁抵触形成对开关支架进入操作口的限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使得开关支架可以很好的进行定位,便于安装,避免开关支架安装时过于深入壳体,而导致整体结构出现问题,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于按压槽周向形成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设置有定位台,所述第一动触片呈U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动触片两支臂与定位台侧壁之间设置有定位钩与定位槽,所述定位钩与定位槽卡接形成第一动触片与定位台的定位,所述定位台与第一动触片之间还抵触有用于将第一动触片抵压在第一静触片上的抵触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首先将定位台设置在按压槽槽口位置,使得定位台上的结构不会与触头结构相互干扰,提高整体结构使用的稳定性,布局合理,同时第一动触片这样与定位台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同时这种连接结构简单,通过抵触弹簧可以很好的将第一动触片抵压在第一静触片上,具有良好的抵触连接效果,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台于定位台一侧设置有档位槽,所述开关支架对应档位槽位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档位珠,所述档位珠与容置槽底面之间抵触有用于将档位珠抵触在档位槽中的档位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档位槽以及与之配合的档位珠,可以在使用者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反馈感,使得操作时操作感更佳,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安装操作也十分便捷。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板上于第二静触片位置设置有抵触环,所述抵触环端面矮于第二静触片端面设置,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抵触环抵触,另一端与第二动触片相抵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抵触环,避免复位弹簧直接套设在第二静触片位置,产生不良的干扰,避免复位弹簧压缩时,影响第二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片的抵触,保证连接通电的效果,同时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同时使得复位弹簧装配更加方便,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操作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中转动设置有操作钮,所述操作钮包括开关支架2、旋钮3和触钮4,所述开关支架2与操作口固定连接,所述旋钮3转动设置在开关支架2上,所述开关支架2底面固定设置接线板5,所述旋钮3上连接有第一动触片36,所述接线板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静触片51,所述第一动触片36随旋钮3转动与第一静触片51抵触形成电路的导通,所述旋钮3上开设有按压槽31,所述触钮4活动设置在按压槽31中,所述触钮4向接线板5延伸有触头41,所述触头41上设置有第二动触片42,所述接线板5对应第二动触片42位置设置有第二静触片52,所述第二静触片52上套设有用于使第二动触片42脱离第二静触片52并使触钮4复位的复位弹簧54,所述第二动触片42与复位弹簧54相抵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将操作钮设置成这种形式,旋钮3设置成这种形式,通过转动旋钮3实现三档旋钮3式开关的功能,进一步的在旋钮3上开设按压槽31,将触钮4设置在按压槽31中,使得触钮4可以在按压槽31中滑移,通过触钮4与第二静触片52之间的复位弹簧54,实现触钮4在按压槽31中的按压以及复位,从而实现直按式开关的功能,作为优选开关之间可以在触头41位置设置导向槽,保证触钮4的按压效果,同时使得触钮4的安装也更为可靠,减小旋钮3操作时对其的影响,进一步的,在一个开关上集成两个开关结构,布局合理,减小开关所占位置,使得开关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不会互相干扰,使用不会相互影响,单手操作也十分便捷。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于操作口周向设置定位凸缘,所述开关支架2外壁上设置有弹性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中转动设置有操作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钮包括开关支架、旋钮和触钮,所述开关支架与操作口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转动设置在开关支架上,所述开关支架底面固定设置接线板,所述旋钮上连接有第一动触片,所述接线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随旋钮转动与第一静触片抵触形成电路的导通,所述旋钮上开设有按压槽,所述触钮活动设置在按压槽中,所述触钮向接线板延伸有触头,所述触头上设置有第二动触片,所述接线板对应第二动触片位置设置有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上套设有用于使第二动触片脱离第二静触片并使触钮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动触片与复位弹簧相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中转动设置有操作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钮包括开关支架、旋钮和触钮,所述开关支架与操作口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转动设置在开关支架上,所述开关支架底面固定设置接线板,所述旋钮上连接有第一动触片,所述接线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随旋钮转动与第一静触片抵触形成电路的导通,所述旋钮上开设有按压槽,所述触钮活动设置在按压槽中,所述触钮向接线板延伸有触头,所述触头上设置有第二动触片,所述接线板对应第二动触片位置设置有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上套设有用于使第二动触片脱离第二静触片并使触钮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动触片与复位弹簧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操作口周向设置定位凸缘,所述开关支架外壁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臂,所述弹性定位臂一端与开关支架连接,另一端抵触在定位凸缘上形成对开关支架脱离操作口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装在机动车握把上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富杰王运鹏虞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力诺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