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63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局部负压与大气压力的相互作用,可使吸油头附近原油被吸收并排出装到装油设备内,减少原油损失,减轻土壤污染,减少污油泥产生量,减少污油泥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采油行业落地原油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
技术介绍
采油行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原油泄漏到井场的事件时有发生,一般采取的做法是将地面上的原油连同受污染的泥土混合装袋,作为污油泥处理,由于漂浮在地面上的原油纯度高含水低,属于优质油品,仍有利用价值,将其和受污染泥土一起当污油泥处理,落地原油损失大,造成资源浪费,污油泥产生量大,污油泥处理费用增多,而且现有的吸尘设备不能吸收原油,不能用于采油生产现场落地原油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落地原油损失大,造成资源浪费;2:污油泥产生量大,污油泥处理费用增多;3:现有的吸尘设备不能吸收原油,不能用于采油生产现场落地原油的回收等问题。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包括真空管、进气管、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其中真空管的直径大于进气管的直径,所述真空管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上侧,所述进气管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优选的,所述真空管为圆柱形结构,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的一端面连接进气管,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的另一端面设有堵头,其中真空管直径为Φ25mm。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一端设有进气口,其中靠近进气口一侧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管另一端插入真空管内,其中插入真空管内的进气管端部为锥形孔结构,所述进气管的直径为Φ15mm,其中进气管端部的锥形孔结构直径为4~8mm。优选的,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吸油阀、连接软管、吸油头和过滤网,其中连接软管一端连接真空管,其中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吸油头,所述吸油头上设有过滤网,其中连接软管靠近真空管的一侧设有吸油阀,其中连接软管直径为Φ15mm。优选的,所述吸油头为三角形结构,其中吸油头的头部结构为扁长方形,所述过滤网套装于吸油头的头部,其中过滤网的网眼直径为2~5mm。优选的,所述排油组件包括排油阀和排油管,其中排油管一端连接真空管,其中排油管另一端外接装油设备,所述排油管与真空管之间设有排油阀。优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过滤板和排气管,其中排气管一端连接真空管,所述排气管内部设有多个过滤板,其中过滤板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多个过滤板相对呈交错梯度并向下倾斜固定于排气管内。优选的,所述进气阀、吸油阀和排油阀均为铜制球阀,其中进气阀的大小与进气管的直径相同,其中吸油阀的大小与连接软管的直径相同,其中排油阀的大小与排油管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和排油管处于真空管同一侧,且互相平行,其中连接软管与靠近进气管一侧的真空管连接,其中排油管与远离进气管一侧的真空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一端插入真空管的长度大于连接软管与真空管连接处距离真空管靠近进气管一端端部的距离。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吸收落地原油装置采用进气管和真空管与外接空气压缩机配套使用,当需要对落地原油回收时,将吸油头对准地面漂浮的原油即可将落地原油吸收进入真空管,真空管连接排油管,接入通过排油管进入装油设备,吸油头前端装有过滤网,避免将泥土等颗粒物吸入,保证油品纯净,进入装油设备的原油进行后续处理可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了原油的资源浪费;(2)本技术通过对落地原油的回收,减少了原油损失,减轻落地原油对土地的污染,保护土壤,减少污油泥产生量,减少污油泥处理费用;(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采油生产现场落地原油的回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的排油组件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真空管,2-进气管,3-进气口,4-进气阀,5-吸油阀,6-连接软管,7-吸油头,8-过滤网,9-排油阀,10-排油管,11-过滤板,12-排气管,13-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管1为圆柱形结构,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一端面连接进气管2,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另一端面设有堵头13,其中真空管1直径为Φ25mm。实施例3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管1为圆柱形结构,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一端面连接进气管2,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另一端面设有堵头13,其中真空管1直径为Φ25mm。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管2一端设有进气口3,其中靠近进气口3一侧设有进气阀4,所述进气管2另一端插入真空管1内,其中插入真空管1内的进气管2端部为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1)、进气管(2)、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真空管(1)轴向一端连接进气管(2),其中真空管(1)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直径,所述真空管(1)径向分别连接有吸油组件、排油组件和排气组件,其中吸油组件和排油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下侧,其中排气组件设置于真空管(1)上侧,所述进气管(2)的输入端外接空气压缩机,其中排油组件的输出端外接装油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1)为圆柱形结构,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一端面连接进气管(2),其中圆柱形结构真空管(1)的另一端面设有堵头(13),其中真空管(1)直径为Φ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一端设有进气口(3),其中靠近进气口(3)一侧设有进气阀(4),其中进气阀(4)为铜制球阀,其中进气阀(4)的大小与进气管(2)的直径相同,所述进气管(2)另一端插入真空管(1)内,其中插入真空管(1)内的进气管(2)端部为锥形孔结构,所述进气管(2)的直径为Φ15mm,其中进气管(2)端部的锥形孔结构直径为4~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吸油阀(5)、连接软管(6)、吸油头(7)和过滤网(8),其中连接软管(6)一端连接真空管(1),其中连接软管(6)另一端连接吸油头(7),所述吸油头(7)上设有过滤网(8),其中连接软管(6)靠近真空管(1)的一侧设有吸油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民力高占武杨君宋菊芳陈诚崔学昺魏尽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