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37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包括下壳体和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定安装有PCB板和锂电池,PCB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器,以及三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气泵,第一气泵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气泵,锂电池的上方通过支架焊接固定有清洗槽,清洗槽内固定有用于放置塑形镜的清洗架;所述下壳体上表面一端通过热塑固定的方式固定有废水箱,下壳体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并排布置的三个药水桶。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塑形镜进行清洗,保证了角膜塑形镜的清洁性,且清洗时只需要将塑形镜放置到清洗仪中并开启清洗仪即可,余下操作均自动进行,使用简单方便。适用于角膜塑形镜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仪,具体是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
技术介绍
角膜塑形镜采用透气性硬质角膜接触镜材料,即通常所说的RGP材料制作的眼镜片,RGP是英文RigidGasPermeable的缩写,即“透气性硬质材料”。它是在不透气的硬质材料PMM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上经常会见到的“OK镜”实际上就是角膜塑形镜。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期间,镜片不断地与泪液接触,泪液中的蛋白质不可避免地沉积到镜片的表面和内部,降低镜片透氧性能造成眼干眼涩,畏光流泪。蛋白沉积还可能会滋生细菌和微生物,造成角膜感染甚至角膜溃疡,严重危害眼睛的健康,故角膜塑形镜的清洗工作非常重要。传统角膜塑形镜清洗方法主要包括:1、戴镜前和摘镜后的镜片需洗涤、冲洗,特别是摘镜后行保存之前,要仔细清洗。2、首先将双手清洗干净,将镜片取出,放置于手掌心内,镜片凹面朝上,手掌轻微弯曲,滴3-5滴全功能护理液(注意每次用护理液时瓶子均应完全倒立再挤压,防止药液被瓶口感染),用主力手的食指或中指行放射性揉搓清洗20次左右。3、再用主力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镜片,用凉开水冲洗镜片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清洁过程中,常可不慎发生接触镜片的脱失,为了防止冲走镜片,一定要将下水道堵塞,)直至冲洗干净,可以对着灯光观察一下,如果镜片是光滑透明的,说明镜片已经清洗干净,如不干净,应继续清洗。4、镜片上附着的污染物较多时,可用强力清洁液来清洗镜片,并可利用修磨镜片的研磨剂来配合洗涤剂,但是这种处理只能在验配医院或厂家,由专业技术人员行操作,以保证镜片的曲率,屈光度不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角膜塑形镜的清洗非常繁琐,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差,清洗过程大部分要依赖父母,这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更多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包括下壳体和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和锂电池,PCB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器,下壳体上表面中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气泵,第一气泵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气泵,锂电池的上方通过支架焊接固定有清洗槽,清洗槽内固定有用于放置塑形镜的清洗架;所述下壳体上表面一端通过热塑固定的方式固定有废水箱,废水箱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阀门,且废水箱的底部与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泵的输出度固定连接,第二气泵的输入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清洗槽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清洗槽的底部另一端与三进一出混合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三进一出混合阀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气泵的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四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水桶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药水桶并排布置固定在下壳体的上表面另一端;所述上壳体上对应药水桶的位置开设有药水槽,药水槽内固定安装有用于将药水桶隔开的隔离板,药水槽的顶部通过销钉转动安装有药水槽盖板,上壳体上对应清洗架的位置开设有清洗槽,清洗槽的顶部扣合固定有清洗槽盖板,且清洗槽上开设有便于将清洗槽盖板掀起的指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四边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卡扣,下壳体上对应卡扣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扣合卡扣的卡块,卡扣的底部突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与上壳体一体成型,卡块与下壳体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采用弹性塑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槽内还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线灯和超声波发生器,紫外线灯和超声波发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仪内的各个部件均由锂电池供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槽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固定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水桶主要由药水桶本体、出药口、转盘和连接块构成,药水桶本体固定在下壳体上,药水桶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出药口,出药口与第四连接管固定连接,药水桶本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一体成型固定有转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的侧面设有防滑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离板与上壳体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塑形镜进行清洗,保证了角膜塑形镜的清洁性,且清洗时只需要将塑形镜放置到清洗仪中并开启清洗仪即可,余下操作均自动进行,使用简单方便;通过浸泡、冲洗、超声清洗和紫外线照射杀菌的组合手段对塑形镜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塑形镜的清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中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中下壳体上各个部件分布图。图7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中下壳体的俯视图。图8为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中A-A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下壳体1、上壳体2、清洗槽3、清洗架4、药水槽5、隔离板6、药水桶7、药水桶本体71、出药口72、转盘73、连接块74、药水槽盖板8、清洗槽盖板9、PCB板10、控制器11、废水箱12、锂电池13、第一气泵14、第一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6、第三连接管17、第二气泵18、第四连接管19、排水口20、三进一出混合阀22、卡槽23、卡扣24、卡块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包括下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的四边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卡扣24,卡扣24与上壳体2一体成型,下壳体1上对应卡扣24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23,卡槽23内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扣合卡扣24的卡块25,卡块25与下壳体1一体成型,卡扣24的底部突出,从而方便使用者将卡扣24向外抠出,进而方便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分离,卡扣24采用弹性塑料制成,轻微形变时不会发生损坏;所述下壳体1的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11和锂电池13,PCB板1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器11,下壳体1上表面中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气泵14,第一气泵14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包括下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11)和锂电池(13),PCB板(1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器(11),下壳体(1)上表面中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气泵(14),第一气泵(14)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气泵(18),锂电池(13)的上方通过支架焊接固定有清洗槽(3),清洗槽(3)内固定有用于放置塑形镜的清洗架(4);/n所述下壳体(1)上表面一端通过热塑固定的方式固定有废水箱(12),废水箱(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20),排水口(20)上固定安装有阀门,且废水箱(12)的底部与第三连接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17)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泵(18)的输出度固定连接,第二气泵(18)的输入端与第二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16)的另一端与清洗槽(3)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清洗槽(3)的底部另一端与三进一出混合阀(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三进一出混合阀(22)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一连接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气泵(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气泵(14)的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四连接管(1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19)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水桶(7)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药水桶(7)并排布置固定在下壳体(1)的上表面另一端;/n所述上壳体(2)上对应药水桶(7)的位置开设有药水槽(5),药水槽(5)内固定安装有用于将药水桶(7)隔开的隔离板(6),药水槽(5)的顶部通过销钉转动安装有药水槽盖板(8),上壳体(2)上对应清洗架(4)的位置开设有清洗槽(3),清洗槽(3)的顶部扣合固定有清洗槽盖板(9),且清洗槽(3)上开设有便于将清洗槽盖板(9)掀起的指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仪,包括下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11)和锂电池(13),PCB板(1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器(11),下壳体(1)上表面中部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气泵(14),第一气泵(14)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气泵(18),锂电池(13)的上方通过支架焊接固定有清洗槽(3),清洗槽(3)内固定有用于放置塑形镜的清洗架(4);
所述下壳体(1)上表面一端通过热塑固定的方式固定有废水箱(12),废水箱(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20),排水口(20)上固定安装有阀门,且废水箱(12)的底部与第三连接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17)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泵(18)的输出度固定连接,第二气泵(18)的输入端与第二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16)的另一端与清洗槽(3)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清洗槽(3)的底部另一端与三进一出混合阀(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三进一出混合阀(22)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一连接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气泵(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气泵(14)的输入端分别与一根第四连接管(1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19)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药水桶(7)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药水桶(7)并排布置固定在下壳体(1)的上表面另一端;
所述上壳体(2)上对应药水桶(7)的位置开设有药水槽(5),药水槽(5)内固定安装有用于将药水桶(7)隔开的隔离板(6),药水槽(5)的顶部通过销钉转动安装有药水槽盖板(8),上壳体(2)上对应清洗架(4)的位置开设有清洗槽(3),清洗槽(3)的顶部扣合固定有清洗槽盖板(9),且清洗槽(3)上开设有便于将清洗槽盖板(9)掀起的指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全自动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德邻莳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