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24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包括: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水面浮筒单元及水下水翼单元;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包括:机身、旋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面浮筒单元包含:浮筒、前侧浮筒连接支柱、后侧浮筒连接支柱、前侧浮筒加强件、后侧浮筒加强件;浮筒通过前侧浮筒连接支柱和后侧浮筒连接支柱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上,前侧浮筒加强件、后侧浮筒加强件刚性连接于两个与浮筒之间;水下水翼单元包括:前水翼翼板、后水翼翼板、后水翼连接支柱;前水翼翼板固连在浮筒下部,后水翼翼板通过后水翼连接支柱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业效率高,降低了作业成本,节省了作业时间,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
本技术属于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丰富的海上资源的勘测与开发,越来越多的海上勘测设备应用于该领域,包括深海探测器、海面漂浮器以及大型勘测船只。然而上述的这些海平面勘测设备存在作业效率不高、受风况条件影响大、作业半径小以及成本高等问题。交叉式直升机具有抗侧风能力强、飞行稳定性好、作业半径大以及载重量大的优势,因此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应用于海上的直升机大多数是有人舰载单旋翼直升机,这类直升机尺寸较大,需要舰船平台协同配合,而现有的交叉式直升机大多应用于陆上运输,起落架系统不适合在海面使用,因此本技术采用结构更加紧凑的交叉式直升机,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平台要求,而且使用了适应海上起降的水翼、浮筒单元可以大大提高其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海平面勘测设备单一、作业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包括: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水面浮筒单元及水下水翼单元;其中,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包括:机身及设于机身上的旋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面浮筒单元包含:浮筒、前侧浮筒连接支柱、后侧浮筒连接支柱、前侧浮筒加强件及后侧浮筒加强件;浮筒通过前侧浮筒连接支柱和后侧浮筒连接支柱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底部,前侧浮筒加强件、后侧浮筒加强件分别刚性连接于两个与浮筒之间;水下水翼单元包括:前水翼翼板、后水翼翼板及后水翼连接支柱;其中,前水翼翼板固连在浮筒下部,后水翼翼板通过后水翼连接支柱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下部。优选地,所述浮筒及各连接支柱采用坚固的碳钎维增强尼龙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强、浮力大的优点。优选地,所述各水翼翼板采用复合材料,具有结构韧性好、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起飞前,依靠浮筒的浮力浮于水面上;开始空中大范围初步勘测作业时,两个旋翼高速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升力足够大时,交叉式直升机整机离开水面,对目标海域进行大范围勘测;结束空中勘测时,通过垂直下降在海面或船只结束大范围勘测作业。进行贴海勘测作业时,两个旋翼高速旋转并向前倾斜,产生向前的推力,推动交叉式直升机整机向前运动,同时,前水翼翼板、后水翼翼板与水流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向上升力,进而控制交叉式直升机整机完成贴海飞行勘测作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交叉式直升机与应用于海面航行的水翼系统、浮筒系统结合,可用于风况条件差的海上勘测领域,本技术的装置作业效率更高、作业半径大,适应复杂海况条件、勘测成本低、起降方式简单、载重量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直升机的轴侧图;图2是本技术直升机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包括: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水面浮筒单元及水下水翼单元;其中,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包括:机身1及设于机身1上的旋翼2、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3;水面浮筒单元包含:浮筒9、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前侧浮筒加强件11及后侧浮筒加强件12;浮筒9通过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和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1底部,前侧浮筒加强件11、后侧浮筒加强12分别刚性连接于两个与浮筒9之间;水下水翼单元包括:前水翼翼板8、后水翼翼板7及后水翼连接支柱6;其中,前水翼翼板8固连在浮筒9下部,后水翼翼板7通过后水翼连接支柱6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1下部。本技术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起飞前,依靠浮筒的浮力浮于水面上;开始空中大范围初步勘测作业时,两个旋翼高速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升力足够大时,交叉式直升机整机离开水面,对目标海域进行大范围勘测;结束空中勘测时,通过垂直下降在海面或船只结束大范围勘测作业。本技术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水面浮筒单元及水下水翼单元;其中,/n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包括:机身(1)及设于机身(1)上的旋翼(2)、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3);/n水面浮筒单元包含:浮筒(9)、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前侧浮筒加强件(11)及后侧浮筒加强件(12);浮筒(9)通过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和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1)底部,前侧浮筒加强件(11)、后侧浮筒加强件(12)分别刚性连接于两个与浮筒(9)之间;/n水下水翼单元包括:前水翼翼板(8)、后水翼翼板(7)及后水翼连接支柱(6);其中,前水翼翼板(8)固连在浮筒(9)下部,后水翼翼板(7)通过后水翼连接支柱(6)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1)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海上勘测的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水面浮筒单元及水下水翼单元;其中,
交叉式无人直升机单元包括:机身(1)及设于机身(1)上的旋翼(2)、水平尾翼(4)和垂直尾翼(3);
水面浮筒单元包含:浮筒(9)、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前侧浮筒加强件(11)及后侧浮筒加强件(12);浮筒(9)通过前侧浮筒连接支柱(10)和后侧浮筒连接支柱(5)固连于交叉式直升机机身(1)底部,前侧浮筒加强件(11)、后侧浮筒加强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明朱清华王昊陈思靖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