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18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其中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上杆(10)、手把下杆(20)、第一锁定机构(30)、后脚杆(40)、支撑杆(50)、第二锁定机构(60)和解锁机构(70),第一锁定机构连接在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之间,第一锁定机构用于使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实现相对锁定;支撑杆设置在手把下杆和后脚杆之间,第二锁定机构连接在支撑杆和手把下杆之间,第二锁定机构用于使支撑杆和手把下杆实现相对锁定,且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解锁机构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解锁机构被配置为同时解锁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架的收合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单手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
,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技术介绍
为减轻大人的负担,在婴儿外出时,可将婴儿放在婴儿车中。婴儿车通常具有折叠功能,在不需要婴儿车时,可将其折叠收合起来,便于收纳。在收合婴儿车时,操作者通常需要一只手抱着婴儿,因此只能单手操作婴儿车。目前,大多婴儿车的收合步骤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用户体验较差。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提高收合方便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上杆;手把下杆;第一锁定机构,连接在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之间,用于使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实现相对锁定;后脚杆;支撑杆,设置在手把下杆和后脚杆之间;第二锁定机构,连接在支撑杆和手把下杆之间,用于使支撑杆和手把下杆实现相对锁定,且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和解锁机构,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被配置为同时解锁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壳,与手把上杆连接,其内设有第一齿部;第二锁壳,与手把下杆连接,其内设有第二齿部;和齿轮,设置在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之间,齿轮同时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时实现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之间的相对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一锁块,与第一拉绳连接,设置在齿轮的端面侧面,第一拉绳被拉动时带动第一锁块相对于第一锁壳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锁块驱动齿轮沿齿轮的轴向运动,以解除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之间的相对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壳的靠近第一锁块的一侧设有沿齿轮的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相对于与齿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齿轮的远离第一锁块的一侧,第一弹性件用于使齿轮复位至使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相对锁定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解锁按钮,解锁按钮设置于手把上杆上,解锁按钮与第一拉绳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锁块和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的第一端与第二锁块连接,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与第二锁定机构连接,齿轮和第二锁块被配置为在齿轮沿齿轮的轴向运动时驱动第二锁块运动,以拉动第二拉绳实现第二锁定机构的解锁。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的靠近第二锁块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第二锁块设有第三斜面,齿轮沿齿轮的轴向运动时在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配合作用下第二锁块沿齿轮的径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使第二锁块复位,以通过第二拉绳使第二锁定机构恢复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用于限制支撑杆向远离手把上杆的方向运动的第三锁块,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与第三锁块连接,第二拉绳拉动第三锁块时解除第三锁块对支撑杆相对于手把下杆向远离手把上杆的方向运动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支撑杆向靠近手把上杆的方向运动的第四锁块,第四锁块在手把下杆相对于后脚杆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解锁。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前脚杆、座位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机构,前脚杆呈倒T形,座位板与手把下杆连接,前脚杆、手把下杆和后脚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座位板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中部与前脚杆连接,第二连杆与后脚杆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上述的婴儿车车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包括能够同时解锁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解锁机构,使得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之间的锁定以及手把下杆和支撑杆之间的锁定能够同时解锁,这样在收合婴儿车时,可向上抬起手把上杆,使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基本处于直立状态,然后继续推动手把上杆,可使手把上杆向下及向后折向手把下杆,同时支撑杆沿手把下杆向远离手把上杆的方向滑动,使手把下杆相对于后脚杆向前折叠,进而实现整个婴儿车的收合,收合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单手操作,用户体验较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壳与第一锁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锁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齿轮与第二锁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收合前的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第一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第二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第三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4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处于完全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中:10、手把上杆;20、手把下杆;30、第一锁定机构;40、后脚杆;50、支撑杆;60、第二锁定机构;70、解锁机构;80、前脚杆;90、连接机构;100、第一连杆;110、第二连杆;120、前轮;130、后轮;140、锁件;150、挡杆;160、座位板;170、扶手杆;180、靠背杆;190、顶棚前杆;200、顶棚后杆;31、第一锁壳;32、第二锁壳;33、齿轮;311、第一齿部;312、第一斜面;313、连接轴;321、第二齿部;331、第二斜面;601、第三锁块;602、第四锁块;603、第一连接杆;604、第二连接杆;605、第三弹性件;606、第四弹性件;607、固定座;608、滑块;609、第三连接杆;610、滑套;6071、第四孔;6072、第五孔;6073、第六孔;6081、第一孔;6082、第二孔;6083、第三孔;6101、第一锁孔;6102、第二锁孔;6103、连接孔;71、第一拉绳;72、第一锁块;73、第一弹性件;74、第二锁块;741、第三斜面;75、第二拉绳;76、第二弹性件;91、第三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手把上杆(10);/n手把下杆(20);/n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在所述手把上杆(10)和所述手把下杆(20)之间,用于使所述手把上杆(10)和所述手把下杆(20)实现相对锁定;/n后脚杆(40);/n支撑杆(50),设置在所述手把下杆(20)和所述后脚杆(40)之间;/n第二锁定机构(60),连接在所述支撑杆(50)和所述手把下杆(20)之间,用于使所述支撑杆(50)和所述手把下杆(20)实现相对锁定,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0)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和/n解锁机构(70),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被配置为同时解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和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把上杆(10);
手把下杆(20);
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在所述手把上杆(10)和所述手把下杆(20)之间,用于使所述手把上杆(10)和所述手把下杆(20)实现相对锁定;
后脚杆(40);
支撑杆(50),设置在所述手把下杆(20)和所述后脚杆(40)之间;
第二锁定机构(60),连接在所述支撑杆(50)和所述手把下杆(20)之间,用于使所述支撑杆(50)和所述手把下杆(20)实现相对锁定,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0)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和
解锁机构(70),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被配置为同时解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和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30)包括:
第一锁壳(31),与所述手把上杆(10)连接,其内设有第一齿部(311);
第二锁壳(32),与所述手把下杆(20)连接,其内设有第二齿部(321);和
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31)和所述第二锁壳(32)之间,所述齿轮(33)同时与所述第一齿部(311)和所述第二齿部(321)啮合时实现所述第一锁壳(31)和所述第二锁壳(32)之间的相对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70)包括:
第一拉绳(71);和
第一锁块(72),与所述第一拉绳(71)连接,设置在所述齿轮(33)的端面侧面,所述第一拉绳(71)被拉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锁块(72)相对于所述第一锁壳(31)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锁块(72)驱动所述齿轮(33)沿所述齿轮(33)的轴向运动,以解除所述第一锁壳(31)和所述第二锁壳(32)之间的相对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壳(31)的靠近所述第一锁块(72)的一侧设有沿所述齿轮(33)的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312),所述第一斜面(312)相对于与所述齿轮(3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7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3),所述第一弹性件(73)设置在所述齿轮(33)的远离所述第一锁块(72)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73)用于使所述齿轮(33)复位至使所述第一锁壳(31)和所述第二锁壳(32)相对锁定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70)还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设置于所述手把上杆(10)上,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第一拉绳(7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