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和热风炉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97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和热风炉具。该供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模块、电源和控制模块;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端与所述冷端的温度差发电;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发电量,以使所述热风炉具正常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野外取暖,实现自发电燃烧取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和热风炉具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和热风炉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颗粒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质颗粒热风炉作为一种新能源采暖设备,其主要使用可再生资源—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燃烧时无明显烟气,各项污染物排放很低。燃烧时该炉具具有自动点火、进料、吹风、熄火及参数档位设置的功能,还可通过设定室温进行自动温度控制,是北方农村及商品房冬季节能环保供暖新方式。传统的生物质颗粒热风炉工作流程为在燃料仓内加入生物质颗粒后,接入交流电后,通过操作让炉具依次由点火前清灰-预进料-点火-缓冲升温-点火完成-自动/档位控制-熄火等流程。也就是说传统的热风炉具需要在燃烧全过程中进行通电,在燃烧生物质颗粒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无法满足野外或电能不稳定地区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和热风炉具,能够实现野外取暖,实现自发电燃烧取暖。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模块、电源和控制模块;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端与所述冷端的温度差发电;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可选的,该供电系统还包括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和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差发电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所述交流电。可选的,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还与至少一个外部用电设备电连接。可选的,该供电系统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稳压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发的电。可选的,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包括多个温差发电单元。可选的,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所述温差发电模块还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可选的,该供电系统还包括电力分配模块;所述电力分配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力分配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力分配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源的充电端;所述电力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发电量以及向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量与向所述电源提供电量的比值。可选的,该供电系统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力分配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的充电端。可选的,该供电系统还包括发电量检测模块;所述发电量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发电量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并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具,该热风炉具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源向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控制热风炉具点火燃烧,热风炉具正常燃烧后,炉膛内的温度升高,由于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与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与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热端和冷端会产生巨大的温差,温差发电模块发电,且向控制模块供电,以维持热风炉具正常工作。利用温差发电模块发电,无需提供额外的电源来维持热风炉具正常工作,能够实现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野外寒冷地区无法取暖的问题,实现自发电燃烧取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风炉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供电系统100包括温差发电模块110、电源120和控制模块130。温差发电模块110的热端与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温差发电模块110的冷端与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温差发电模块110用于根据热端与冷端的温度差发电。温差发电模块110以及电源120均与控制模块130电连接。具体的,热风炉具开机启动后,电源120向控制模块130供电,控制模块130驱动点火器进行炉具的点火操作直至燃料在炉膛内正常燃烧,随着燃料的燃烧,炉膛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温差发电模块110的冷端与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温度,通常外界的环境温度为-40°-50°,即温差发电模块110的冷端的温度为-40℃-50℃;温差发电模块110的热端与炉膛的侧壁贴合,可以感知炉膛内的温度,根据燃料种类的不同,炉膛内的温度为700℃-1100℃,即温差发电模块110的热端的温度为700℃-1100℃,因此,温差发电模块110的热端和冷端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示例性的,温差发电模块110是一种p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由于其热端的空穴浓度较高,则空穴便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在开路的情况下,在p型半导体的两端形成空间电荷(热端有负电荷,冷端有正电荷),同时在半导体内部出现电场;当扩散作用与电场的漂移作用相互抵消时达到稳定状态,在半导体的两端出现了由于温度梯度所引起的电动势-温差电动势,温差电动势的方向是高温端指向低温端,此时温差发电模块110可看作是一个电源,与控制模块130电连接后,向控制模块130供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温差发电模块还可以是n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或者金属温差发电模块,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热风炉具在燃料持续燃烧以进行供暖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通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模块利用燃料正常燃烧后炉膛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发电,并持续向控制模块供电以维持热风炉具的正常工作,无需提供额外的电源来维持热风炉具正常工作,能够实现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野外寒冷地区无法取暖的问题,实现自发电燃烧取暖。可选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供电系统100还包括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141和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模块、电源和控制模块;/n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端与所述冷端的温度差发电;/n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模块、电源和控制模块;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炉膛的侧壁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热风炉具的外壳贴合,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端与所述冷端的温度差发电;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和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
所述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差发电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所述交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流交流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还与至少一个外部用电设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具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稳压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发的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运迎白文凯张海燕唐元清刘忠攀王海苗宋令坡宋华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