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84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破碎箱,所述第一破碎箱顶部设有锥形进料斗,所述第一破碎箱底部通过锥形输料斗连接第二破碎箱顶部,所述锥形输料斗一侧底部连接有排尘罩,所述排尘罩内腔与所述锥形输料斗一侧底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排尘罩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抽气泵,使得塑料制品能够进行双重破碎工作,能够对第二破碎箱内的塑料制品持续输送破碎工作,对塑料制品破碎彻底,破碎效率高,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塑料制品难以处理和自然降解,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使得在破碎塑料制品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够快速收集到集尘箱内,防止粉尘与粉碎的塑料制品混杂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属于塑料回收

技术介绍
塑胶原料是一种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最后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或可塑材料产品,目前,人们一般通过粉碎机先对废旧的塑料进行粉碎,然后进行压缩打包,塑料制品难以处理和自然降解,现有的破碎装置破碎速度缓慢,破碎质量差造成不能进行资源可回收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在破碎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粉尘,不进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供了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破碎锟以及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进行正向旋转结合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破碎锟以及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进行逆向旋转,使得塑料制品能够进行双重破碎工作,利用第二破碎箱内的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能够对第二破碎箱内的塑料制品持续输送破碎工作,对塑料制品破碎彻底,破碎效率高,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塑料制品难以处理和自然降解,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且两重破碎工作共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节约了破碎工作的成本,采用排尘罩、第一过滤网、抽气泵、集尘箱与排气口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破碎塑料制品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够快速收集到集尘箱内,防止粉尘与粉碎的塑料制品混杂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破碎箱,所述第一破碎箱顶部设有锥形进料斗,所述第一破碎箱底部通过锥形输料斗连接第二破碎箱顶部,所述锥形输料斗一侧底部连接有排尘罩,所述排尘罩内腔与所述锥形输料斗一侧底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排尘罩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集尘箱一侧底部,所述第一破碎箱内腔水平位置上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破碎锟与第二破碎锟,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均贯穿所述第一破碎箱一侧分别连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破碎箱外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分别套设于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上,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均贯穿所述第二破碎箱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破碎箱内,所述第二破碎箱内的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上均设有等距分布的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所述第二破碎箱底部固定连接锥形排料斗,所述锥形排料斗上设有与之结构相适配的排料阀。进一步而言,所述锥形进料斗顶部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斗盖,所述斗盖中部位置设有透明观察口,透明观察口四周的斗盖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所述锥形进料斗底部出料口位置设于所述第一破碎锟与第二破碎锟的正上方。进一步而言,所述集尘箱内腔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上方的所述集尘箱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设为水平位置上平行分布的结构,所述第三转轴上的破碎刀片对应位置的所述第四转轴上设为螺旋输料桨叶,所述第三转轴上的螺旋输料桨叶对应位置的所述第四转轴上设为破碎刀片。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破碎箱与第二破碎箱之间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第二破碎箱底部四角位置设有四个支撑柱。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破碎箱与第二破碎箱均设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锥形进料斗、锥形输料斗与锥形排料斗均设为上口大、下口小的结构,且所述锥形输料斗与锥形排料斗的结构设为一致。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破碎锟以及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进行正向旋转结合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破碎锟以及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进行逆向旋转,使得塑料制品能够进行双重破碎工作,利用第二破碎箱内的破碎刀片与螺旋输料桨叶能够对第二破碎箱内的塑料制品持续输送破碎工作,对塑料制品破碎彻底,破碎效率高,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塑料制品难以处理和自然降解,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且两重破碎工作共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节约了破碎工作的成本,采用排尘罩、第一过滤网、抽气泵、集尘箱与排气口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破碎塑料制品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够快速收集到集尘箱内,防止粉尘与粉碎的塑料制品混杂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斗盖分布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第一破碎锟与第二破碎锟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第一破碎箱;2、锥形进料斗;3、锥形输料斗;4、第二破碎箱;5、排尘罩;6、第一过滤网;7、抽气泵;8、集尘箱;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一破碎锟;12、第二破碎锟;13、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5、第一主动轮;16、第二主动轮;17、第一从动轮;18、第二从动轮;19、第三转轴;20、第四转轴;21、破碎刀片;22、螺旋输料桨叶;23、锥形排料斗;24、排料阀;25、斗盖;26、第二过滤网;27、排气口;28、进气孔;29、透明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破碎箱1,所述第一破碎箱1顶部设有锥形进料斗2,所述第一破碎箱1底部通过锥形输料斗3连接第二破碎箱4顶部,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有排尘罩5,所述排尘罩5内腔与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网6,第一过滤网6的孔径只适用于粉尘通过,能够阻挡粉碎的塑料制品,所述排尘罩5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抽气泵7,所述抽气泵7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集尘箱8一侧底部,所述第一破碎箱1内腔水平位置上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破碎锟11与第二破碎锟12,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均贯穿所述第一破碎箱1一侧分别连接第一电机13与第二电机14,所述第一破碎箱1外侧的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所述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分别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所述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分别套设于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均贯穿所述第二破碎箱4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的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均设有等距分布的破碎刀片21与螺旋输料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破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破碎箱(1)顶部设有锥形进料斗(2),所述第一破碎箱(1)底部通过锥形输料斗(3)连接第二破碎箱(4)顶部,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有排尘罩(5),所述排尘罩(5)内腔与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网(6),所述排尘罩(5)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抽气泵(7),所述抽气泵(7)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集尘箱(8)一侧底部,所述第一破碎箱(1)内腔水平位置上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破碎锟(11)与第二破碎锟(12),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均贯穿所述第一破碎箱(1)一侧分别连接第一电机(13)与第二电机(14),所述第一破碎箱(1)外侧的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所述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分别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所述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分别套设于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均贯穿所述第二破碎箱(4)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的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均设有等距分布的破碎刀片(21)与螺旋输料桨叶(22),所述第二破碎箱(4)底部固定连接锥形排料斗(23),所述锥形排料斗(23)上设有与之结构相适配的排料阀(24)。/n...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制品破碎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破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破碎箱(1)顶部设有锥形进料斗(2),所述第一破碎箱(1)底部通过锥形输料斗(3)连接第二破碎箱(4)顶部,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有排尘罩(5),所述排尘罩(5)内腔与所述锥形输料斗(3)一侧底部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网(6),所述排尘罩(5)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抽气泵(7),所述抽气泵(7)一侧通过输气管连接集尘箱(8)一侧底部,所述第一破碎箱(1)内腔水平位置上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破碎锟(11)与第二破碎锟(12),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均贯穿所述第一破碎箱(1)一侧分别连接第一电机(13)与第二电机(14),所述第一破碎箱(1)外侧的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0)上分别设有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所述第一主动轮(15)与第二主动轮(16)分别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所述第一从动轮(17)与第二从动轮(18)分别套设于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均贯穿所述第二破碎箱(4)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所述第二破碎箱(4)内的所述第三转轴(19)与第四转轴(20)上均设有等距分布的破碎刀片(21)与螺旋输料桨叶(22),所述第二破碎箱(4)底部固定连接锥形排料斗(23),所述锥形排料斗(23)上设有与之结构相适配的排料阀(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剑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