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平开门及其自动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686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平开门的自动开闭装置,包括基座、驱动装置、传动组件、卡持组件、控制单元及通讯单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基座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改造现有手动平开门时,将基座固定在墙壁上,将卡持部件与门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动开闭装置可以便捷地实现平开门的自动开门、自动关门及远程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老旧房屋的改造提供极大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平开门及其自动开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平开门及其自动开闭装置。
技术介绍
门是建筑行业必备的部件,安装在建筑物(或房间)的出入口,用于连通或关闭特定空间。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门有平开门、推拉门、旋转门及卷帘门等,其中,平开门因结构简单、可靠耐用在建筑中最为常见。通常,平开门包括门框、门扇、合页(铰链)和锁;安装时,门框固定在墙体上,门扇的一侧通过合页与门框铰接,锁安装在门扇的另一侧;开门时,拧开锁,然后向内(或向外)平推(或拉)门扇,即可将门打开;关门时,向门框方向平推(或拉)门扇,直至与门框贴合,然后关上锁即可。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舒适生活、智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反映在建筑领域,就是具有自动开闭、远程操控功能的门愈加受到市场追捧。然而,市面上这些具有自动开闭、远程操控功能的门往往需要在建筑施工或房屋装修时进行安装。我国拥有大量已建造(装修)完成的房屋,它们使用的是需要人工手动开闭的平开门;如何在不破坏现有平开门的基础上,经济地、环保地、便捷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平开门的自动开闭装置以及具有该自动开闭装置的智能平开门。作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开闭装置,该自动开闭装置包括基座、驱动装置、传动组件、卡持组件、控制单元及通讯单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基座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及铰链,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卡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铰链铰接;所述基座靠近第三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斜槽,用于避让第三支架;所述通讯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所述卡持组件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门扇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座体、电机及外齿轮,所述电机及外齿轮设置在座体上;所述导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座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电机通过带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外齿轮;所述外齿轮设有轮缘,所述轮缘与齿条壁面配合用于防止所述座体发生轴向窜动。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槽体,所述槽体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槽设置于槽体内;所述斜槽设置于槽体上靠近第三支架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底板朝向槽体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槽体朝向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定位孔配合的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与定位孔匹配。优选地,所述底板朝向槽体的一面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槽体朝向底板的一面上设置与所述燕尾槽形状匹配的凸起。优选地,所述槽体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的端部依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槽体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三槽段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槽段和/或挡板上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上设置有限位开关。优选地,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优选地,所述卡持组件包括本体、铰接座、锁杆及压板,所述铰接座和压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本体两侧,所述锁杆与压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铰接座与第一支架铰接;或者,所述卡持组件包括本体、铰接座、锁杆、压板及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壳体、舵机、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舵机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摆臂的两端分别与舵机、第二摆臂铰接,所述铰接座和壳体分别固定设置于本体两侧,所述压板与第二摆臂铰接,所述锁杆与压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铰接座与第一支架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内支架设置有与该凹槽匹配的凸部;所述外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外支架与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动开闭装置包括基座、驱动装置、传动组件、卡持组件、控制单元及通讯单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基座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及铰链,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卡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铰链铰接;所述基座靠近第三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斜槽,用于避让第三支架;所述通讯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所述卡持组件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门扇连接。在改造现有手动平开门时,将基座固定在墙壁上,将卡持部件与门扇连接;当开门时,用户向通讯单元发生指令,通讯单元将指令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指令控制驱动装置沿导槽移动,驱动装置带着第一支架往远离门框的方向运动,相应地,传动组件将拉力传递至门扇,带动门扇远离门框,从而完成开门;当关门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往门框方向的方向移动,相应地,传动组件带动门扇往门框的方向移动,从而完成关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动开闭装置可以便捷地实现平开门的自动开门、自动关门及远程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老旧房屋的改造提供极大便利。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平开门,包括门框、门扇、合页以及上述的自动开闭装置,所述卡持组件与门扇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平开门可以便捷地实现自动开门、自动关门及远程操作,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A-A方向剖视图;图9为图8中B-B方向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卡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闭装置的控制流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闭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卡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闭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驱动装置(2)、传动组件(3)、卡持组件(4)、控制单元(5)及通讯单元(6);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槽(11);所述驱动装置(2)设置于基座(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槽(11)的延伸方向移动;/n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33)及铰链(34),所述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端与卡持组件(4)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2)铰接,所述第三支架(33)的第一端与基座(1)铰接,所述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铰链(34)铰接;所述基座(1)靠近第三支架(33)的一侧设置有斜槽(17),用于避让第三支架(33);/n所述通讯单元(6)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与驱动装置(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的运动;所述卡持组件(4)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门扇(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驱动装置(2)、传动组件(3)、卡持组件(4)、控制单元(5)及通讯单元(6);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槽(11);所述驱动装置(2)设置于基座(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槽(11)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33)及铰链(34),所述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端与卡持组件(4)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2)铰接,所述第三支架(33)的第一端与基座(1)铰接,所述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铰链(34)铰接;所述基座(1)靠近第三支架(33)的一侧设置有斜槽(17),用于避让第三支架(33);
所述通讯单元(6)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与驱动装置(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的运动;所述卡持组件(4)设有连接结构,用于与门扇(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座体(21)、电机(22)及外齿轮(24),所述电机(22)及外齿轮(24)设置在座体(21)上;所述导槽(11)上设置有与所述外齿轮(24)啮合的齿条,所述座体(21)内设置有隔板(25),所述电机(22)安装在所述隔板(25)上,所述电机(22)通过带传动机构(23)将动力传递给外齿轮(24);所述外齿轮(24)设有轮缘(26),所述轮缘(26)与齿条壁面配合用于防止所述座体(21)发生轴向窜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底板(14)和槽体,所述槽体与底板(14)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槽(11)设置于槽体内;所述斜槽(17)设置于槽体上靠近第三支架(3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朝向槽体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4),所述槽体朝向底板(14)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定位孔(114)配合的多个凸起(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魁阮沐阳胡涛秦文昊陈焱龙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