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54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基,包括预制桩和设于预制桩顶部的多根锚固筋,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桩由多节桩体构成,且每相邻的两节桩体之间设有套在桩体上的双向套筒,所述双向套筒中部设有可向外弯折的套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建筑桩基的施工方法。该建筑桩基能够保证桩体的垂直度,而且还加强紧固了桩基变截面的强度及桩基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桩基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桩基,还涉及一种建筑桩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桩基的预制桩施工一般是在夯实的土体上打出桩孔,然后将预制桩插入桩孔中,这种建筑桩基的截面统一,没有变截面,桩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由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保证了桩体的垂直度,还加强紧固了桩基变截面的强度及桩基承载能力的建筑桩基。为此,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建筑桩基,包括预制桩和设于预制桩顶部的多根锚固筋,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桩由多节桩体构成,且每相邻的两节桩体之间设有套在桩体上的双向套筒,所述双向套筒中部设有可向外弯折的套管。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套筒中部的套管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通过薄板连接,且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围成腔体。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套筒朝上的套筒底部设有与腔体相通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可向腔体内灌入高强水泥砂浆。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套筒朝上的套筒下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第一流道。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一环形卡块,所述下套管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二环形卡块,当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互相交叉插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均贯穿设有第二流道,当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所有所述第二流道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上端均呈圆弧形。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相对的一端呈圆弧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双向套筒受压后薄板处先断裂,随后上套管和下套管慢慢向外弯折,上述过程中高强水泥砂浆受压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被挤到附近夯实的土体内,并与夯实的土体形成一体,当上套管和下套管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互相交叉插接,防止桩体发生横向位移,保证了桩基的垂直度,同时还加强紧固了桩基变截面的强度及桩基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桩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夯实的土体上打出桩孔;步骤二:将双向套筒的下套筒套在第一节桩体上并放入桩孔内;步骤三:通过通孔向腔体内灌入高强水泥砂浆;步骤四:将第二节桩体插入第一个双向套筒的上套筒内,对第二节桩体施压,双向套筒受压后薄板处先断裂,随后上套管和下套管慢慢向外弯折,上述过程中高强水泥砂浆受压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被挤到附近夯实的土体内,并与夯实的土体形成一体,当上套管和下套管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停止对第二节桩体施压,此时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互相交叉插接;步骤五:待高强水泥砂浆冷却后,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对后续的桩体进行施工,直至施工完所有桩体。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桩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锚固筋;2、桩体;3、双向套筒;4、上套管;5、下套管;6、薄板;7、腔体;8、通孔;9、第一流道;10、第一环形卡块;11、第二环形卡块;12、第二流道;13、夯实的土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桩基包括预制桩和设于预制桩顶部的多根锚固筋1,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桩由多节桩体2构成,且每相邻的两节桩体2之间设有套在桩体2上的双向套筒3,所述双向套筒3中部设有可向外弯折的套管,所述双向套筒3中部的套管包括上套管4和下套管5,上套管4和下套管5之间通过薄板6连接,且上套管4和下套管5之间围成腔体7,所述双向套筒3朝上的套筒底部设有与腔体7相通的通孔8,通过所述通孔8可向腔体7内灌入高强水泥砂浆,所述双向套筒3朝上的套筒下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第一流道9,所述上套管4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一环形卡块10,所述下套管5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二环形卡块11,当所述上套管4和下套管5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环形卡块10和第二环形卡块11互相交叉插接,所述第一环形卡块10和第二环形卡块11均贯穿设有第二流道12,当所述上套管4和下套管5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所有所述第二流道12相通,所述第一环形卡块10和第二环形卡块11上端均呈圆弧形,所述上套管4和下套管5相对的一端呈圆弧形。在本实施例中,双向套筒3受压后薄板6处先断裂,随后上套管4和下套管5慢慢向外弯折,上述过程中高强水泥砂浆受压通过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2被挤到附近夯实的土体内,并与夯实的土体形成一体,当上套管4和下套管5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第一环形卡块10和第二环形卡块11互相交叉插接,防止桩体2发生横向位移,保证了桩基的垂直度,同时还加强紧固了桩基变截面的强度及桩基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桩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夯实的土体13上打出桩孔;步骤二:将双向套筒3的下套筒套在第一节桩体2上并放入桩孔内;步骤三:通过通孔8向腔体7内灌入高强水泥砂浆;步骤四:将第二节桩体2插入第一个双向套筒3的上套筒内,对第二节桩体2施压,双向套筒3受压后薄板6处先断裂,随后上套管4和下套管5慢慢向外弯折,上述过程中高强水泥砂浆受压通过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2被挤到附近夯实的土体13内,并与夯实的土体13形成一体,当上套管4和下套管5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停止对第二节桩体2施压,此时第一环形卡块10和第二环形卡块11互相交叉插接;步骤五:待高强水泥砂浆冷却后,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对后续的桩体2进行施工,直至施工完所有桩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桩基,包括预制桩和设于预制桩顶部的多根锚固筋,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桩由多节桩体构成,且每相邻的两节桩体之间设有套在桩体上的双向套筒,所述双向套筒中部设有可向外弯折的套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桩基,包括预制桩和设于预制桩顶部的多根锚固筋,其特征是:所述预制桩由多节桩体构成,且每相邻的两节桩体之间设有套在桩体上的双向套筒,所述双向套筒中部设有可向外弯折的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基,其特征是:所述双向套筒中部的套管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通过薄板连接,且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围成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桩基,其特征是:所述双向套筒朝上的套筒底部设有与腔体相通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可向腔体内灌入高强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桩基,其特征是:所述双向套筒朝上的套筒下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第一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桩基,其特征是:所述上套管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一环形卡块,所述下套管内壁等间距设有多道第二环形卡块,当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向外弯折至叠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互相交叉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桩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和第二环形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新许灵杰翁时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厦泰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